蔓延在青春里的小時光/最美文
導(dǎo)語 陳曉輝、一路開花等編著的《蔓延在青春里的小時光/最美文》是“美文”12冊系列叢書其中一本。每冊叢書均從《讀者文摘》《青年文摘》《瘋狂閱讀》《中學(xué)生》《語文報》等名刊中精選60篇美文章。書中那細(xì)膩的筆觸總能在不經(jīng)意間撥動你的心弦,總能在潛移默化中陶冶人的情操,歷練人的性情,厚實人的底蘊,每一個故事都意味深長,使回味無窮,一篇篇智慧火花的文章,為心靈
導(dǎo)語 陳曉輝、一路開花等編著的《蔓延在青春里的小時光/最美文》是“美文”12冊系列叢書其中一本。每冊叢書均從《讀者文摘》《青年文摘》《瘋狂閱讀》《中學(xué)生》《語文報》等名刊中精選60篇美文章。書中那細(xì)膩的筆觸總能在不經(jīng)意間撥動你的心弦,總能在潛移默化中陶冶人的情操,歷練人的性情,厚實人的底蘊,每一個故事都意味深長,使回味無窮,一篇篇智慧火花的文章,為心靈
陳曉輝、一路開花等編著的《蔓延在青春里的小時光/最美文》是“美文”12冊系列叢書其中一本。每冊叢書均從《讀者文摘》《青年文摘》《瘋狂閱讀》《中學(xué)生》《語文報》等名刊中精選60篇美文章。書中那細(xì)膩的筆觸總能在不經(jīng)意間撥動你的心弦,總能在潛移默化中陶冶人的情操,歷練人的性情,厚實人的底蘊,每一個故事都意味深長,使回味無窮,一篇篇智慧火花的文章,為心靈打開了一扇扇的窗戶。
本書會讓讀者看到,我們辛辛苦苦來到這個世界上,可不是為了每天看到的那些不美好而傷心的,我們生下來的時候就已經(jīng)哭夠了。而且我們,誰也不能活著回去。所以,不要把時間都用來低落了,去相信,去孤單,去愛去恨,去闖去夢。你一定要相信,只要努力去愛,努力奔跑,世界就在眼前。
陳曉輝、一路開花等編著的《蔓延在青春里的小時光》精選周國平、納蘭澤蕓、一路開花、馬朝蘭、夏丹、代孔勝、鄭沈倩等數(shù)位作家的最美隨筆。全書內(nèi)容涉及家庭、校園、自然、社會等方面。作品充滿了哲思和感動:或擷取生活中的細(xì)節(jié),以小見大;或?qū)懴履承┍晃覀兺耆雎詤s兀自綻放的另一種精彩人生。那些似曾相識的小故事,那些毫不起眼的點滴,在作者的筆下變成唯美的、充滿詩意的文字,給讀者帶來偶然的頓悟與“悅讀”的享受。
當(dāng)你想要退縮的時候,當(dāng)你想要放棄的時候,當(dāng)你不知道為什么而奮斗的時候,你需要看看這本書。那些修心的故事,會帶給你勇氣和智慧,助你成為獨一無二的自己。
——《青年文摘》付江
正在經(jīng)歷的孤獨,我們稱之為迷茫;經(jīng)過的孤獨,我們稱之為成長。面對生活的殘酷與壓力,我們能否從容前行?希望這本書能給你帶來一些新的力量,讓你鼓起勇氣去追尋自己的夢想。
——《瘋狂閱讀》趙耕
每個人面前都有一條未知的路,生活和機(jī)遇也許會讓我們走上不同的岔路。但請相信,你的態(tài)度和性格最終還是會把你引到那條成功的路上。那么如何成功,就從這本書看起吧。
——《中學(xué)時代》陳琛
寫給獨自在都市中奮斗的你,你若不勇敢,誰替你堅強?感謝淚水、感謝挫折、感謝我一直堅持,從未放棄。篇篇佳作,激勵無數(shù)人,帶你穿越低谷、走過泥濘,今天的淚水,將會是你明天的成長。愿所有的負(fù)擔(dān)都變成禮物,愿所有受過的苦都能照亮前方的路。
——《遼寧青年》岳抒青
第一輯 給你人間尋常愛
習(xí)慣于失去(文/周國平)
母親的勇氣(文/一路開花)
歲暮至家(文/納蘭澤蕓)
給你人間尋常愛(文/郭利)
50美分的厚愛(文/龐啟帆編譯)
別吵,讓父親睡一會兒(文/湯小小)
蔓延在青春里的小時光(文/眷爾)
六千步的長度(文/楊寶妹)
這一生,只為愛而活(文/馬朝蘭)
第二輯 讓愛去愛
逃票的男孩(文/夏丹)
總統(tǒng)的守身如玉(文/代孔勝)
從中國后裔到菲律賓總統(tǒng)(文/馬麗華)
總讓你贏的那個人(文/羅靜)
我們是姐妹(文/阿杜)
讓愛去愛(文/倪西赟)
如果你懂少年心(文/代孔勝)
第三輯 情敵與上帝
愿我們來世不再相見(文/宋敏)
你比我多愛了整整三十年(文/李興海)
不見天日的疼愛(文/鄭沈倩)
愛是一生的回味(文/程剛)
三十六封信(文/柏俊龍)
山路上的小伙子(文/何東)
銀行里的小男孩(文/〔美〕菲利普·羅斯龐啟帆編譯)
情敵與上帝(文/鳳凰)
母愛是暖的陽光(文/鳳凰)
第四輯 他的列車,開往地老天荒
要對有些愛不以為然(文/何東)
