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頁數:214頁
- 開本:16開 平裝
- 出版社:煤炭工業
- ISBN:9787502052331
- 作者:蔣光宇|總主編:陳.
導語
一縷陽光,就能溫暖冰冷的雙手。一本好書,就能放飛想象的翅膀。
《時文精粹》——幸福路上的心靈密碼,人生途中的智慧指南!
蔣光宇著的這本《不可放棄的努力》就是《時文精粹》叢書之一,精選精美散文99篇,包含不可放棄的努力、盡力而為還不夠、厄運達不到信念、思考是勤奮的眼睛、讓困難開出智慧之花、夢想如雞蛋、人格是命運的保護神、改變自己就可以改變世界八輯。
樂嘉、孔慶東、張德芬、水木年華聯袂推薦。
內容提要
蔣光宇著的這本《不可放棄的努力》是從幾千篇發表作品中選出的散文集,是送給讀者朋友的禮物。它有一個特點,每篇都力求精短,均屬于哲理散文。它有兩個主線,以寫善良、正直、智慧為主線,能激勵人走正路;以寫做人、處事、成功為主線,能激勵人打勝仗。它有三個較強:有較強的故事性,可讀;有較強的哲理性,可信;有較強的操作性,可用。它有四個力爭:力爭有競爭力,至少能被多種報刊多次轉載;力爭有感染力,至少能像閃亮的螢火留下點點光明;力爭有適應力,至少能讓閱歷淺的人看了不覺得深,能讓閱歷深的人看了不覺得淺;力爭有生命力,至少能經得起歲月的考驗,即使在多年后重讀,也會有老友重逢之感。它盡管不能激勵讀者成為偉大、超凡的圣人,但至少能激勵讀者成為高尚、幸福的好人。
媒體推薦
我常常帶著我的孩子去書店閑逛,哪怕不買書,也愿意在里面呆著。因為我相信,成天沉溺在游戲里和成天呆在書店里的心靈,是截然不同的。
——《青年文摘》付江
閱讀給我們帶來的,不僅僅是想象的樂趣。更多的,是它為我們打開了一扇窗子,讓我們看到了另外一束照向自己的光明。
——《瘋狂閱讀》趙耕
一個人的氣質,藏著他所有讀過的書。和他曾經走過的路。
——《意林》劉世佳
文字像一把刷子,在閱讀的過程中,它會慢慢洗去我們內心的灰塵。
——《中學時代》陳琛
作者簡介
蔣光宇,《讀者》《意林》《格言》等雜志的簽約作者。
至2015年,已出版28本文集,其中的《小故事大道理》一書,被共青團中央學校部、語文報社、中文在線聯合舉辦的“我的中國夢”——全國中學生讀書征文活動,列為推薦書目:發表、轉載6000多篇次短文。
《厄運打不垮的信念》被選入蘇教版《語文》教材五年級上冊。
《希望與失望》被選入國務院僑務辦公室和中國海外交流協會委托暨南大學華文學院,為海外華裔青少年編寫的《中文》(初中版)教材第三冊。
《把木梳賣給和尚》被選入人教版的教師教學用書,被長江文藝出版社選入《百年百篇經典微型小說》(1901—2000)。
有較多短文被選入大中小學的課外讀本、作文素材;有的短文被選入中、高考的模擬試題。
目錄
第一輯 不可放棄的努力
不可放棄的努力
安逸與壓力
鯪魚和蝴蝶
奧秘
舉手
靠自己
成敗只差5絲米
十年日記十年“不”
前進一步
成功問答錄
再多走一步
模仿走不出自己的路
成功的道路是目標鋪出來的
沒有比腳更長的路
總要有一樣拿得出手
第二輯 盡力而為還不夠
重要的是讓自己強大起來
珍惜
有為有不為
才智是個變數
化劣勢為優勢
繼續敲門的勇氣
可怕的自我限制
小貝利擦球鞋
向絕對不可能挑戰
才智需用謙虛鑲嵌
真理有時也需要裝飾
第三輯 厄運達不到信念
面臨災難的螞蟻
直面缺憾
心態
林肯駕馭憤怒
這也會過去
鋼琴上的黑白左右手
假如不挺身而出
煩惱多是自找的
做一個好的失敗者
缺點的魅力
第四輯 思考是勤奮的眼睛
嗅蘋果和嘗尿
“月壽石”與一斤米
思路就是出路
思考是勤奮的眼睛
沉默有時是智慧
真理是懷疑的影子
傾聽時要保持清醒
科學創新需要的心靈
細心
舉足輕重的懶螞蟻
高尚的事業需要好策劃
第五輯 讓困難開出智慧之花
善于用人短變長
把木梳賣給和尚
華盛頓找馬
征兵廣告的啟示
富豪只借一美元
比馬慢和除灰塵
妙語
賭驢
撩起內心的渴望
最重要的事情
沒有無法可想的事情
壞消息就是好消息
不要輕易說“不可能”
用理解來表達需要
第六輯 夢想如雞蛋
母親的眼光
巨匠的作業和手杖
一滴與一生
兩位總統的母親
成功的公式
首相與小孩
希望的力量
生命如花
夢想如雞蛋
生命的價值
心臟的風格
第七輯 人格是命運的保護神
人格是命運的保護神
偉人的身高與筆誤
德是才之帥
第一等學問
盤點心靈
守時就是信譽
越謙和越接近高尚
母愛的種子沒發芽
選擇寬容
信用比生命更長久
善良也要講究方法
謙和是卓越的必備品質
拍賣教皇轎車的修女
乒乓紳士
