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頁數:248頁
- 開本:16開 精裝
- 出版社:工商聯
- ISBN:9787515820569
- 作者:(美)戴爾·卡耐基.
導語
戴爾·卡耐基著的《人性的優點》是人類歷史上偉大的成功勵志經典,是一本關于人類如何征服憂慮走向成功的書。作者在此書中提供了一套自我解憂的公式。對生活在21世紀高節奏與強壓之下的現代男女來說,本書的條條建議與忠告如良師之益言,親友之暖語。它將幫助您調整自己的心理,開創新的生活。
內容提要
《人性的優點》出版于1948年,是《人性的弱點》的姊妹篇。這部著作是戴爾·卡耐基一生中最重要、最生動的人生經驗的匯集,也是一本記錄成千上萬人如何擺脫心理問題走向成功的實例匯集,是卡耐基成人教育培訓機構的主要教材之一。它告訴人們該如何擺脫憂慮的困擾,并指導人們如何獲得快樂,享受快樂的人生。該書一出版,立即獲得了廣大讀者的歡迎,成為西方世界最持久的人文暢銷書,被譯成多種文字在全球暢銷不衰,改變了千百萬人的生活和命運,被譽為“克服憂慮獲得成功的必讀書”、“世界勵志圣經”。這本充滿智慧和力量的書能讓你了解自己、相信自己,充分開發蘊藏在身心里的尚未利用的財富,發揮人性的優點,去開拓成功幸福的新生活之路。
作者簡介
戴爾·卡耐基(Dale Carnegie,1888年11月24日-1955年11月1日),被譽為20世紀人類最偉大的人生導師,也是著名的成功學大師,美國現代成人教育之父,人際關系學鼻祖,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和人際關系學大師,西方現代人際關系的奠基人。他的一生就像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總統林肯一樣,在平凡中創造了不平凡。。主要代表作有《人性的優點》《人性的弱點》《溝通的藝術》《卡耐基人際關系學》《語言的突破》《演講與口才》等。其作品一經問世便受到廣大讀者的喜愛和追捧,并被翻譯成幾十種文字在全球熱銷。如同每個奮斗者一樣,卡耐基的一生也歷經坎坷。從不同階段的生活層面上,他最大的收獲就是看到人們不斷生活在憂慮、恐懼與無力改變現狀的惡性循環中。后來他在青年會得到了一個夜大講師的機會后,便開創了公開演說的課程,積累下來的成果就是“卡耐基訓練”的藍本。之后,他致力于影響別人、改變別人的教育事業。
目錄
第一章 憂慮,幸福人生的破壞者
憂慮是健康的大敵
精神失常的原因
憂慮是容貌最大的克星
你的生活與憂慮無關
第二章 擦拭心靈,來一場憂慮的革命
科學對待:平均率幫你戰勝憂慮
正視現實:不要試圖改變不可避免的事
忠于自我:這才是快樂的人生
杞人無憂:別讓小事妨礙了你的大事
樂于感恩:感恩的人很少為事情犯愁
第三章 停止憂慮,盛裝出發
讓自己忙起來
讓煩惱迅速“過期”
準備迎接最壞的情況
說出你的憂慮
每一天都是新的生命
把煩惱交給時間解決
第四章 做自己情緒的主人
憤怒意味著無知
學會控制你的憤怒
別讓悲傷擋住了你的陽光
學會喜歡自己
用行為控制情感
保持積極心態
第五章 將快樂隨身攜帶
快樂是一種能力
憂慮是自我的“杰作”
心理暗示的魔力
尋找快樂的“發源地”
從生活中撿拾情趣
迎著陽光,把影子留到身后
第六章 合理規劃生活,跳出盲目的陷阱
生命中的重要決定
不要為工作和金錢煩惱
同舟共濟:如何處理家庭職業沖突
克制自己,駕馭金錢
第七章 邁向活力的巔峰
你為什么會疲勞
每日多清醒一小時
一張抗疲勞的良方
4個工作的好習慣
遠離亞健康
掌握生活平衡
再見,郁悶
第八章 用智慧 “撬起”工作的重量
工作+思考一智慧
目標明確,態度堅決
運用“簡單”的威力
將自信注入工作
掙取你的“腦力薪”
正確地做事與做正確的事
管理好時間
回家,把工作關在門外
第九章 擁有美好家庭生活
為什么婚姻會出現問題
婚姻是幸福的溫床
認識愛情,結識幸福
每天增進愛情的深度
如要幸福,請注意禮貌
真正的幸福源自細節
真誠地欣賞對方
不要批評對方
第十章 完美交際的9項法則
微笑溝通
常用贊美
勿忘傾聽
學會“糾錯”
掌握話題
尊重對力
牢記名字
換位思考
優化自我
前言
人生活在世上只有短短的幾十年,卻浪費了很多的時間去想許多半年內就會被遺忘的小事。實際上,世界上有半數的傷心事都是由一些小事引起的,諸如一點小小的傷害、一絲小小的屈辱,等等。有意思的是,那些在圖書館、實驗室從事研究工作的人卻很少因憂慮而精神崩潰,因為他們沒有時間享受這種奢侈。憂慮最能傷害你的時候,不是在你行動時,而是在你工作做完之后。
印度戲劇家卡里達沙把太陽升起至黎明到來的這一天稱為生命中的起點,宣稱:“昨天是場夢,明天是幻影。唯有今天,才會使每一個昨天變成一個個快樂的夢,使每一個明天成為有希望的幻影。”在你失意無比的時候,你能否脫口而出“不管明天如何糟糕,我已經過了今天”?理由很簡單,今天才是最真實的驛站!
