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頁數:500頁
- 開本:16開 精裝
- 出版社:吉林文史
- ISBN:9787547230954
- 作者:(春秋)左丘明|總
導語
《左氏春秋(精)》漢朝時又名《春秋左氏》《春秋內傳》《左氏》,漢朝以后才多稱《左傳》?!蹲髠鳌废鄠魇谴呵锬┠牯攪淖笄鹈鳛椤洞呵铩纷鲎⒔獾囊徊渴窌c《公羊傳》、《谷梁傳》合稱“春秋三傳”。也是中國第一部敘事詳細的編年體史書,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經典之一且為十三經中篇幅最長的,在四庫全書中列為經部。記述范圍從公元前722(魯隱公元年)至公元前468(魯哀公二十七年)。
內容提要
左丘明的《左傳》原名《左氏春秋(精)》,到西漢班固時才改稱《春秋左氏傳》。相傳為魯國史官左丘明所著,大約成書于戰國初期。全書六十卷,以《春秋》為綱,并仿照春秋體例,按照魯國君主的次序,記載了自魯隱公元年至魯悼公十四年間春秋霸主遞嬗的歷史,保存了許多當時社會文化、自然科學等方面的珍貴史料,在史學上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梁啟超稱《左傳》的出現是“商周以來史界之革命”。
《左傳》除了闡釋《春秋》思想之外,藝術成就也很高,是我國古代文學與史學完美結合的典范,對后世史書、小說、戲劇的寫作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蹲髠鳌氛Z言精煉,文辭優美,其敘事手法歷來為人稱道。唐劉知幾評曰:“或腴詞潤簡牘,或美句入詠歌,跌宕而不群,縱橫而自得?!贝呵镏H,戰爭頻仍,《左傳》對戰爭的記敘尤其令人稱道,善于通過側面描寫烘托戰場氛圍,不聞刀劍之聲,卻如親歷沙場,扣人心弦。并且,人物成為《左傳》的主角,將歷史從神的陰影下解放出來。遙想當年周王室衰微,諸侯崛起,齊桓晉文爭霸,楚莊王也要問鼎中原,禮崩樂壞,同時又在外交場合吟詩作樂,說古論今,也足見古人風致。
目錄
隱公
桓公
莊公
閔公
僖公
文公
宣公
成公
襄公
昭公
定公
哀公
精彩頁(或試讀片斷)
◎桓公元年
【經】
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三月,公會鄭伯于垂,鄭伯以璧假許田。夏四月丁未,公及鄭伯盟于越。秋,大水。冬,十月。
【譯文】
元年春,周歷正月,桓公即魯君之位。三月,桓公
與鄭伯在垂地會見,鄭伯在枋之外復加圭璧來換取魯之
許田。夏四月二日,魯公與鄭伯在越地結盟。秋,發生
大水災。冬,十月,無事。
【傳】
元年春,公即位,修好于鄭。鄭人請復祀周公,卒易枋田。公許之。三月,鄭伯以璧假許田,為周公、枋故也。
夏四月丁未,公及鄭伯盟于越,結枋成也。盟日:“渝盟無享國?!?br data-filtered="filtered"/> 秋,大水。凡平原出水為大水。
冬,鄭伯拜盟。
宋華父督見孑L父之妻于路,目逆而送之,日:“美而艷?!?br data-filtered="filtered"/> ◎桓公二年
【經】
二年春,王正月戊申,宋督弒其君與夷及其大夫孔父。滕子來朝。三月,公會齊侯、陳侯、鄭伯于稷,以成宋亂。夏四月,取郜大鼎于宋。戊申,納于太廟。秋七月,杞侯來朝。蔡侯、鄭伯會于鄧。九月,入杞。公及戎盟于唐。冬,公至自唐。
