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頁數:216頁
- 開本:16開 平裝
- 出版社:煤炭工業
- ISBN:9787502052393
- 作者:黃水成|總主編:陳.
導語
一縷陽光,就能溫暖冰冷的雙手。一本好書,就能放飛想象的翅膀。
《時文精粹》——幸福路上的心靈密碼,人生途中的智慧指南!
黃水成著的這本《一個人的微戰爭》就是《時文精粹》叢書之一,精選精美散文41篇,包含夢、沒有永遠屬于你、我只是一只麻雀、陳發奇殺豬、樓下的哭聲等文學作品。
樂嘉、孔慶東、張德芬、水木年華聯袂推薦。
內容提要
黃水成著的這本《一個人的微戰爭》是一部富有濃郁軍旅特色的散文集,全書共四十一個不同的小故事。書中,作者敘述的是十幾年的親身經歷,截取的卻是生活的一個個瞬間,由此剪輯成一部雅俗共賞的散文集。它是一部個人簡史,卻可以折射一個時代。書中許多作品有的在純文學期刊陣地搶攤,有的在暢銷書雜志登陸,個別篇目入選中國年度散文隨筆佳作,還有的同時在不同的場合亮相,好評如潮。
媒體推薦
我常常帶著我的孩子去書店閑逛,哪怕不買書,也愿意在里面呆著。因為我相信,成天沉溺在游戲里和成天呆在書店里的心靈,是截然不同的。
——《青年文摘》付江
閱讀給我們帶來的,不僅僅是想象的樂趣。更多的,是它為我們打開了一扇窗子,讓我們看到了另外一束照向自己的光明。
——《瘋狂閱讀》趙耕
一個人的氣質,藏著他所有讀過的書。和他曾經走過的路。
——《意林》劉世佳
文字像一把刷子,在閱讀的過程中,它會慢慢洗去我們內心的灰塵。
——《中學時代》陳琛
作者簡介
黃水成 福建平和人,魯迅文學院第二十二屆高研班學員記者。先后在《山花》《青春》《福建文學》《湖南文學》《在場》《時代文學》《黃河文學》《山東文學》《當代小說》《西南軍事文學》《雨花》《西湖》《廈門文學》《文藝報》《文匯報》《閩南日報》等幾十家文學期刊及報紙發表散文、小說等作品。獲首屆林語堂散文獎等多個文學獎項。
目錄
夢
王老虎的家書
我只是一只麻雀
沒有永遠屬于你
七天
連長別追我
東場菜地
指尖上的情書
班長手中的鐵勺
貴人
陳發奇殺豬
追星
扎我
包子
無知的幫兇
上帝的方程
我只是路過
樓下的哭聲
誰在樓上敲地板
兄弟在等我
他把愛情托付給我
東頭西頭
紙條
給她留下半邊臉
候機廳書店
秦淮食雜店
士兵與名著
砸天
拖尾部
冒煙的炸彈
司機小李
一顆小石子的隱喻
一兵一卒
一個人的微戰爭
村花
女人是老虎
不要飛得那么高
希希的革命年 ’
心愿
小池養不出大魚
歲月獎章
后記
前言
人人都是一條洄游之魚
黃水成
記憶是一條河流,我們是逆流而上的一條魚,沿著這條記憶的河流,一路溯源而上,不斷尋找生命的軌跡那深深淺淺的記憶!
