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oporn成人-久久综合久久伊人-色欧美在线视频-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快鸭|www.yoyo521.com

歷代筆記概述(精)/大家小書

導語    歷代筆記,浩如煙海,劉葉秋所著的《歷代筆記概述(精)/大家小書》粗舉大略,難免掛一漏萬。但通過這一部分筆記的介紹,可以初步了解它們的作用與缺點。筆記小說,是古代短篇小說的一種,如《世說新語》和《聊齋志異》等,都有一定的現實性和較高的文學價值。一般記雜事、瑣聞的筆記,無論敘事、說理、寫景、抒情,全能揮灑自如,不受內容和形式的限制;因此,其中的優秀作

34.00原價¥38.00元
庫存 10000
  • 頁數:262頁
  • 開本:32開 精裝
  • 出版社:北京
  • ISBN:9787200121896
  • 作者:劉葉秋

導語

    歷代筆記,浩如煙海,劉葉秋所著的《歷代筆記概述(精)/大家小書》粗舉大略,難免掛一漏萬。但通過這一部分筆記的介紹,可以初步了解它們的作用與缺點。筆記小說,是古代短篇小說的一種,如《世說新語》和《聊齋志異》等,都有一定的現實性和較高的文學價值。一般記雜事、瑣聞的筆記,無論敘事、說理、寫景、抒情,全能揮灑自如,不受內容和形式的限制;因此,其中的優秀作品,如《陶庵夢憶》之類,就形成了獨具風格的小品文。

內容提要

    劉葉秋所著的《歷代筆記概述(精)/大家小書》是“大家小書”之一種。分為八章,包括了緒論、魏晉南北朝筆記、唐代的筆記、宋代的筆記、金元的筆記、明代的筆記、清代的筆記、結束語等詳細內容。

作者簡介

    劉葉秋(1917-1988),北京人,畢業于北京中國大學文學系。著名學者,辭書學與筆記小說研究專家。曾任商務印書館編審、天津南開大學中文系兼職教授、中國楹聯學會顧問,是《辭源》的三位編纂者之一。主要著作有《歷代筆記概述》《魏晉南北朝小說》《古典小說筆記略叢》《古典小說論叢》《孔尚任詩和桃花扇》《學海紛葩錄》《類書簡說》《中國古代的字典》《中國的字典》《常用字書十講》《中國字典史略》等,有的已被大學選為必修課程。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筆記的含義和類型
  第二節  筆記的淵源與名稱
第二章  魏晉南北朝筆記
  第一節  小說故事類的筆記
    魏晉志怪筆記《博物志》、《搜神記》及其他
    南北朝志怪筆記《異苑》、《續齊諧記》、《拾遺記》及其他
    魏晉南北朝軼事筆記《世說新語》及其他
  第二節  歷史瑣聞類和考據辨證類的筆記《西京雜記》、《荊楚歲時記》、《古今注》
第三章  唐代的筆記
  第一節  小說故事類的筆記
    傳奇集與雜俎《玄怪錄》、《甘澤謠》和《酉陽雜俎》及其他
  第二節  歷史瑣聞類的筆記《隋唐嘉話》、《唐國史補》和《因話錄》及其他
  第三節  考據辨證類的筆記《封氏聞見記》、《蘇氏演義》和《資暇集》及其他
第四章  宋代的筆記
  第一節  小說故事類的筆記
    志怪傳奇與雜俎《稽神錄》、《夷堅志》及其他
  第二節  歷史瑣聞類的筆記《涑水記聞》、《歸田錄》及其他
  第三節  考據辨證類的筆記《夢溪筆談》、《容齋隨筆》、《困學紀聞》及其他
第五章  金元的筆記
  第一節  小說故事類的筆記《續夷堅志》、《誠齋雜記》、《瑯記》及其他
  第二節  歷史瑣聞類的筆記《歸潛志》、《玉堂嘉話》、《隱居通議》、《輟耕錄》及其他
  第三節  考據辨證類的筆記《敬齋古今》、《北軒筆記》及其他
第六章  明代的筆記
  第一節  小說故事類的筆記
    志怪傳奇與軼事《涉異志》、《剪燈新話》、《何氏語林》及其他
  第二節  歷史瑣聞類的筆記《萬歷野獲編》、《菽園雜記》、《典故紀聞》及其他
  第三節  考據辨證類的筆記《四友齋叢說》、《譚苑醍醐》、《焦氏筆乘》及其他
第七章  清代的筆記
  第一節  小說故事類的筆記《聊齋志異》、《閱微草堂筆記》、《今世說》及其他
  第二節  歷史瑣聞類的筆記《池北偶談》、《嘯亭雜錄》、《帝京歲時紀勝》及其他
  第三節  考據辨證類的筆記《日知錄》、《十駕齋養新錄》、《天祿識余》及其他
第八章  結束語
    筆記的作用與缺點

