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oporn成人-久久综合久久伊人-色欧美在线视频-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快鸭|www.yoyo521.com

民族文話(精)/大家小書

導語    指向重大的民族存續和民生抗爭,講述一個民族不該忘記的故事。     《民族文話(精)》是鄭振鐸所編中國歷史故事完備的本子。     鄭振鐸著的《民族文話》一書分為三編,收錄鄭振鐸先生《民族文話》、《古事新談》、《桂公塘》等三部抗戰前后創作的作品。內

32.00原價¥36.00元
庫存 10000
  • 頁數:308頁
  • 開本:32開 精裝
  • 出版社:北京
  • ISBN:9787200121407
  • 作者:鄭振鐸

導語

    指向重大的民族存續和民生抗爭,講述一個民族不該忘記的故事。 
    《民族文話(精)》是鄭振鐸所編中國歷史故事完備的本子。 
    鄭振鐸著的《民族文話》一書分為三編,收錄鄭振鐸先生《民族文話》、《古事新談》、《桂公塘》等三部抗戰前后創作的作品。

內容提要

    本書分為三篇,收錄鄭振鐸先生民族文話、古事新談、桂公塘三部作品。《民族文話》收入《周民族的史話》《武王伐紂》《奄徐與淮夷》《穆王西征記》《犬戎的興起》等15篇有關我國各民族的歷史故事和傳說的文章;《古事新談》收春秋戰國之時各諸侯國的歷史故事,以喻當代之事;《桂公塘》主要收錄關于我國遠古神話的文章,是鄭振鐸先生運用《金枝》中巫術理論透視中國古史的嘗試之作。

媒體推薦

    看到他那些成就,即使像我這樣一個外行,我也愿以公民的身份,向他表示感謝。他為我們民族保存了多少財富!
    ——巴金

作者簡介

    鄭振鐸,1898年12月l9曰生于浙江溫州,原籍福建長樂。我國現代杰出的作家、文學史家、藝術史家、文物考古學家和翻譯家。 
    1919年參加五四運動并開始發表作品。筆名西諦、CT、郭源新等。五四運動爆發后,曾作為學生代表參加社會活動,并和瞿秋白等人創辦《新社會》雜志。1920年11月,與沈雁冰、葉紹鈞等人發起成立文學研究會,并主編文學研究會機關刊物《文學周刊》。1923年1月,接替沈雁冰主編《小說月報》,倡導寫實主義的“為人生”的文學。大革命失敗后,旅居巴黎。1929年回國。曾在生活書店主編《世界文庫》。1932年,《插圖本中國文學史》出版。抗戰爆發后,參與發起“上海文化界救亡協會”,創辦《救亡日報》。和許廣平等人組織“復社”,出版《魯迅全集》、《聯共黨史》、《列寧文選》等。抗戰勝利后,參與發起組織“中國民主促進會”,創辦《民主周刊》。1949年以后,歷任文物局局長、考古研究所所長、文化部副部長等職。    、 
    11958年10月17日,因飛機失事遇難,年僅50歲。 
    一生著述宏富,主要著作有《文學大綱》、《中國文學論集》、《中國俗文學史》、《插圖本中國文學史》等。創作有小說集《家庭的故事》、《取火者的逮捕》、《桂公塘》,散文集《佝僂集》、《歐行日記》、《山中雜記》、《短劍集》、《困學集》、《海燕》等。

目錄

第一編 民族文話
自序
一 周民族的史詩
二 武王伐紂
三 殷之“頑民”
四 奄、徐與淮夷
五 穆王西征記
六 犬戎的興起
七 “齊桓晉文之事”
八 王子帶之亂
九 秦穆公的霸業
十 弦高救鄭
十一 楚民族的霸業
十二 子產的內政與外交
十三 柳下惠之介
十四 晏子相齊
十五 大教育家孔子

第二編 古事新談
一 秦政焚書坑儒
二 劉邦打陳豨
三 捐谷得官
四 囤積居奇
五 錢幣與糧食
六 蕭何買田宅
七 陳平論劉項
八 莊周辭聘
九 公皙哀不仕
十 魯仲連義不帝秦
十一 奇貨可居
十二 張耳陳余
十三 叔孫通諛秦二世
十四 叔孫通定朝儀
十五 張釋之執法
十六 周仁的緘默
十七 公孫弘善做官
十八 主父偃倒行逆施
十九 公儀休不受魚
二十 李離自殺
二十一 汲黯論張湯
二十二 轅固生論湯武
二十三 董仲舒論災異
二十四 張湯的陰險
第三編 桂公塘
桂公塘
風濤
毀滅
黃公俊之最后

