- 頁數:195頁
- 開本:32開 精裝
- 出版社:北京
- ISBN:9787200119916
- 作者:金性堯
導語
“大家小書”的開本不大,讀者可以揣進衣兜里,隨時隨地掏出來讀上幾頁。在路邊等人的時候,在排隊買戲票的時候,在車上、在公園里,都可以讀。這樣的讀者多了,會為社會增添一些文化的色彩和學習的氣氛,豈不是一件好事嗎?
《三國談心錄(精)》是其中一冊,對三國前后一些著名的人物和事件進行了點評,包括“曹操心事”“三國風云”“絕代美女”三大部分。作者金性堯史力深厚,根植于“論從史出”的傳統,所談又多是人們耳熟能詳的題目,于細微處著墨,卻總能涉筆成趣,評品古今得失。
內容提要
“曹操心事”“三國風云”“絕代美女”!
細談三國的八卦、掌故、戲說與史實!
體味三國的人情與物理!
《三國談心錄(精)》是金性堯先生考評三國的歷史隨筆文集,對三國前后一些著名的人物和事件進行了點評,包括“曹操心事”“三國風云”“絕代美女”三大部分。
媒體推薦
先生之文,不以文采勝,亦非以材料見長,最教人喜歡的,是平和與通達。
——揚之水
金先生考評史事的文章篇篇都做到平和與通達,靠的是他的見識和情味。歷史不可能有規律;史書不可能無偏袒;研究歷史的人因此格外需要閱歷與識見,也不可沒有敏銳的思緒和感情。
——董橋
作者簡介
金性堯(1916—2007),浙江定海人,當代古典文學家。青年時代參加??薄遏斞溉罚庉嫛遏斞革L》,主編《文史》。新中國成立后曾任上海文化出版社、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上海古籍出版社編輯。著有《閑坐說詩經》《三國談心錄》《清宮掌故》《清代筆禍錄》等,以及《唐詩三百首新注》《宋詩三百首》等古詩選注集。
目錄
曹操心事
魏明帝生父之謎
曹操難管家務事
曹操的臨終告白
曹操的一流文才
曹操為何殺楊修
曹操殺孔融
曹操與張繡的恩怨
三國風云
魏吳的“血滴子”:校事
華歆出賣伏皇后?
董卓與呂布恩仇記
蔡邕的詩文與晚節
禰衡與《鸚鵡賦》
司馬懿的偽裝術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
魏延無反骨
劉備孫策托孤語
關羽之謚
關羽的神化之路
羊陸之交
陸機與周處
陶淵明的“肉麻”賦
嵇康論管蔡
嵇康阮籍的至交
幸運的阮步兵
伯仁由我而死
王獻之終身之憾
絕代美女
甄氏與曹操父子
貂蟬形象的蛻變
李夫人與李延年
卓文君的歸宿
昭君出塞的真相
小喬夫婿是英雄
劉備與靈澤夫人
前言
袁行霈
“大家小書”,是一個很俏皮的名稱。此所謂“大家”,包括兩方面的含義:一、書的作者是大家;二、書是寫給大家看的,是大家的讀物。所謂“小書”者,只是就其篇幅而言,篇幅顯得小一些罷了。若論學術性則不但不輕,有些倒是相當重。其實,篇幅大小也是相對的,一部書十萬字,在今天的印刷條件下,似乎算小書,若在老子、孔子的時代,又何嘗就小呢?
編輯這套叢書,有一個用意就是節省讀者的時間,讓讀者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得較多的知識。在信息爆炸的時代,人們要學的東西太多了。補習,遂成為經常的需要。如果不善于補習,東抓一把,西抓一把,今天補這,明天補那,效果未必很好。如果把讀書當成吃補藥,還會失去讀書時應有的那份從容和快樂。這套叢書每本的篇幅都小,讀者即使細細地閱讀慢慢地體味,也花不了多少時間,可以充分享受讀書的樂趣。如果把它們當成補藥來吃也行,劑量小,吃起來方便,消化起來也容易。
我們還有一個用意,就是想做一點文化積累的工作。把那些經過時間考驗的、讀者認同的著作,搜集到一起印刷出版,使之不至于泯沒。有些書曾經暢銷一時,但現在已經不容易得到;有些書當時或許沒有引起很多人注意,但時間證明它們價值不菲。這兩類書都需要挖掘出來,讓它們重現光芒。科技類的圖書偏重實用,一過時就不會有太多讀者了,除了研究科技史的人還要用到之外。人文科學則不然,有許多書是常讀常新的。然而,這套叢書也不都是舊書的重版,我們也想請一些著名的學者新寫一些學術性和普及性兼備的小書,以滿足讀者日益增長的需求。
“大家小書”的開本不大,讀者可以揣進衣兜里,隨時隨地掏出來讀上幾頁。在路邊等人的時候,在排隊買戲票的時候,在車上、在公園里,都可以讀。這樣的讀者多了,會為社會增添一些文化的色彩和學習的氣氛,豈不是一件好事嗎?
