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頁數:308頁
- 開本:16開 精裝
- 出版社:工商聯
- ISBN:9787515818283
- 作者:編者:連山
導語
連山編著的《自控力(升級版自己拯救自己)(精)》介紹:自控力是一個人自覺地調節和控制自己行動的能力。自控力強的人,能夠理智地對待周圍發生的事件,有意識地控制自己的思想感情,約束自己的行為,成為駕馭現實的主人。一般情況下,自控力和意志是緊密相連的,意志薄弱者,自控力較差;意志頑強者,自控力較強。加強自控力也就是磨煉意志的過程。全球華人中的首富李嘉誠說:“自制是修身立志成大事者必須具備的能力和條件,希望每個人都能做到自制!”
內容提要
連山編著的《自控力(升級版自己拯救自己)(精)》深入分析了自控力的內涵,包括自控力的組成要素、在人生中扮演的角色、發生作用的過程階段及具體表現,著重強調了強化意志力對提高自控力的重要作用;闡明了如何培養、提高自控力,提供了具體有效的訓練方法和提高途徑;論述如何在實踐中磨煉自控力、迎接并克服種種艱難阻礙;探討如何運用、發揮自控力,控制情緒和欲望、改變舊習慣、管理壓力、克服拖延等。全書內容豐富,分析精辟,觀點鮮明、新穎、深刻,理論與實踐結合,引導讀者深切地感悟自控力的獨特魅力和強大作用,在自己今后的生活實踐中,自覺地培養、訓練、提高和調動自控力,引爆蘊藏在體內的潛能,錘煉堅忍不拔的堅強意志,迎接生活中的各種挑戰,主宰人生,成就偉業,開創嶄新的成功人生。如果你總拖到最后一分鐘才開始工作;總是月光,信用卡透支;想放松一下,卻熬夜上網;一直想改變自己,卻總是挫敗;那么本書就是專門為你而寫的。
目錄
導言 自控力成就人生
自控力使人強大
自控力營造幸福生活
強大的自控力是成功的基本要素
第一章 意志力的本能:亞當夏娃本可以抵擋得住禁果的誘惑
第一節 意志力不只是一個傳說
神秘力量意志力
意志力是獨特的
神奇的意志力
意志力三重角色
意志力三個要素
意志過程的三階段
意志力的表現
第二節 意志力的培養
意志力訓練的原則
意志力提高的方法
不良意志力的消除
第三節 意志力的驅動能量
優化你的意志品質
培養自我的獨立性
訓練你的果斷
錘煉你的堅韌性
第二章 意志力的頑敵:情緒
明知生氣有害,為何還是每每失控
第一節 情緒化分析
體察情緒
感知情緒
情緒辨析法則
情緒模式分析
情緒同樣有規律可循
獲知他人情緒
第二節 情緒失控,人體不定時的“炸彈”
看清你的情緒爆發
負面情緒消耗著我們的精神
“情緒風暴”中人容易失控
負面情緒的極端爆發
勿讓情緒左右白產.
第三節 解救被情緒綁架的理性
你是情緒的奴隸嗎
情緒是怎樣“冒”出來的
控制自我是高情商的體現
情緒發電機
情緒具有感染力
第三章 自控力的夢——欲望
人為什么管不住自己
第一節 給欲望一個合理的限度
欲望讓你的人生煩惱不安
欲望是一條看不見的靈魂鎖鏈
可以有欲望,但不可有貪欲
放棄生活中的“第四個面包”
過多的欲望會蒙蔽你的幸福
給自己的欲望打折
遠離名利的烈焰,讓生命逍遙自在
莫為名利誘,量力緩緩行
學會控制不合理的欲望
第二節 貪婪,最后吞噬的是自己
幸福離不開錢,但有錢不一定幸福
貪婪者并不富有
貪的越多,失去的也越多
貪欲會讓你走上不歸路
“名利”是把雙刃劍
別讓貪欲肆意生長
少一分欲望,多一分自在
不要讓欲望拖垮你
給貪欲上一把鎖
第四章 習慣成自然:為什么人會有命運
第一節 自控力改變習慣,習慣決定命運
習慣的力量無比巨大
習慣是什么
習慣能成就一個人,也能夠摧毀一個人
卓越是一種習慣,平庸也是一種習慣
成功的習慣重在培養
第二節 你不控制習慣,習慣就會控制你
別踏著別人的腳印走
不讓習慣成偏見
敢于向權威挑戰
不為工作而工作
不要自我設限
第三節 重塑習慣,改變命運
成功沒有固定的模式
播種行為,收獲習慣
比別人多做一點
第五章 累到無力抵抗:為什么自控力像肌肉一樣有極限
第一節 壓力,生命不可承受之重
什么是壓力
當生活改變時:急性壓力
當生活成為過山車的時候:階段性壓力
當生活變質時:慢性壓力
人人都有壓力
壓力從何而來
人類壓力的根源
第二節 別讓過度的壓力毀了你
身體壓力
大腦壓力
壓力與胃及心血管的聯系
承受重壓的皮膚及慢性疼痛
壓力與免疫系統
壓力與疾病的聯系
情緒壓力
精神壓力
第三節 認清壓力,才能控制壓力
壓力面面觀
抗壓臨界點
壓力觸發因素
壓力弱勢因素
壓力反應傾向
個人壓力測試
壓力管理特征
第四節 如何讓壓力威就你
建立你的個人壓力管理組合
壓力管理日志
把壓力日志用到工作中去
制訂你的壓力管理戰略
畫出你的壓力缺陷
建立你的壓力管理目標
實施你的壓力管理計劃
壓力管理維護
前言
自控力是一個人自覺地調節和控制自己行動的能力。自控力強的人,能夠理智地對待周圍發生的事件,有意識地控制自己的思想感情,約束自己的行為,成為駕馭現實的主人。一般情況下,自控力和意志是緊密相連的,意志薄弱者,自控力較差;意志頑強者,自控力較強。加強自控力也就是磨煉意志的過程。全球華人中的首富李嘉誠說:“自制是修身立志成大事者必須具備的能力和條件,希望每個人都能做到自制!”