十多年的部隊生活是我一生難以掩藏的記憶,從一個山里娃到記者,這一切都離不開部隊那段黃金歲月的熏陶。部隊埋下的那段生命河流一直在血液中流淌,而我從部隊回來十多年,卻一直不敢洄游回去,我怕抵達那最柔軟的記憶岸邊,因那是心靈的一塊圣地,不容輕啟。前些年,有編輯老師建議我寫些軍旅生活的題材,我說:“我怕!”我怕什么,當時也說不清。2014年元旦,杭州的戰友來電話,我們再次聊起部隊,過去的生活再次一一重現眼前,而且比任何一次回憶都更加具體,才明白我還沒和部隊有過真正的分開。人的記憶總是努力保存那些最深刻的東西,在夢中,在回憶中,一遍又一遍不斷地梳理,精心而自覺地存貯。于是我決定動筆,把一直記在心靈深處的東西挖出來,梳理成冊,才能放心地和過去有次真正的告別。
真到動筆時,才明白前些年為何而“怕”。它們就像沉在沙底的一根“烏木”,在我還沒探清、沒有能力挖掘它的時候,輕易下手必然帶來惡果,我寧愿讓它繼續沉睡水底,讓時間進一步剝蝕它,讓自己拉來更遠的距離去審視它,讓它粗糙的表里進一步在泥底溶解,讓雜亂無章的部分成為泥土,只留下它精華的部分,然后等到自己也能拿出更好的片段時,再下手也不遲,現在寫它正是時候。在寫這部書稿時,我才明白了故事也需要沉淀,只有經過歲月淘洗而沉淀下來的故事,它才具有堅實的生命力,才經得起讀者挑剔目光的拷問。
全書共精選41個篇目,我像一條洄游之魚,重新回到部隊,甚至回到童年那場夢境,觸摸時間之壁上的青苔,尋找當年留下的足跡。我從童年的夢境說起,順著時間的河流向前一路奔走,直到轉業結束。我沒有刻意地給它們分章節,因為時間就是最好的節點。這些長短不一的故事,深藏在我的記憶深處,我通過文學的筆法重新把它們呈現出來,從不同側面入手,將部隊的生活、學習、訓練、前線演習等場景一一重現在讀者面前,真實展現當代軍人喜怒哀樂的內心情感,感受生命的尊嚴,書寫人性的光輝,成為一個個可讀可感的小故事與大家共享。從中,也讓我深入思考軍人、武器、戰爭這些人類永恒的話題。
2015年7月6日于平和
后記
《一個人的微戰爭》從2014年1月3日動筆寫下《秦淮食雜店》開始,至今正好過去兩年。這部書稿我陸續寫了一年多,這一年多,我每天精心陪伴這四十幾個故事一塊兒成長。它們更多的不在筆墨里,也不在鍵盤上,它們都活在我的心底,只有那里才是它們最安全的園地。沒有誰有能力闖入并影響它們,它們最終長成了自己。
一個有能力孕育故事的人是幸福的,也是豐富的,更是孤獨的。我相信故事有自身的原動力,它們會自己逐漸成長。瞧,我多像一位監護人,在它們需要時為它們送去我的所有,包括快樂與悲傷。
作品也像自己的孩子,最終都必須走向社會,接受命運的考驗。作品本身是有命數的。那些經典活得像神仙一樣長壽。新媒體時代,每天都有數以億計的故事傳播,同時也意味著數以億計的故事被淹沒。還算幸運,我沒操太多的心,很快就有文化公司同意出這本《一個人的微戰爭》,讓這41個故事一次性都有自己的“合法戶口”。
2015年初,我謄清書稿后,把部分篇章分別投向各地文學期刊和報刊試水,很快就有反響,先后有一大批稿件在《福建文學》《西南軍事文學》《廈門文學》《文匯報》《閩南日報》等刊載。另有一些篇目被《思維與智慧》等暢銷雜志刊載和留用。更值得一提的是,那篇《上帝的方程》,近兩萬字的大散文,我投給《在場》。這是一家名家云集的當下散文重要陣地,僅三天就被留用,過了兩個禮拜我就在網上看到刊載的消息,而且還刊在夏期的頭條;并且該文還幸運入選散文名家耿立老師主編的《中國隨筆年度佳作2015年選文集》。目前,這部書稿中還有一批稿件被全國各地重要文學期刊和報刊留用。
刊載是單獨出發的話,成集就是一次集體亮相,這40個故事很快將集結,排列在一起就像一個方陣,每位讀者都是檢閱人。它們即將踏上新征程,所有批評與鑒賞都是最好的鼓勵。我牽掛的目光漸行漸遠!謝謝所有的讀者和關注這本書的朋友。
精彩頁(或試讀片斷)
夢
葉非葉
