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oporn成人-久久综合久久伊人-色欧美在线视频-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快鸭|www.yoyo521.com

論園(精)/大家小書

導語    在中國建筑界,曾經(jīng)有一位傳奇人物,他是中國第一代現(xiàn)代建筑大師,他與梁思成、陳植、林徽因等人同學,他曾師承美國水彩大師道森,他的建筑設(shè)計遍布上海、南京等地,至今成為地標,很多年以來,他都是建筑界的標志性人物,桃李滿天下,因為不屈服的性格,也因為不凡的氣度,人們稱他“花崗石般的腦袋,水晶石般的胸懷”,他就是本書的作者,童寯。  &

32.00原價¥36.00元
庫存 10000
  • 頁數(shù):227頁
  • 開本:32開 精裝
  • 出版社:北京
  • ISBN:9787200120110
  • 作者:童寯

導語

    在中國建筑界,曾經(jīng)有一位傳奇人物,他是中國第一代現(xiàn)代建筑大師,他與梁思成、陳植、林徽因等人同學,他曾師承美國水彩大師道森,他的建筑設(shè)計遍布上海、南京等地,至今成為地標,很多年以來,他都是建筑界的標志性人物,桃李滿天下,因為不屈服的性格,也因為不凡的氣度,人們稱他“花崗石般的腦袋,水晶石般的胸懷”,他就是本書的作者,童寯。 
    童寯?shù)奈墓P是清晰簡練的,但簡潔的形式卻無法掩蓋其豐富的學識和內(nèi)涵的光芒,因此,從一般讀者的視角來看,《論園(精)》書是進入園林藝術(shù)領(lǐng)域的啟蒙書,而從專業(yè)視角來看,本書又不失為一部上乘的園林研究著作。

內(nèi)容提要

    《論園(精)》是著名的建筑大師、中國園林研究的開創(chuàng)者童寯先生多篇園林文章的合集。他以精到和洗練的筆法,對中國園林和世界園林的歷史、特色和區(qū)別,以及中國園林對東西方園林的影晌,加以詳盡的論述。這13篇文章大致可以分為兩種類型,其中一類是基于世界文化視角對于中國園林的審視,除第一篇《中國園林——以江蘇、浙江兩省園林為主》的主要意圖是在向世界介紹中國園林之外,《《中國園林設(shè)計》前言》、《中國園林對東西方的影響》則是從中外對比的角度介紹并分析中國園林的特殊性。而《造園史綱》則可看作是一部極簡園林史,為中國園林研究提供了一種世界園林及造園歷史的基底。另一類則是以《江南園林》《石與疊山》《蘇州園林》《亭》等專題文章為代表,著重探討江南造園中的技術(shù)問題。

媒體推薦

    童寯先生是近代研究中國古代園林的第一人。
    ——郭湖生
    (童離)對于江南園林的研究之所以如此卓越,除了其中所包含的彌足珍貴的史料之外,實質(zhì)上也在于他的學識修養(yǎng):世界性的眼光、文化性的根基和營造性的視野。
    ——童明

作者簡介

    童寯(1900-1983),中國當代杰出的建筑大師、建筑教育家。字伯潛,滿族。1900年生于奉天盛京(今遼寧沈陽),1925年于清華學校畢業(yè)后,留學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筑系。求學期間,曾獲全美建筑系學生設(shè)計競賽二等獎(1927)和一等獎(1928)。1928年畢業(yè),獲建筑碩士學位。后在費城、紐約的建筑師事務所工作兩年。1930年赴歐洲考察建筑后回國,1930-1931年任東北大學建筑系教授。1932-1952年在上海與建筑師趙深、陳植共同組織華蓋建筑師事務所,主持繪圖室工作。該所設(shè)計工程近兩百項,其中三人合作設(shè)計的有南京外交部大樓、上海大戲院、上海浙江興業(yè)銀行大樓等。1944年起先后在重慶和南京兼任中央大學工學院建筑系教授。1952年后在南京工學院(今東南大學)建筑系擔任教授,直至逝世。 
    在建筑創(chuàng)作上,童寯反對因襲模仿,堅持創(chuàng)新,作品比例嚴謹,質(zhì)樸端莊。童寯從20世紀30年代開始致力于中國古典園林研究,調(diào)查、踏勘和測繪、拍攝江南一帶園林,是中國一代園林學家。作品有造園學巨著《江南園林志》,以及《東南園墅》《造園史綱》《隨園考》等。