第八輯 改變自己就可以改變世界
巴頓將軍的頭盔
不賭為贏
放棄誘惑
善待人性的特點
同自己決斗
美麗的欺騙
大師移山
不要吝惜掌聲
溫和的魅力
尊重
淡交
放棄不適合自己的
著裝實驗
前言
心愿與期盼
蔣光宇
這本從幾千篇發表作品中精心挑選的文集,是送給讀者朋友的禮物。
它難免有各種各樣的不足與缺憾,但一定有嘔心瀝血的求索與錘煉。
它不能代替你成熟,但能激勵你成長。
它不能代替你食魚,但能激勵你捕魚。
它不能代替你得到尊重,但能激勵你善待他人。
它不能代替你選擇朋友,但能激勵你愛惜友誼。
它不能代替你多謀善斷,但能激勵你能方善圓。
它不能代替你肩挑道義,但能激勵你一身正氣。
它不能代替你達到目的,但能激勵你腳踏實地。
它不能代替你贏得榮譽,但能激勵你竭盡全力。
它不能代替你功成名就,但能激勵你奮發進取。
它不能代替你出類拔萃,但能激勵你超越自己。
它不能代替你愛不釋手地閱讀,但能激勵你發掘善良、正直與智慧的珍寶。
它不能代替你深謀遠慮地思考,但能激勵你尋找做人、處事與成功的向導。
它不能代替你成為偉大超凡的圣人,但能激勵你成為高尚幸福的好人。
這就是我的心愿,這就是我的期盼。
精彩頁(或試讀片斷)
靠自己
有一天,大仲馬得知自己的兒子小仲馬寄出的稿子接連碰壁,便對小仲馬說:“如果你能在寄稿時,隨稿給編輯先生們附上一封短信,或者只是一句話,說‘我是大仲馬的兒子’,或許情況就會好多了?!?br/> 小仲馬倔強地說:“不,我不想坐在你的肩頭上摘蘋果,那樣摘來的蘋果沒味道。”年輕的小仲馬不但拒絕以父親的盛名做自己事業的敲門磚,而且不露聲色地給自己取了十幾個其他姓氏的筆名,以避免那些編輯先生們把他和大名鼎鼎的父親聯系起來。
面對那些冷酷無情的一張張退稿箋,小仲馬沒有沮喪,仍在屢敗屢戰地堅持創作自己的作品。
他的長篇小說《茶花女》寄出后,終于以其絕妙地構思和精彩的文筆震撼了一位資深望重的編輯。這位編輯曾和大仲馬有著多年的書信來往。他看到寄稿人的地址同大仲馬的地址絲毫不差,懷疑是大仲馬另取的筆名,但作品的風格卻和大仲馬的迥然不同。這位編輯帶著興奮和疑問,迫不及待地乘車造訪大仲馬家。
令他大吃一驚的是,《茶花女》這部偉大的作品,作者竟是名不見經傳的大仲馬的兒子小仲馬。
“您為何不在稿子上署上您的真實姓名呢?”這位編輯疑惑地問小仲馬。
小仲馬說:“我只想擁有真實的高度?!?br/> 這位編輯對小仲馬的做法贊嘆不已。
《茶花女》出版后,法國文壇的評論家一致認為,這部作品的價值遠遠超過了大仲馬的代表作《基督山恩仇記》。小仲馬靠自己的力量攀登到文壇的高峰。
美國物理學家富蘭克林,是家中12個男孩中最小的。由于家境貧寒,他12歲就到哥哥開的小印刷所去當學徒。他把排字當作學習寫作的好機會,從不叫苦。
不久,富蘭克林認識了幾個在書店當學徒的小伙伴,經常通過他們借書看。隨著閱讀數量的增加,他逐漸能學著寫些小文章了。
在富蘭克林15歲時,他哥哥籌辦了一份報紙《新英格蘭新聞》。報上常登載一些文學小品,很受讀者歡迎。
富蘭克林也想試一試文筆,但又不想通過哥哥來采用自己的文章。為此,富蘭克林化名寫了一篇小品,趁半夜沒人時把稿子悄悄地放在印刷所的門口。
第二天一早,他哥哥看到那篇稿件,便請來一些經常寫作的朋友審閱評論。那些人一致稱贊是篇好文章。有一位詩人競斷定,這是出自名家的手筆。
從此,富蘭克林的文章經常在報上發表,但他的哥哥一直不知道真正的作者是誰。后來,他哥哥決心要識破這個謎,在半夜時藏在印刷所門口。他哥哥做夢也沒想到,這位“名家”竟是自己的弟弟小富蘭克林。
毋庸諱言,以人取言,人微言輕,近水樓臺先得月,老子英雄兒好漢等等不公平的現象,目前還是比較常見的,就是在將來也是難以完全避免的。但是,與其怨天尤人哀嘆自己的命運,倒不如腳踏實地增強自己的實力。從長遠的觀點看問題,任何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不在事物的外部,而在事物的內部;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在這個意義上可以說,人人都是自己命運的設計師,最可依靠的不是任何人的權力和威望,而是自己的力量。
“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漢?!编嵃鍢虻倪@些話,當然不是主張可以忽視前進中可以借用的力量,而是強調千靠萬靠不如自靠的主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