【譯文】
二年春,周歷正月,宋國之華父督殺死其君主與夷
和大夫孔父嘉。滕國君主來魯國朝見。三月,魯公與齊
侯、陳侯、鄭伯在稷地會見,謀劃平息宋國之叛亂。夏
四月,魯取去宋之郜大鼎。四月九日,把鼎放入太廟之
中。秋七月,杞國君來朝見。蔡侯、鄭伯在鄧地會見。
九月,魯軍入杞國。魯公與戎在唐地結盟。冬,魯公由
唐回國。
【傳】
二年春,宋督攻孔氏,殺孔父而取其妻。公怒,督懼,遂弒殤公。
君子以督為有無君之心而后動于惡,故先書弒其君。會于稷.以成宋亂,為賂故,立華氏也。
宋殤公立,十年十一戰,民不堪命。孔父嘉為司馬,督為太宰,故因民之不堪命,先宣言日:“司馬則然。”已殺孔父而弒殤公,召莊公于鄭而立之,以親鄭。以郜大鼎賂公,齊、陳、鄭皆有賂,故遂相宋公。
夏四月,取郜大鼎于宋。戊申,納于太廟。非禮也。臧哀伯諫日:“君人者將昭德塞違,以臨照百官,猶懼或失之。故昭令德以示子孫:是以清廟茅屋,大路越席,大羹不致,粢食不鑿,昭其儉也。袞、冕、黻、珽,帶、裳、逼、舄,衡、□、紘、綖,昭其度也。藻、率、稗、革咅,鞶、厲、游、纓,昭其數也?;?、龍、黼、黻,昭其文也。五色比象,昭其物也。錫、鸞、和、鈴,昭其聲也。三辰旃旗,昭其明也。夫德,儉而有度,登降有數。文物以紀之,聲明以發之,以臨照百官,百官于是乎戒懼而不敢易紀律。今滅德立違,而置其賂器于太廟,以明示百官,百官象之,其又何誅焉!國家之敗,由官邪也。官之失德,寵賂章也。郜鼎在廟,章孰甚焉?武王克商,遷九鼎于雒邑,義士猶或非之,而況將昭違亂之賂器于太廟,其若之何?”公不聽。周內史聞之日:“臧孫達其有后于魯乎!君違,不忘諫之以德?!?br data-filtered="filtered"/> 公及戎盟于唐,修舊好也。
冬,公至自唐,告于廟也。凡公行,告于宗廟;反行,飲至、舍爵,策勛焉,禮也。
特相會往來稱地,讓事也。自參以上,則往稱地,來稱會,成事也。
初,晉穆侯之夫人姜氏,以條之役生太子,命之日仇。其弟以千畝之戰生,命之日“成師”。師服日:“異哉,君之名子也!夫名以制義,義以出禮,禮以體政,政以正民。是以政成而民聽,易則生亂。嘉耦日妃。怨耦日仇,古之命也。今君命太子日仇,弟日成師,始兆亂矣,兄其替乎?”
惠之二十四年,晉始亂,故封桓叔于曲沃,靖侯之孫欒賓傅之。師服日:“吾聞國家之立也,本大而末小,是以能固。故天子建國,諸侯立家,卿置側室,大夫有貳宗,士有隸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親,皆有等衰。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無覬覦。今晉,甸侯也,而建國。本既弱矣,其能久乎?’’
惠之三十年,晉潘父弒昭侯而納桓叔,不克。晉人立孝侯。
惠之四十五年,曲沃莊伯伐翼,弒孝侯。翼人立其弟鄂侯。鄂侯生哀侯。哀侯侵陘庭之田。陘庭南鄙啟曲沃伐翼。
◎桓公三年
【經】
三年春正月,公會齊侯于贏。夏,齊侯、衛侯胥命于蒲。六月,公會杞侯于鄖。秋七月壬辰朔,日有食之,既。公子犟如齊逆女。九月,齊侯送姜氏于讙。公會齊侯于讙。夫人姜氏至自齊。冬,齊侯使其弟年來聘。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