目錄

中國園林
一、中西互映
二、中國造園
三、中國園林沿革
《中國園林設(shè)計》前言
中國園林對東西方的影響
江南園林(一)
江南園林(二)
蘇州園林
《蘇州古典園林》序
滿洲園
石與疊山
北京長春園西洋建筑

隨園考
造園史綱
一、引言
二、波斯
三、西班牙
四、希臘
五、羅馬
六、法國
七、英國
八、歐洲大陸
九、美國
十、中國
十一、日本
十二、東西互映

前言

    袁行霈
    “大家小書”,是一個很俏皮的名稱。此所謂“大家”,包括兩方面的含義:一、書的作者是大家;二、書是寫給大家看的,是大家的讀物。所謂“小書”者,只是就其篇幅而言,篇幅顯得小一些罷了。若論學術(shù)性則不但不輕,有些倒是相當重。其實,篇幅大小也是相對的,一部書十萬字,在今天的印刷條件下,似乎算小書,若在老子、孔子的時代,又何嘗就小呢?
    編輯這套叢書,有一個用意就是節(jié)省讀者的時間,讓讀者在較短的時間內(nèi)獲得較多的知識。在信息爆炸的時代,人們要學的東西太多了。補習,遂成為經(jīng)常的需要。如果不善于補習,東抓一把,西抓一把,今天補這,明天補那,效果未必很好。如果把讀書當成吃補藥,還會失去讀書時應有的那份從容和快樂。這套叢書每本的篇幅都小,讀者即使細細地閱讀慢慢地體味,也花不了多少時間,可以充分享受讀書的樂趣。如果把它們當成補藥來吃也行,劑量小,吃起來方便,消化起來也容易。
    我們還有一個用意,就是想做一點文化積累的工作。把那些經(jīng)過時間考驗的、讀者認同的著作,搜集到一起印刷出版,使之不至于泯沒。有些書曾經(jīng)暢銷一時,但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容易得到;有些書當時或許沒有引起很多人注意,但時間證明它們價值不菲。這兩類書都需要挖掘出來,讓它們重現(xiàn)光芒。科技類的圖書偏重實用,一過時就不會有太多讀者了,除了研究科技史的人還要用到之外。人文科學則不然,有許多書是常讀常新的。然而,這套叢書也不都是舊書的重版,我們也想請一些著名的學者新寫一些學術(shù)性和普及性兼?zhèn)涞男詽M足讀者日益增長的需求。
    “大家小書”的開本不大,讀者可以揣進衣兜里,隨時隨地掏出來讀上幾頁。在路邊等人的時候,在排隊買戲票的時候,在車上、在公園里,都可以讀。這樣的讀者多了,會為社會增添一些文化的色彩和學習的氣氛,豈不是一件好事嗎?
    “大家小書”出版在即,出版社同志命我撰序說明原委。既然這套叢書標示書之小,序言當然也應以短小為宜。該說的都說了,就此擱筆吧。

精彩頁(或試讀片斷)

