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頁數:310頁
- 開本:16開 精裝
- 出版社:工商聯
- ISBN:9787515817422
- 作者:編者:白虹//陳立
導語
白虹、陳立編著的《巴菲特給兒女的一生忠告(精編版)(精)》以巴菲特的家庭教育為切入點,以巴菲特給兒女的忠告為主題,解讀巴菲特如何融合自己的智慧和父愛,向自己的兒女傳授面對充滿挑戰的生活的技巧,并始終保持學習的態度,最終創造屬于自己的美好人生。同時,你也可以從本書中學會如何尊重,愛護一個人,如何發揚自己的長處,彌補自己的短處。你會發現,其實成功并不是高高在上的貢品,而是你可以采擷的果實。
內容提要
白虹、陳立編著的《巴菲特給兒女的一生忠告(精編版)(精)》為年輕人提供了化解人生困局的方法,以投資為例:“首要的規則是不要賠錢,那么你需要在別人畏懼時保持自己的貪婪,但同時又要當心不要把投資變成了投機,因為你付出的是價格,而得到的是價值!”
目錄
人生忠告
第一章做獨一無二的自己
忠告1 你的人生由你打造
忠告2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忠告3 喚醒你潛藏的力量
忠告4 崇尚工作而非報酬
忠告5 技藝的練習沒有捷徑
第二章 游蕩的人,未必都是迷路的人
忠告6 別太急,給自己一點時間考慮
忠告7 可以任意而擇,但不可以任意而為
忠告8 尊重但不迷信別人的意見
忠告9 不同的風景有不同的感受
忠告10 游蕩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一錘定音
第三章 士兵要有一顆元帥的心
忠告11 你不可能給別人打一輩子工
忠告12 起點并不重要,關鍵是你最終抵達了哪里
忠告13 大海由小溪匯集而成
忠告14 過程遠比結果重要
忠告15 用更開闊的視野來支配人生
處世忠告
第四章儲存知識就是儲存黃金
忠告1 教育的本質是對人性的理解,
忠告2 不懂的時候“查一查”
忠告3 不斷學習,查漏補缺
忠告4 知識是用來使用而不是炫耀的
忠告5 成為一個領域的專家
第五章 找到一群值得信賴的朋友
忠告6 友情是生活必不可缺的調味品
忠告7 辨清你周圍的天使和魔鬼
忠告8 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忠告9 有朋友的地方就有機會
忠告10 有的時候要會說“不” ,
第六章像保養汽車那樣對待自己的身體
忠告1l 健康是人生第一財富
忠告12 控制好你的體重
忠告13 工作與休息從不矛盾:
忠告14 生病的時候你才會明白的道理
性格忠告
第七章 不要忽略細節的力量:
忠告1 生活需要一些調味品
忠告2微笑是一種微妙的砝碼
忠告3抱怨只會讓事情越來越糟:
忠告4 愉快的心情下才能作出英明的決定
第八章 暴風雨才能使樹木深深扎根
忠告5 挫折只會磨礪勇者的心
忠告6 暴風雨后的彩虹最絢麗
忠告7 跌倒是學會走路前的必修課’
忠告8 稍微偏轉航向,逆風就是順風
第九章 拒絕逃避,直面挑戰
忠告9 既然已經發生了,你就得勇敢地面對
忠告10 千萬別說“我不行”
忠告1l 站著死強過跪著生
忠告12 努力一把,換來勝利的幾率
事業忠告
第十章 讓熱情充滿你的大腦‘
忠告1 熱情好似一把火。
忠告2 空談不如實干:
忠告3 用激情帶動整個集體
忠告4 從不厭倦的秘密
忠告5 每一天都是新的
第十一章 管理的最高境界是管理自己
忠告6 事必躬親的優與劣
忠告7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忠告8 讓公司成為大家的公司
忠告9 給予你的團隊最大的自由
第十二章 培養高效完成任務的習慣
忠告10 拒絕拖延,果斷的人才能把握住機會
忠告11 與其勤奮工作,不如高效率工作
忠告12 培養刪繁就簡的做事風格
忠告13 建立積極主動的工作態度
財富忠告
第十三章 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
忠告1 找出杰出的公司
忠告2 控制你能把握的風險
忠告3 變方能應萬變
忠告4 坐等機遇也不是一個笨辦法
第十四章 世上唯有貧窮可以不勞而獲
忠告5 金錢并不是萬能的
忠告6 金鑰匙也許是金匕首
忠告7 家族傳承的應該是精神而不是財富
忠告8 不要剝奪后人創造財富的快樂
第十五章 拒絕為不良消費習慣埋單
忠告9 攀比是一種毒藥
忠告10 辛苦得來的果實,不要一口氣把它吃完
忠告ll 有錢時擺闊,沒錢時挨餓
忠告12 別混淆了“需要”和“想要”的關系
前言
2006年6月,當時的世界第二富翁,被譽為“股神”的美國著名投資家沃倫·巴菲特宣布,捐出370億美元投向慈善事業,這些財富約占其私人財富的85%。當時,《紐約時報》的一位記者問他:“您把大部分財富都捐了出去,您會給您的兒女留下什么呢?”