原諒我不能再愛你(文/郭紫雯)
我的父親在流汗(文/王萬龍)
陽光的布衣(文/郭紫雯)
他的列車,開往地老天荒(文/胡識)
沉默的石頭會開花(文/張燕峰)
愛,一直圍繞在我身邊(文/龍巖阿泰)
一個英雄的小要求(文/湯小小)
我們是一根藤上的瓜(文/龍巖阿泰)
第五輯 為了幸福的巴格達(dá)
教父親認(rèn)字(文/宋敏)
愿母自私(文/李興海)
父親的肩膀(文/告白)
暖透一生的奶酪(文/崔修建)
為了幸福的巴格達(dá)(文/程剛)
愛的鼓聲(文/段奇清)
奇氣磊落撐蒼穹(文/奇清)
內(nèi)心深處安個家(文/清翔)
別和母親“失聯(lián)”(文/湯小小)
第六輯 請再給我多一點時間陪著你
如果愛意可以快遞(文/李瑞)
愛的表達(dá)(文/宋傳德)
心的呼喚(文/宋杰)
這個世界我來過(文/戚桂敏)
誠信老爹(文/賈子安)
生命的甘露(文/張燕峰)
請再給我多一點時間陪著你(文/雪炘)
你是上天好的饋贈(文/柏俊龍)
溫暖的歸宿(文/邢占雙)
第七輯 聲音的溫度
刨地與鮮花(文/查一路)
掌心里的桔子(文/趙海生)
在冬夜里歌唱的魚(文/李紫)
美麗與蒼涼的手(文/聞明)
風(fēng)雪夜歸(文/楊晴)
和父親掰手腕(文/莉川)
聲音的溫度(文/程印)
習(xí)慣于失去
文/周國平
有時候失去不是憂傷,而是一種美麗。
——村上春樹
出門時發(fā)現(xiàn),擱在樓道里的那輛新自行車不翼而飛了,兩年之中,這已是第三輛。我一面為世風(fēng)搖頭,一面又感到內(nèi)心比前兩次失竊時要平靜得多。
莫非是習(xí)慣了?
也許是。近年來,我的生活中接連遭到慘重的失去,相比之下,丟輛自行車真是不足掛齒。生活的劫難似乎使我悟出了一個道理:人生在世,必須習(xí)慣于失去。
一般來說,人的天性是習(xí)慣于得到,而不是習(xí)慣于失去。呱呱墜地,我們首先得到了生命。自此以后,我們不斷地得到:從父母那里得到衣食、玩具、愛和撫育,從社會上得到職業(yè)的訓(xùn)練和文化的培養(yǎng)。
長大成人以后,我們靠著自然的傾向和自己的努力繼續(xù)得到:得到愛情、配偶和孩子,得到金錢、財產(chǎn)、名譽、地位,得到事業(yè)的成功和社會的承認(rèn),如此等等。
當(dāng)然,有得必有失,我們在得到的過程中也確實不同程度地經(jīng)歷了失去。但是,我們比較容易把得到看做是應(yīng)該的、正常的,把失去看做是不應(yīng)該的、不正常的。所以,每有失去,仍不免感到委屈,所失愈多愈大,就愈委屈。
我們暗暗下決心要重新獲得,以補償所失。在我們心中的藍(lán)圖上,人生之路仿佛是由一系列的獲得勾畫出來的,而失去則是必須涂抹掉的筆誤。總之,不管失去是一種多么頻繁的現(xiàn)象,我們對它反正不習(xí)慣。
道理本來很簡單:失去當(dāng)然也是人生的正常現(xiàn)象。整個人生其實是一個不斷地得而復(fù)失的過程,就其最終結(jié)果看,失去反比得到更為本質(zhì)。我們遲早要失去人生最寶貴的贈禮——生命,隨之也就失去了在人生過程中得到的一切。
有些失去看似偶然,例如天災(zāi)人禍造成的意外損失,但也是無所不包的人生課題中應(yīng)有之義。“人有旦夕禍福”,既然生而為人,就得有承受旦夕禍福的精神準(zhǔn)備和勇氣。至于在社會上的挫折和失利,更是人生在世的尋常遭際了。
由此可見,不習(xí)慣于失去,至少表明對人生尚欠覺悟。一個只求得到不肯失去的人,表面上似乎富于進(jìn)取心,實際上是很脆弱的,很容易在遭到重大失去之后一蹶不振。
為了習(xí)慣于失去,有時不妨主動地失去。東西方宗教都有布施一說,照我的理解,布施的本義是教人去除貪鄙之心,由不執(zhí)著于財物,進(jìn)而不執(zhí)著于一切身外之物,乃至于這塵世的生命。如此才可明白,佛教何以把布施列為“六度”之首,即從迷惑的此岸渡向覺悟的彼岸的第一座橋梁。
俗眾借布施積善圖報,寺廟靠布施斂財致富,實在是小和尚念歪了老祖宗的經(jīng)。我始終把佛教看做古今中外最透徹的人生哲學(xué),對它后來不倫不類的演變深不以為然。佛教主張“無我”,既然“我”不存在,也就不存在“我的”這回事了。無物屬于自己,連自己也不屬于自己,何況財物?明乎此理,人還會有什么得失之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