    中國園林
    以江蘇、浙江兩省園林為主
    一、中西互映
    一位法國詩人說,“我很愛野趣彌漫的園林”。這恰當點出了西方與中國園林的差異,后者毫無山野氣息。中國園林實非曠地一塊,而是分成走廊和庭院,是房屋而非植物在那里起支配作用。中國園林建筑是如此悅?cè)说貫⒚撚腥ぃ灾录词箾]有花木,它仍成為園林。在西方園林中,風景成分比建筑重得多,偶現(xiàn)一座房屋亦是赫然獨立。樹木、花草和泉池之間的關(guān)系比之它們與房屋的關(guān)系緊密得多,盡管人們也曾努力按建筑方式甚至對稱軸線布置它們。
    第一位認真研究中國園林的歐洲人是W錢伯斯爵士,他在《東方園論》(A Dissertation on Oriental Gardening)中試圖證明中國園林的高妙。他有幸在清高宗乾隆帝治下來華,正值中國造園的黃金時代。不過,爭辯中國與歐洲園林誰更優(yōu)越是毫無意義的。只要二者各與所在地區(qū)的藝術(shù)、哲學和生活諧調(diào),二者都同樣偉大。
    介于中西之間的是格拉納達阿爾罕布拉宮。在這里可以發(fā)現(xiàn):一組庭院頗合中國風范,花木水池則按歐式幾何軸線布置。盡管它有強烈的對稱性,卻毫無歐洲園林的生硬和單調(diào)。
    羅馬是歐美園林的源泉。尤以臺地和林木為最佳,這皆為地形和氣候的慷慨賦予。花壇、雕像、階梯和小瀑泉布局規(guī)整,高大柏樹排列森嚴。然而,盡管有眾多軸線和重復,意大利園林借助于層層臺地,確實達到了一個目的——使人驚奇。這也是中國園林存在的原因之一。走進蒂沃利的艾斯泰莊園穿過昏暗的走廊和大廳,眼前豁然出現(xiàn)一片無比壯麗的風光。在所有中國園林中,游人都會獲得類似體驗,但他之所見,也只是整個誘人景色的一部分而非全貌,漫游中他將一次又一次地感到意外。在羅馬園林中,層層升起的臺地具有相似的空間的境界。而在諸如法國的平坦地面上的園林,這出人意料的因素盡失,尺度擴大更增強其單調(diào)感。
    中國園林從不表現(xiàn)宏偉,造園是一種親切宜人而精致的藝術(shù)。中國園林很少出現(xiàn)西方園林常有的令人敬畏的空曠景象。即使規(guī)模宏大,中國園林也絕不喪失其親切感。但在法國的凡爾賽宮園,只有星期日的擁擠人群才能驅(qū)散荒涼氣氛。中國紀念性建筑甚至居住建筑都含有對稱性,然而在園林布局中全然不用,因為決定的因素是尋求悠閑而不是理性。
    在所有西方園林中,對稱性的確可笑地走到極端。勒諾特爾批評道,只有二樓女仆才能經(jīng)由窗戶欣賞美景。但是,甚至連勒諾特爾本人也未完全擺脫其束縛。
    中國園林并非大眾游樂場所。西方園林令人欽佩地用縱橫軸線和十字道路解決的交通問題,在此全不存在。因為游人是“漫步”而非“徑穿”。中國園林的長廊、狹門和曲徑并非從大眾出發(fā),臺階、小橋和假山亦非為逗引兒童而設(shè)。這里不是消遣場所,而是退隱靜思之地。
    誠然,中國園林是一種精致藝術(shù)的產(chǎn)物,其種植物卻常不帶任何人工痕跡。那里沒有修剪整齊的樹籬,也沒有按幾何圖案排列的花卉。歐洲造園家在植物上所傾注的任何奇特構(gòu)思,中國人都融于園林建筑中。雖師法自然,但中國園林絕不等同于植物園。顯而易見的是沒有人工修剪的草地,這種草地對母牛具有誘惑力,卻幾乎不能引起有智人類的興趣。高高的柏樹排成大道,被修剪的黃楊形同鳥獸,受控的泉水射向定高。用王爾德的話說,這一切似乎是“大自然的兩筆”。盡管如此,西方園林從未成功地消除其荒漠氣息。
    中國園林旨在“迷人、喜人、樂人”,同時體現(xiàn)某種可稱為蒙蔽術(shù)的東西。我不想武斷地說,游人都完全明白被蒙蔽,一旦忘卻“園”而沉湎入“畫”,他就不再感受到塵世沉浮的煩擾。世界在他眼前敞開,詩銘喚起他的想象,美景激發(fā)他的好奇。的確,每件景物都恰似出現(xiàn)在畫中。一座中國園林就是一幅三維風景畫,一幅寫意中國畫。
    一個人游歷中西兩類園林,會受到完全相反的兩種情感作用。人們在離開弗拉斯卡蒂弗拉斯卡蒂(Frascati)為意大利主教區(qū),距羅馬21公里,中世紀起為羅馬貴族避暑勝地,今為旅游區(qū)。——晏隆余注和蒂沃利時,對意大利園林的生動、壯觀和紀念性無不留下強烈印象。中國園林不使游人生畏,而以溫馨的魅力和纏綿擁抱他。身后的門戛然關(guān)閉,他方從一個愉快的夢中醒來。
    日本園林源于中國,但其布局與中國相比則成規(guī)多而變化少。日本造園家在用一石塊時,很少不著眼于它的象征意義,他甚至可以不用水而仿造瀑布水池。樹木或被束矮化,或被修剪齊整。日本園林追求內(nèi)向景觀,但整體依然開敞,與中國原型不同的是它沒有分劃成院廊環(huán)繞的迷宮。事實上,日本園林具有與西方相似的“原始森林”氣氛,但它賦予“原始森林”以神秘含義并成功地構(gòu)成一個縮微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