沃倫·巴菲特說:“我已經把最珍貴的財富留給了我的兒女啊。”
“兒女們小的時候,我并沒有過多要求,而是讓他們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玩泥巴侍弄花草,聽音樂唱歌,看攝影作品,在田野里瘋跑,都是他們生活的內容。我所做的就是盡量使兒女們快樂,并給他們提供盡可能多的事物,讓他們有更多的選擇余地。我也從來沒有要求過他們必須成為企業家,而是讓他們選擇他們自己喜歡的事情。
“我取得今天的成績,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我勤于思考,總結了一些規律。所以,我經常告誡兒女們要有點思考的習慣,并在勤于思考中學會善于思考。
“活著,快樂最重要,億萬財富不會給人能力和成長,反而會消磨你的激情和理想。從一定意義上講,金錢只是一串無意義的數字,只有擁有樂觀、自信、勇敢、勤于思考的性格才能收獲快樂而豐富的人生,因此,可以說,我已經把我最珍貴的財富都贈送給了我的兒女們。”
他被稱為“股神”,是不少投資界大佬的人生導師;他是一個大慈善家,為全球需要幫助的人們伸出援助之手;他同時也是一個杰出的父親,是三個兒女的好爸爸。作為投資人,被譽為“股神”的巴菲特是成功的;而作為父親,他也是出類拔萃的。
盡管巴菲特的三個兒女沒有繼承巴菲特的衣缽成為金融界的弄潮兒,但他們都在所處的行業中取得了令自己滿意的成績。長女蘇茜,成了一個基金管理人兼家庭主婦,熱心于教育事業;長子霍華德,在為解決全球饑餓問題做著自己的努力;小兒子彼得,則成了獲得艾美獎的音樂家。
也許,你會認為巴菲特的三個兒女沒有“長江后浪推前浪”,繼續“股神”的傳奇,但是你不得不承認,巴菲特的兒女們并沒有因為父親的杰出而喪失個性,他們過得很開心,都有獲得了屬于自己的幸福人生。
商場如戰場,巴菲特是這個沒有硝煙的戰場里的常勝將軍,但是巴菲特從不把“戰爭”中的負面影響帶到自己的家庭里去。在兒女面前,巴菲特永遠是一個樂觀、開朗、自信的父親,是兒女們前進路上的良師益友。他從不在兒女面前眉頭緊鎖、郁郁寡歡;他對兒女們寬容而且民主,給他們充分的自由選擇自己的前途和未來。在人生路上,巴菲特放手讓兒女們獨立思考與成長,給予他們真正的尊重和關愛。他認為兒女不是父母的私人財產,他們有自己的未來,需要用自己的肩膀去擔負屬于自己的人生。
與此相對的是,在當下的中國,許多父母會給兒女大量的金錢支持,讓他們過著衣食無憂的舒適生活;許多家長一味給兒女講美的一面,卻只字不提惡的一面,當兒女走進社會后,就會變得茫然和無助,面對意外不知所措;許多父母會為兒女包辦一切,讓他們照自己的計劃按部就班的過每一天,然而,父母憧憬的未來卻未必是兒女想要的人生……
假如父母不尊重兒女的獨特性,也不允許他們去發掘自己的天賦,這就會導致不幸的結果。兒女需要犯錯,才能從中學習;兒女需要創造屬于自己的成功,才能建立自尊。當善意的父母給兒女鋪就的道路太過平坦時,父母就剝奪了兒女贏取自尊的機會,這也會讓兒女們在塑造性格的過程中欠缺了戰勝挫折的經歷。對兒女們而言,只有戰勝這些挫折才能擁有真正、持久的自信。即便是不富裕的家庭,父母也能以自己的言行,影響兒女的人生走向,幫助他們發掘自身的潛能。每個人都有自己獨一無二的故事,也有獨一無二的方式,尋找自己在世上要走的道路。
本書以巴菲特的家庭教育為切入點,以巴菲特給兒女的忠告為主題,解讀巴菲特如何融合自己的智慧和父愛,向自己的兒女傳授面對充滿挑戰的生活的技巧,并始終保持學習的態度,最終創造屬于自己的美好人生。同時,你也可以從本書中學會如何尊重,愛護一個人,如何發揚自己的長處,彌補自己的短處。你會發現,其實成功并不是高高在上的貢品,而是你可以采擷的果實。
謹以此書與天下所有希望成功的人共勉。
精彩頁(或試讀片斷)
第一章
做獨一無二的自己
你的人生由你打造
“要去自己要去的地方而不是自己現在所在的地方。”
巴菲特夫婦在教育子女方面目標非常明確,他們希望孩子能夠做出自己的選擇,在所做的每件事中,留下屬于自己的特殊印記。
巴菲特告訴孩子:“你的人生由你打造。”職位、地位或財富潛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活出自己的風采,活得開心和快樂。所以他的大女兒成了一位投身教育事業的家庭主婦;長子霍華德經營了一家農場還兼職做攝影師;而小兒子彼得則選擇了音樂之路。他們沒有一個人“子承父業”,進軍金融界!