前言

    袁行霈
    “大家小書”,是一個很俏皮的名稱。此所謂“大家”,包括兩方面的含義:一、書的作者是大家;二、書是寫給大家看的,是大家的讀物。所謂“小書”者,只是就其篇幅而言,篇幅顯得小一些罷了。若論學術性則不但不輕,有些倒是相當重。其實,篇幅大小也是相對的,一部書十萬字,在今天的印刷條件下,似乎算小書,若在老子、孔子的時代,又何嘗就小呢?
    編輯這套叢書,有一個用意就是節省讀者的時間,讓讀者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得較多的知識。在信息爆炸的時代,人們要學的東西太多了。補習,遂成為經常的需要。如果不善于補習,東抓一把,西抓一把,今天補這,明天補那,效果未必很好。如果把讀書當成吃補藥,還會失去讀書時應有的那份從容和快樂。這套叢書每本的篇幅都小,讀者即使細細地閱讀慢慢地體味,也花不了多少時間,可以充分享受讀書的樂趣。如果把它們當成補藥來吃也行,劑量小,吃起來方便,消化起來也容易。
    我們還有一個用意,就是想做一點文化積累的工作。把那些經過時間考驗的、讀者認同的著作,搜集到一起印刷出版,使之不至于泯沒。有些書曾經暢銷一時,但現在已經不容易得到;有些書當時或許沒有引起很多人注意,但時間證明它們價值不菲。這兩類書都需要挖掘出來,讓它們重現光芒。科技類的圖書偏重實用,一過時就不會有太多讀者了,除了研究科技史的人還要用到之外。人文科學則不然,有許多書是常讀常新的。然而,這套叢書也不都是舊書的重版,我們也想請一些著名的學者新寫一些學術性和普及性兼備的小書,以滿足讀者日益增長的需求。
    “大家小書”的開本不大,讀者可以揣進衣兜里,隨時隨地掏出來讀上幾頁。在路邊等人的時候,在排隊買戲票的時候,在車上、在公園里,都可以讀。這樣的讀者多了,會為社會增添一些文化的色彩和學習的氣氛,豈不是一件好事嗎?
    “大家小書”出版在即,出版社同志命我撰序說明原委。既然這套叢書標示書之小,序言當然也應以短小為宜。該說的都說了,就此擱筆吧。

精彩頁(或試讀片斷)

    一代大學者鄭振鐸,生于戊戌變法稍后的1898年12月;1958年外訪途中,因飛機失事而遇難。其著作已經進入公版期,所以他的作品市面上很多,但反復出版的基本上是《插圖本中國文學史》等那幾部煌煌巨著;而他很多趣味性的小冊子似乎被淡忘了,例如這里選擇的《民族文話》和《桂公塘》,它們均是作者在抗日期間寫就的,為我們講述一個民族不該忘記的故事。
    抗戰早期,他在1934年寫了《桂公塘》講南宋末年文天祥故事,文天祥赴元講和被扣押后,設法逃離,輾轉脫險的故事,得名于文天祥《指南錄后序》中“坐桂公塘土圍中,騎數千過其門,幾落賊手死”句。最早載于《文學》月刊第二卷第四期。魯迅在1934年5月16日給鄭振鐸的信中說:“得來函后,始知《桂公塘》為先生作,其先曾讀一遍,但以為太為《指南錄》所拘束,未能活潑耳。”鄭振鐸接著又寫作了《黃公俊之最后》《毀滅》。《黃公俊之最后》寫黃公俊參加太平天國,后來為了挽救危局,兩次只身前往湘營,試圖說降曾國藩和曾國荃,反遭囚禁后慷慨赴難。《毀滅》寫明末阮大鋮和馬士英結黨營私,弄權欺詐,最后家國俱毀的可恥悲劇。這三篇作品在1936年結集為《桂公塘》由商務印書館出版了單行本,署名“郭源新”,列入“文學研究會創作叢書”。
    1939年6月鄭振鐸又創作歷史小說《風濤》,寫明末東林黨人與閹黨的斗爭,既抨擊了魏忠賢的專橫殘暴,又突出了李應升等人的浩然正氣。
    比《風濤》創作稍早,1938年春夏間,作者以“源新”為筆名分別于《申報·自由談》和《魯迅風》發表了《民族文話》,從周民族立國到孔夫子,共15則先秦故事。本計劃寫到民國初,卻因為上海淪陷而被迫停止。1946年2月該書由國際文化服務社單行出版。鄭振鐸在《民族文話·自序》中說:“在現在這個異族侵略的時候,我們民族表現得更一致、更勇敢了……在這個偉大的時代,把往古的仁人、志士、英雄先烈們的抗戰故事,特別是表現在詩、文、小說、戲曲里的,以淺易之辭復述出來……我們將這往昔的偉大的故事、不朽名著里,學習得:該怎樣為我們民族而奮斗。氣節、人格、信仰乃是三個同意義的名辭,堅定、忠貞、犧牲乃是每個人所應有的精神。”
    在今天的圖書市場上《民族文話》和《桂公塘》都不大容易見到了。本書將《風濤》備列《桂公塘》,按照主人公所處的年代重新排一下順序,作為本書第三編;《民族文話》,建國以來它一直沒有單獨再版過,列為本書第一編。作者另有和《民族文話》題材相近的《古事新談》,篇幅最小,列為本書第二編。為尊重作者原意和歷史原貌,本書對原作中不符合今天規范的用詞和概念均予以保留,不做任何修飾,請讀者明鑒。
    《古事新談》的寫作背景是:抗戰勝利后不久,鄭振鐸和馬敘倫、林漢達、許廣平等發起組織“中國民主促進會”,創辦《民主》周刊,鼓動全國人民為爭取民主、和平而抗爭。1946年,作為一位杰出作家和編輯的鄭振鐸在自己擔任主編的這份雜志的第29—33期,發表了《古事新談》,共24則先秦和西漢故事,除了《囤積居奇》《錢幣與糧食》來自《鹽鐵論》,其余22則全部改寫自《史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