從1931年開始,我在紐約替商界舉辦一項教育課程。最初時,我只舉辦了演講的課程。此類課程的目的是運用實際的經驗,幫助成人在商業洽談和團體中,能依照自己的思想,更清晰、更鎮定、更有效果地發表他們的意見。
然而,幾年的授課經驗使我認識到,除了上述問題之外,憂慮和許多的不良情緒已成為這些人面臨的另一個普遍而重大的問題。大部分上班族學員,包括各行各業的主管、推銷員、工程師、會計,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有問題,其中也包括女性——職業婦女和家庭主婦,她們也有自己的問題!
在我們的醫院里,有一半以上的病人都是因為緊張和情緒困擾而引發疾病后住院的。我把紐約公共圖書館書架上的22本有關憂慮的書都看遍了,也到其他地方搜索所有我能找到的有關憂慮的書,可真沒發現有一本能夠適用于那些成人班的學員,于是我決定再動手寫一本一就是這本《人性的優點》。
為了撰寫這本書,我讀了所有我能找到的、有關此題意的資料,包括迪克斯的報紙信箱回答、離婚法庭的記錄、《雙親》雜志,以及多種著名的著述。同時,我還雇用一位受過訓練的人去研究、探索。他花費了一年半的時間,在各圖書館中閱讀我所遺漏了的資料,研究各種心理學,閱讀多種雜志文章和無數偉人的傳記,并加以研究,然后找出各時代的大人物是如何應對人生的。
我們讀過各時代的偉人傳記,讀過那些領袖人物的生平記事,從愷撒到愛迪生,不一而足。有關羅斯福的傳記,我就收集了100多本。我們決定不惜時間、金錢找出自古以來任何人所用過的、關于交友和自我調適的切實的方法。
我曾經親自訪問過許多世界著名的成功人物,盡量從他們身上找出他們在與人相處時所運用的技巧。
我還做過一件比采訪、閱讀更重要的事情:我在一個專門研究如何克服憂慮的實驗室工作了5年——也就是由我的成人訓練班所組成的實驗室。就我所知,這是世界上第一所,也是唯一一所研究憂慮的實驗室。我們的做法是,將一套克服憂慮的準則教給學員,請他們回去進行實際運用,再回到班上報告結果。很多學員報告的都是一些能夠行之有效的方法。
可以說,我是世界上聽過關于“克服憂慮”演講最多的人。除此之外,我還接觸過成百上千的“克服憂慮”的經驗。有些是他人寄給我的信件,還有一些是在班上得過獎的演講。總之,這本書絕非來自象牙之塔,也不是如何克服憂慮的學院派研究報告,而是一本記錄成百上千位成年人克服憂慮的報告。這絕對是一本更為實用的書!
哈佛大學教授威利姆·賈姆士曾這樣說過:“如果和我們應有的成就做個比較,我們現在所取得的成就只是蒙嚨半醒著,我們只是利用了身心一小部分的能源。我們在極限之內,尚有更多的能源,可是我們卻習慣于不加以利用。”
這本書唯一的目的,就是幫助你發現、挖掘、利用自身的能源——那些孕育在你身心卻尚未能利用的財富!