一個人在事業上的成功需要有強大的自控力。
一個人在集中精力完成某項特殊任務時,在自控力的作用下,能排除干擾,抑制那些不必要的活動。在自控力的調節下,能夠選擇正確的活動動機,調整行動目標和行動計劃。自控力強的入,能理智地控制自己的欲望,分清輕重緩急,然后再去滿足那些社會要求和個人身心發展所必需的欲望,對不正當的欲望則堅決予以拋棄。自控力強的人,處在危險和緊張狀態時,不輕易為激情和沖動所支配,不意氣用事,能夠保持鎮定,克制內心的恐懼和緊張,做到臨危不懼、忙而不亂。自控力強的人,在崇高理想的支配下,能夠忍耐克己,為事業、為社會做出驚天動地的大事。相反,自控力薄弱的人遇事不冷靜,不能控制激情和沖動;處理問題不顧后果、任性、冒失。這種人易被誘因干擾而動搖,或驚慌失措。可見,培養和鍛煉自控力,克服自控力薄弱的弱點,對事業的成功是多么的重要。
不僅如此,自控力也是人們獲得成功人生所必備的素質。
自控不僅僅是在物質上克制欲望,對于一個想要取得成功人生的人來說,精神上的自控也是重要的。衣食住行畢竟是身外之物,不少人都能克制,但精神上的、意志力上的自控卻非人人都能做到。如果你今天計劃做某件事,但早上起床后,因昨晚休息得太晚而困倦,你是否還能堅持著離開那溫暖舒適的床呢?如果你要遠行,但身體乏力,你是否會停止旅行計劃?如果你正在做的一件事遇到了極大的、難以克服的困難,你是繼續做呢,還是停下來等等看?諸如此類的問題,一定要處理得干脆利落,千萬不要縱容自己,給自己找借口。對自己嚴格一點兒,時間長了,自控便成為一種習慣、一種生活方式,你的人格和智慧也會因此變得更完美。
總之,自控力是成功的基本要素,自控力強的人能夠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注意力、情緒、欲望、習慣和行為,更好地應對壓力、解決沖突、戰勝逆境,身體更健康,人際關系更和諧,戀情更長久,收入更高,事業也更成功。太多的人不能控制自己,不能把自己的精力全部投入到他們的工作中,完成自己偉大的使命。這可以解釋成功者和失敗者之間的區別。能夠駕馭自己的人,比征服了一座城池的人還要偉大。是自控力造就偉人,造就機遇,造就成功。任何一個優秀的人都明白:如果沒有自控力,就永遠不可能成功。勇者勇于接受精神上和肉體上的磨煉;他們愿意接受超出自己想象的任務,并全身心投入其中完成它;他們經常讓大腦保持活躍,考慮一些有挑戰性的問題,不斷地思索需要認真對待的事情,以期訓練自己的自控力。而這種自控力決定了人們在關鍵時候的所作所為。傳記作家兼教育家托馬斯·赫克斯利說:“教育最有價值的成果,就是培養了自控力,不管是否喜歡,只要需要就去做。”自控使人充滿自信,也贏得別人信任。一個人可能在缺乏教育和健康的條件下成功,但絕不可能在沒有自控力的情況下成功!