人是悲劇的動物,我們總會回憶過去熟悉的生活,甚至沿著走過的路而不斷回頭尋找,像是一段落下的夢境。
我從小就是一個會做夢的小孩,我的眼前總有五光十色的夢,而且,總是在白日里有一幅幅景象從眼前閃過,我喜歡這樣的白日夢。小時候的上學路上,家里到學校有三四里地走,總是落單的我,踢踢踏踏地走著。那時,我的頭頂上總有一片云,云層上總有一支隊伍,扛著槍,邁著齊刷刷的步伐,他們一直在云端上走。小學一年級到三年級,我每天都望見這個方陣,每天都望見他們。后來,夢境有些新變化,我看見云端上那支隊伍走遠了,云上變成一片遼闊的草原,兩條鐵軌筆直地伸向無窮的遠方,這個夢一直延續到小學畢業。但奇怪的是,夢境里從未有一列火車馳過,盡管我努力想象那長長的列車的樣子,像童年的電影那樣,停靠在他鄉的某個小站上,月臺上擠滿了要去遠方的人,但希望的夢境總是一片空蕩蕩,只有兩條筆直伸向無盡遠方的鐵軌,穿越在無限的原野之中,秋風掃過蘆葦深處,一片芳草凄迷。在上學的路上,我還做過其他千奇百怪的夢,那些夢總是一閃而過,唯有這空曠的夢境曠日持久,就像一篇不可能結束的長篇小說。
后來,我為充實自己的夢境,有意識地轉移了注意力,竟發現腳下也有無窮的夢境。你看,那只裹在地瓜葉里的菜青蟲在冬眠中做著飛翔的夢,那坑淺水中千百只蝌蚪正在夢見春天的田野,那只頭上盤旋的山鷹正在夢見前方的野兔,還有躺在路邊淺睡的那只狗正流下涎水,它一定夢見主人屋檐下有一根豬骨頭。那時的我,覺得世上一切都有自己的夢,甚至路邊的每一片綠葉,它們也應該有自己的夢,我開始留意它們的每一個細節。
這是一片楓葉,從春天看到冬天,我細細地觀察了這片葉子的一生。從看它第一眼開始,我便認定它在做夢,它一直在做夢,在夢中偷偷紡織它的一生,從綠到紅,是它一場跌宕起伏夢境的全過程。我發現從春天到秋天,一片葉子,它做夢也不會拒絕泥土傳來的信息,葉子知道泥土心意,天空才是它的自由。于是,葉子在遠離地面的枝干上的夢境里飛翔,它的夢境比一只小鳥掠過一座森林還要遼闊。
這片葉子,就在我上學路邊的一棵楓樹上,我每天都看它沉浸在自己的夢境里。它從光凸凸的枝干上吐出芽苞開始,我就認定芽苞里包裹著一個塵世之夢,不用猜測,它最終會一天天向我展開芽苞里的所有秘密。先是青黃之綠,隨后不斷加深,終成墨綠。但它不愿讓人知道它的秘密,在它深度的夢境中有一場大霧,這場大霧是它最深的墨綠。顏色,它會欺騙你的視覺,讓人看不.清生命的變幻、蓬勃、絢爛與終結。
終于有了一場風的光臨,一下打破了它長久被人窺視的尷尬,它借助風的翅膀讓自己舞動起來,舞動在夢境的搖籃里。我眼前一片迷亂,在一棵大樹上,在風的抖動下,我看不清一片葉子的全部夢境。我只能從它的顏色變化,來窺探它生命的季節,以及一片葉子對腳下這片泥土的感情。
一葉知秋,那是詩人對季節表層感慨,因為詩人更關心的是自己的季節,或說是自己的生命季節,他并不關心這片葉子的本身。沒有哪個詩人關心葉子飛向泥土以后的延續,那是以一場深度的冬眠去延續另一個季節的夢,詩人不會知道葉子可以在另一個彼岸到達自由的天空。
一葉知根,一葉知樹,一葉知命,這些才是每片葉子所呈現夢境的全部秘密。一片葉子足夠告訴你它腳下泥土肥厚貧瘠,或它的酸堿度。同時,它也道出一棵樹本身的生命體征,饑餓、富足、干旱、沛澤,甚至于它的年輪和季節。就像一滴血足以道出生命基因的全部秘密,一片葉子也足以證明一棵樹的盛衰,甚至千萬年后也足以證明這片森林的存在。
只是,沒有誰能看清一片葉子的全部夢境,它每天都有變化,一直在不斷更新它的夢境,它的夢比天空更遼闊。你看,樹上每一片葉子都在做夢,還有眼前這片森林。這個夢迷蒙著我整個童年,從春天到冬天,我不知道它的夢境里有沒有塵土飛揚的汽車,有沒有天上吐煙的飛機,有沒有我從未見過的長長的列車。
長大后,我從閩南前往濟南兩千多公里的列車上,我看見窗外那些也愛做夢的綠葉,我想象它們的夢境肯定比飛機劃過天空的長煙還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