“大家小書”出版在即,出版社同志命我撰序說明原委。既然這套叢書標示書之小,序言當然也應以短小為宜。該說的都說了,就此擱筆吧。
精彩頁(或試讀片斷)
與甄氏爭寵的郭氏,其實也是一個可憐人。早年父母已亡,因喪亂而流離,淪落在銅輥侯家里。曹操為魏公時,得入東宮。曹丕的兩個皇后,都是曹操選中的。曹丕登位后,郭氏起先只是貴嬪,后欲立為皇后,中郎棧潛上疏諫阻,因為郭氏原是“賤人”,不能以妾為妻,曹丕卻必欲立之,所以后來魏明帝的毛皇后,有“曹氏自好立賤,未有能以義舉者也”的話,這是包括倡優出身的曹操卞皇后在內。
曹丕逝世,曹敏嗣位,尊郭氏為皇太后?!段褐?。郭皇后傳》云:“青龍三年(公元235年)春,后崩于許昌,以終制營陵,三月庚寅,葬首陽陵西?!保ò矗菏钻柫暝诤幽腺葞熓钻柹?。)從這幾句話看,郭太后是善終的,實際卻隱寓著一段冤冤相報的殘酷故事。
裴注引《魏略》云:“明帝既嗣立,追痛甄后之薨,故太后以憂暴崩。甄后臨沒,以帝屬李夫人。及太后崩,夫人乃說甄后見譖之禍,不獲大斂,被(披)發覆面,帝哀恨流涕,命殯葬太后,皆如甄后故事?!钡绾蟊缓r,明帝已十七歲,對母親的慘死經過,應當很明白,何必等李夫人陳說?(或許是指一些內幕性的話。)
裴注又引《漢晉春秋》云:“初,甄后之誅,由郭后之寵,及殯,命被發覆面,以糠塞口,遂立郭后,使養明帝。帝知之,心常懷念,數泣問甄后死狀。郭后日:‘先帝自殺(自己殺死甄后),何以責問我?且汝為人子,可追仇死父,為前母枉殺后母邪?’明帝怒,遂逼殺之,敕殯者使如甄后故事。郭后之被明帝逼殺固是事實,但明帝之報母仇,何以遲至七年之后?帝王之家的后妃實在難當,甄氏本來是一個俘虜,郭氏也等于奴隸,忽然都成為皇后,兩個女人侍候一個丈夫,便又成為冤家對頭,結果都死得這樣凄慘。明帝自己的郭皇后(西平人),也是被明帝賜死的,死因都是由于后宮間的矛盾。
甄氏總算生下一個明帝,能為其屈死的亡母報仇,但這里卻又留下一個很有興趣的疑問,即明帝的父親究竟是誰?后人為此而議論紛紛,因為甄氏原有前夫的,這疑問倒也不是空穴來風,而是有史為證。
先讓我們看一看《魏志·明帝紀》:景初三年春正月,“帝崩于嘉福殿,時年三十六”。如果由景初三年上推二十六年,明帝的生年應是建安九年,但曹丕之納甄氏,也在建安九年八月,甄氏怎么會生下明帝呢?如果確是曹丕所生,至早應是建安十年。裴松之就說過:“魏武以建安九年八月定鄴,文帝始納甄后,明帝應以十年生,計至此年正月,整三十四年耳。時改正朔,以故年十二月為今年正月,可強名三十五年,不得三十六也?!苯四窥Q亭先生《疚齋Et記》因而說:“則明帝為袁氏血胤矣。”盧弼《三國志集解》也說:“竊謂承祚(陳壽)此文,實為曲筆,讀史者逆推年月,證以甄夫人之賜死,魏明之久不得立為嗣,則元仲(曹敘之字)究為誰氏之子,可不言而喻矣?!北R氏的意思是說,陳壽原是知道應作時年三十五的,如今偏寫上“時年三十六”,這就是故意給讀者以暗示:明帝是袁家種子。按照這一說法,則曹丕納甄氏時,甄氏已經懷孕了,曹丕難道不知道?別人難道不知道?知道了,仍讓袁家種子留下來嗎?其次,據《魏志·甄后傳》:“建安中,袁紹為中子熙納之。熙出為幽州,后留養姑。”這里又有疑問:袁熙出鎮幽州后,是否回到過鄴城?要回來也只有建安八年,就那么巧?從上引《甄后傳》的語氣體會,他出鎮后似是未曾回來過。曹叔所以久不得立為嗣,確是因曹丕憎恨甄氏之故,但并非因為已經知道是袁家血統。這一點,只有曹丕自己最明白。陸侃如《中古文學系年》,厘訂諸家之說,定曹敘生年為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卒仍為景初三年(公元239年),年三十四。即是說,曹散是曹丕生的。作三十六,是承祚誤記,別無深意。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集大權于一身,何等意氣風發!轉身面對家務事,卻是束手無策。他性喜漁色,后宮多、兒女多,骨肉相殘的悲劇比任何第一家庭都要慘烈。曹操的為世傳誦的“分香賣履”《遺令》,還是陸機于晉元康八年(公元298年)在洛陽秘閣中見到的,乃引之于《吊魏武帝文》的序中,后收入《文選》,但已非全文,卻可作中古時期的掌故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