自控力的養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為了幫助廣大讀者系統地了解與提升自己的自控力,我們特奉獻了這本《自控力——自己拯救自己》。全書深入分析了自控力的內涵,包括自控力的組成要素、在人生中扮演的角色、發生作用的過程階段及具體表現,著重強調了強化意志力對提高自控力的重要作用;闡明了如何培養、提高自控力,提供了具體有效的訓練方法和提高途徑;論述如何在實踐中磨煉自控力、迎接并克服種種艱難阻礙;探討如何運用、發揮自控力,控制情緒和欲望、改變舊習慣、管理壓力、克服拖延等。全書內容豐富,分析精辟,觀點鮮明、新穎、深刻,理論與實踐結合,引導讀者深切地感悟自控力的獨特魅力和強大作用,在自己今后的生活實踐中,自覺地培養、訓練、提高和調動自控力,引爆蘊藏在體內的潛能,錘煉堅忍不拔的堅強意志,迎接生活中的各種挑戰,主宰人生,成就偉業,開創嶄新的成功人生。如果你總拖到最后一分鐘才開始工作;總是月光,信用卡透支;想放松一下,卻熬夜上網;一直想改變自己,卻總是挫敗;那么本書就是專門為你而寫的。
精彩頁(或試讀片斷)
自控力營造幸福生活
在社會中,只有遇事不慌、臨危不懼的人才能成就大事,而那些情緒不穩、時常動搖、缺乏自信、遇到危險就躲、遇到困難慌神的人,只能過平庸的生活。
自控是一種力量,自控使人頭腦冷靜、判斷準確。自控的人充滿自信,同時也能贏得別人的信任。
自控力強的人,比焦慮萬分的人更容易應付種種困難、解決種種矛盾。而一個做事光明磊落、生氣蓬勃、令人愉悅的人,無論到哪兒都是受人歡迎的。
在商人中間,自控能產生信用。銀行相信那些能控制自己的人。商人們相信,一個無法控制自己的人既不能管理好自己的事務,也不能管理好別人的事務。一個人可能在缺乏教育和健康的條件下成功,但絕不可能在沒有自制力的情況下成功!
無論是誰,只要能下定決心,決心就會為他的自制行為提供力量與后援。能夠支配自我,控制情感、欲望和恐懼心理的人會比國王更偉大、更幸福。否則,他就不可能取得任何有價值的進步。
三國時,張飛得知關羽被東吳殺害后,陷入了極度的悲痛之中,他“旦夕號泣,血濕衣襟”。劉、關、張桃園結義,手足之情極為深厚,如今兄長被害,張飛的悲痛也算是一種正常的情緒反應。但他在悲痛之中喪失了起碼的理智,任由此種不利情緒的發展,并用它深深感染了劉備,不僅給自己招來殺身之禍,也極大地損害了三人為之奮斗的事業。劉備得知關羽為東吳所害,悲憤之下準備出兵伐吳,趙云向劉備分析當時的形勢:“國賊乃曹操,非孫權也。今曹丕篡漢,神人共怒,陛下可早圖關中……若舍魏以伐吳,兵勢一交,豈能驟解……漢賊之仇,公也;兄弟之仇,私也。愿以天下為重。”趙云所主張的先公后私,就是一種理智的選擇。若聽任自己情緒的指揮,當然要先為關羽報仇雪恨;若從光復漢室的大局著想,則應以伐魏為先。劉備在諸葛亮的苦勸之下,好不容易“心中稍回”,卻被張飛無休止的號哭弄得又起伐吳之心。
張飛痛失兄長,恨不得立刻到東吳殺個血流成河,他“每日望南切齒、睜目怒恨”。由于報仇心切,一腔怨怒無處發泄,在不知不黨之間把怒氣出到了自己人頭上,“帳上帳下,但有犯者即鞭撻之;多有鞭死者”,他的情緒失控到了殺自己人出氣的地步,并傳染給身邊的每一個人。
張飛的情緒失控,不僅使自己,也使劉備在理智與情緒的抗衡中敗下陣來,沖動地做出了出兵東吳的錯誤決定,結果使蜀漢的力量在這場戰爭中大大削弱,為蜀漢的衰落埋下了伏筆。
當一個人的怨恨到了喪失理智的地步時,他去傷害別人或被別人傷害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張飛向手下將士發出了“限三日內制辦白旗白甲,三軍披孝伐吳”的命令,根本不考慮手下能否在那么短的期限內完成任務。當末將范疆、張達為此犯難時,張飛不由分說,將二人“縛于樹上,各鞭背五十”,“打得二人滿口出血”,還威脅道:“來日俱要完備!若違了限,即殺汝二人示眾!”
劉備得知張飛鞭撻部屬之事,曾告誡他這是“取禍之道”,說明劉備也認識到了張飛喪失理智背后隱藏的危險。然而張飛仍不警醒,不給別人留任何退路,連“兔子急了也咬人”的道理都忘了。最后,范疆、張達無法可想,只好拼個魚死網破,趁張飛醉酒,潛入帳中將其刺死。
由于張飛不善于控制自己的負面情緒,盡管他有勇猛、豪爽、忠義之名,卻不受部屬的擁戴。作為一員大將,沒有戰死沙場,卻死于自己人之手,這的確是缺乏自制力而釀成悲劇的一個典型例子。
同時張飛也是一位不懂得自控的人,一味任其發展,最終導致這樣的結局,不能不說是一種必然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