前言

    “大家小書”,是一個很俏皮的名稱。此所謂“大家”,包括兩方面的含義:一、書的作者是大家;二、書是寫給大家看的,是大家的讀物。所謂“小書”者,只是就其篇幅而言,篇幅顯得小一些罷了。若論學術性則不但不輕,有些倒是相當重。其實,篇幅大小也是相對的,一部書十萬字,在今天的印刷條件下,似乎算小書,若在老子、孔子的時代,又何嘗就小呢?
    編輯這套叢書,有一個用意就是節省讀者的時間,讓讀者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得較多的知識。在信息爆炸的時代,人們要學的東西太多了。補習,遂成為經常的需要。如果不善于補習,東抓一把,西抓一把,今天補這,明天補那,效果未必很好。如果把讀書當成吃補藥,還會失去讀書時應有的那份從容和快樂。這套叢書每本的篇幅都小,讀者即使細細地閱讀慢慢地體味,也花不了多少時間,可以充分享受讀書的樂趣。如果把它們當成補藥來吃也行,劑量小,吃起來方便,消化起來也容易。
    我們還有一個用意,就是想做一點文化積累的工作。把那些經過時間考驗的、讀者認同的著作,搜集到一起印刷出版,使之不至于泯沒。有些書曾經暢銷一時,但現在已經不容易得到;有些書當時或許沒有引起很多人注意,但時間證明它們價值不菲。這兩類書都需要挖掘出來,讓它們重現光芒。科技類的圖書偏重實用,一過時就不會有太多讀者了,除了研究科技史的人還要用到之外。人文科學則不然,有許多書是常讀常新的。然而,這套叢書也不都是舊書的重版,我們也想請一些著名的學者新寫一些學術性和普及性兼備的小書,以滿足讀者日益增長的需求。
    “大家小書”的開本不大,讀者可以揣進衣兜里,隨時隨地掏出來讀上幾頁。在路邊等人的時候,在排隊買戲票的時候,在車上、在公園里,都可以讀。這樣的讀者多了,會為社會增添一些文化的色彩和學習的氣氛,豈不是一件好事嗎?
    “大家小書”出版在即,出版社同志命我撰序說明原委。既然這套叢書標示書之小,序言當然也應以短小為宜。該說的都說了,就此擱筆吧。

精彩頁(或試讀片斷)