世界上沒有相同的兩片樹葉,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每個人的一輩子都有不同的過法,有的轟轟烈烈,流芳千古,有的平平淡淡。只在自己家人、朋友腦海里劃下一道軌跡。選擇的鑰匙就在你手里,你決定自己的路往何方。
“什么?你要退學?”
“是的,媽媽,我想經營一座農場。”
當霍華德向母親提出這個埋藏在自己心底多年的想法時,巴菲特夫人蘇茜非常詫異,因為無論在什么社會,讀完書再工作已經成為一條鐵律。她決定和丈夫巴菲特商量一下再說。
一向對子女采取寬松教育的巴菲特,也開始猶豫了,他不知道這是霍華德一時的沖動還是深思熟慮的結果,他必須弄清楚這個問題。在一個夜晚,巴菲特找霍華德好好地談了一次。原來霍華德自小就羨慕那種田園生活,希望在一片土地上播種希望,收獲夢想。看到兒子講起農場時發亮的眼睛,巴菲特不禁想起了年輕時候的自己。
年幼的巴菲特就對經濟產生了濃郁的興趣,滿腦子都是如何做生意。他五歲時就擺地攤兜售口香糖,稍大后就帶領小伙伴到球場撿用過的高爾夫球,然后轉手倒賣,生意頗為紅火。上中學時,除利用課余時間做報童外,他還與伙伴合伙將彈子球游戲機出租給理發店老板,掙取外快。當讀到價值投資鼻祖格雷厄姆的《聰明的投資者》一書時,他就像一個迷茫的信徒受到神的指引一樣,一下子頓悟,并不斷學習,最終成就了自己的事業。
想到這里,巴菲特語重心長地告訴霍華德,人的能力有時_候并不需要學校的一張畢業證書來證明,讀大學也并不是所有人的必經之路,所以他不反對兒子的退學決定。不過這不是喝水吃飯這么簡單的一件事,如果開農場真的是兒子的夢想,退學也無可厚非,但如果這只是霍華德一時興起,那么退學將成為他人生永遠的痛。
人生在世,不如意者十之八九。但一個人被迫從事自己不喜歡的事,絕對是最大的痛苦。不管別人的看法如何,你的生活都是自己經歷,都是自己在感受。只有過上你自己喜歡的人生,你才能創造性地把它做好,你的主動性會不知不覺地發揮出來,你會享受自己的人生旅途,大部分人之所以過得不快樂,就是因為他們是為別人而活,他們的人生是被別人設計的。
所以巴菲特還是贊成兒子自己的選擇,只要他能夠完全把握好這件事的得失。不過霍華德畢竟以前沒有開過農場,也許好好經營一塊土地對那些從小就和泥土打交道的農夫來說,實在是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事情了,但對于他來說,就有理想和現實的差距了。當巴菲特在大學學習投資方面的內容時,有同學問他到底一天花多少時間來準備功課,巴菲特回答說自己無法精確知道自己花了多少時間,因為他一直在讀書、溫習功課,他認為“我已經準備得足夠好了”這種事是對自己不負責任,天上不會無緣無故地掉下餡餅,任何事情都需要你去準備和了解。巴菲特把這個道理告訴了霍華德:要想實現自己這個夢想,必須付出極大的努力和艱辛。
于是霍華德賣了祖父給他的股票,買了一臺推土機,開始務農。他按市價向父親租用了一家農場,嘗試協助農民生產更多的農作物。后來他更遠赴非洲,致力于一場對抗貧窮與饑餓的戰爭。他最雄心勃勃的計劃是,讓非洲農民能夠免費使用抗旱玉米生物科技。
真正的愛,不是約束,不是占有,而是讓對方過得更好。在孩子們還非常小的時候,巴菲特就對他們進行寬松的教育,讓他們喜歡什么就玩什么,他所做的就是讓孩子們不接觸毒品等那些真正傷害人一輩子的事物,因為人是社會動物,如果違背倫理道德,違背法律民風而追求自己的“個性”,終究會誤人誤己。他不因為自己的好惡左右孩子們自己的判斷,他更多的時候只是一個守衛者,而不是一個領路者。要想孩子一生過得燦爛和充實,就必須讓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潛力,做自己喜歡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