如果看完這本書的前三章,你應對煩惱的方法仍然沒有改進,至少對你來講,我認為這本書是一個完全的失敗!因為,教育最大的目的,不僅是探求知識,還應有可以行動的功能。
這是一本具有行動功能的書!
戴爾·卡耐基
精彩頁(或試讀片斷)
曾經獲得諾貝爾醫學獎的亞歷克西斯·卡銳爾博士說:
不知道抗拒憂慮的商人都會短命。
其實不止商人,家庭主婦、獸醫和泥水匠……都是如此。
幾年前,我在度假的時候,跟戈伯爾博士一起坐車經過得克薩斯州和新墨西哥州。戈伯爾博士是圣塔菲鐵路的醫務負責人,他的正式頭銜是海灣一科羅拉多和圣塔菲聯合醫院的主治醫師。當我們談到憂慮對人的影響時,他說:
“在醫生接觸的病人中,有70%的人只要能夠消除他們的恐懼和憂慮,病就會自然好起來。不要誤以為他們都是生了病,他們的病都像你有一顆蛀牙一樣實在,有時候還嚴重100倍。我說的這種病就像神經性的消化不良,某些胃潰瘍、心臟病、失眠癥,一些頭痛癥和麻痹癥等等。這些病都是真病,我這些話也不是亂說的,因為我自己就得過12年的胃潰瘍。恐懼使你憂慮,憂慮使你緊張,并影響到你胃部的神經,使胃里的胃液由正常變為不正常。因此就容易產生胃潰瘍。”
約瑟夫·蒙塔格博士曾寫過一本《神經性胃病》的書,他也說過同樣的話:“胃潰瘍的產生,不是因為你吃了什么而導致的,而是因為你憂愁些什么。”
梅奧診所的阿爾凡·萊茲博士說:“胃潰瘍通常根據你情緒緊張的高低而發作或消失。”
他的這種說法在對梅奧診所的1.5萬名胃病患者進行研究后得到了證實。每5個人中,有4個并不是因為生理原因而得的胃病。恐懼、憂慮、憎恨、極端自私,以及無法適應現實生活,才是他們得胃病和胃潰瘍的原因。胃潰瘍可以讓你喪命。
我最近和梅奧診所的啥羅德·哈貝恩博士通過幾次信。他在全美工業界醫師協會的年會上讀過一篇論文,說他研究了176位平均年齡在44.3歲的工商界負責人。他報道說:有超過1/3的人因為生活過度緊張而引起下列3種病癥之一——心臟病、消化系統潰瘍和高血壓。想想看,在我們工商界的負責人中,有1/3的人都患有心臟病、潰瘍和高血壓,而他們都還不到45歲,成功的代價是多么高啊!而他們甚至都不能算是成功,一個身患胃潰瘍和心臟病的人能算是成功之人嗎?就算他能贏得全世界,卻損失了自己的健康,對他個人來說,又有什么好處?即使他擁有全世界,每次也只能睡在一張床上,每天也只能吃三頓飯。就是一個挖水溝的人,也能做到這一點,而且還可能比一個很有權力的公司負責人入睡得更安穩,吃得更香。我情愿做一個在亞拉巴馬州租田耕種的農夫,在膝蓋上放一把五弦琴,也不愿意在自己不到45歲的時候,就為了管理一個鐵路公司,或者是一家香煙公司而毀了自己的健康。
說到香煙,一位世界最知名的香煙制造商,最近在加拿大森林里想放松一下的時候,因為心臟病發作而死了。他擁有幾百萬美元的財產,卻在61歲時就離世了。他也許是犧牲了好幾年的生命換取了所謂的“生意上的成功”。
在我看來,這個有幾百萬美元財產的香煙大王,其成功還不及我爸爸的一半。我爸爸是密蘇里州的農夫,一文不名,卻活到了89歲。
心臟病是美國的第一號兇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大約有三十幾萬人死在戰場上,可是在同一段時間里,心臟病卻殺死了200萬平民——其中有100萬人的心臟病是由于憂慮和過度緊張的生活引起的。中國人和美國南方的黑人卻很少患這種因憂慮而引起的心臟病,因為他們處事沉著。死于心臟病的醫生比農夫多20倍。因為醫生過的是緊張的生活,所以才有這樣的結果。
“上帝可能原諒我們所犯的罪,”威廉·詹姆斯說,“可是我們的神經系統卻不會。”
這是一個令人吃驚而難以相信的事實:每年死于自殺的人,比死于種種常見的傳染病的人還要多。
為什么呢?答案通常都是“因為憂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