    在這六類中,除傳奇非“殘叢小語”式的小說,箴規類如《顏氏家訓》等書宜屬于子部雜家類外,其他四類都是筆記體。另外,像《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分小說為敘述雜事、記錄異聞、綴輯瑣語的三派,實際只為胡應麟所列的雜錄、志怪兩類。就小說范疇言,這樣的分類較前簡明適當;以筆記的內容論,則嫌包括未盡。但四庫書目收入子部雜家類的著作,卻有不少正是我們所說的筆記,如唐李匡義的《資暇集》、宋朱翌的《猗覺寮雜記》、吳曾的《能改齋漫錄》等等都是。歸納一下從魏晉到明清的筆記看,大致可以分為三大類:
    第一是小說故事類的筆記。始魏晉迄明清的志怪、軼事小說從晉干寶的《搜神記》、南朝宋劉義慶的《世說新語》到清紀昀的《閱微草堂筆記》、王睥的《今世說》等,都屬于這一類。
    第二是歷史瑣聞類的筆記。始魏晉迄明清的記野史、談掌故、輯文獻的雜錄叢談,從晉人偽托漢劉歆的《西京雜記》、唐劉觫的《隋唐嘉話》、李綽的《尚書故實》到清王士稹的《池北偶談》、褚人獲的《堅瓠集》等,都屬于這一類。
    第三是考據、辨證類的筆記。始魏晉迄明清的讀書隨筆、札記,從晉崔豹的《古今注》、唐封演的《封氏聞見記》、宋沈括的《夢溪筆談》、戴埴的《鼠璞》等到清錢大昕的《十駕齋養新錄》、孫詒讓的《札造》等,都屬于這一類。
    這里的第一類,即所謂“筆記小說”,內容主要是情節簡單、篇幅短小的故事,其中有的故事略具短篇小說的規模。二三兩類,則天文、地理、文學、藝術、經史子集、典章制度、風俗民情、軼聞瑣事以及神鬼怪異、醫卜星相等等,幾乎無所不包,內容極為復雜,大都是隨手記錄的零星的材料。這兩類只能算作‘‘筆記”,不宜稱為“筆記小說”。但這樣分作三大類,仍難周密。因為筆記一體,本來以“雜,,見稱,一書之中,往往兼有各類,如《封氏聞見記》于考據之外,并記故實;《夢溪筆談》亦不專重辨證而兼及藝文雜項;甚至像《閱微草堂筆記》為追蹤晉宋的志怪小說而間雜考辨;《池北偶談》為記掌故、文獻的雜錄,也列有“談異”一門,語及鬼神。這樣為之分類,就不免有顧此失彼之感。所以胡應麟指出他所分的小說六類,是“姑舉其重”,并認為“叢談、雜錄二類,最易相紊”①。其實古代的歷史與小說,有時亦難分界限。像《世說新語》所寫的人,都是歷史上有名的真人,而所記的事,則大多出于傳說。因此這部書既可以算作小說,也不妨稱為歷史,實際兼跨小說、歷史兩類。把它入于小說故事項下,不過是姑從一般的看法來分。本書此處歸納古代筆記為三大類,也無非粗舉大凡而已。
    我們不僅要為筆記分類,還應該給它劃出一個范圍,才好論述。可是,什么叫作筆記,筆記有什么特點,哪些作品可以算是筆記等等,恐怕是見仁見智,看法各有不同,未必能得出一致的結論。所以我寫這本小書,也只是就個人的意見來加以去取。我認為筆記的特點,以內容論,主要在于“雜”:不拘類別,有聞即錄;以形式論,主要在于“散”:長長短短,記敘隨宜。因此,凡是較為專門的著作,一概不錄:如晉皇甫謐的《高土傳》、元辛文房的《唐才子傳》等等,專談一時一類事實的書不錄;如后魏楊街之的《洛陽伽藍記》、闕名的《三輔黃圖》、宋陸游的《入蜀記》等專敘地理古跡和記行之書不錄;如晉嵇含的《南方草木狀》和《茶經》、《蟹譜》之類專記動植物之書不錄。此外,如《顏氏家訓》、《二程語錄》等等家訓、語錄以及《廿二史考異》、《十七史商榷》之類專門考訂史書的札記,當然也不在本書論述之列。這樣,稍稍有個范圍,再把每一朝代各種類型的筆記分別主從,擇要介紹,就可以使讀者抓住點頭緒,不至感到古代筆記“猶河漢而無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