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頁數:216頁
- 開本:16開 平裝
- 出版社:中央編譯
- ISBN:9787511719041
- 作者:邸玉超
導語
朋友,你如果很久沒被感動了,你如果覺得生活中可以感動自己的東西越來越少,那請你輕輕翻閱本書,我堅信你一定會被書中的故事感動得淚流滿面……
體驗不到苦難的心靈是膚淺的,體驗不到幸福的心靈是空虛的。
因為無數真切的感動,我們的生命才無怨無悔!
啟迪青春、激揚人生的勵志美文;溫暖在手、點滴在心的智慧讀本。
《時光的色澤(精華版)/讀者文摘》感動心靈的饕餮盛宴,蕩氣回腸的文化大餐,
《時光的色澤(精華版)/讀者文摘》酣暢淋漓的閱讀感受,最純美動人的美文佳作,
《時光的色澤(精華版)/讀者文摘》無可替代的生花妙筆,展現當下最頂尖的力量。
本書由邸玉超著。
內容提要
《時光的色澤(精華版)/讀者文摘》由邸玉超著:我們總是背負著太多上路,生活的繁雜,工作的重壓……已經使我們內心的心靈之泉日漸干涸。我們需要滋養、灌溉心靈,拂去心靈上的蒙塵,使其重現往昔的純凈和安寧。《時光的色澤(精華版)/讀者文摘》收錄作者的經典之作,為滋補現代人疲倦的心靈而作,文章個個精彩動人,發人深省,愿讀者讀后可以受到激勵和啟迪。
作者簡介
邸玉超,一級作家,遼寧省作家協會理事,遼寧省作協第四屆合同制作家。《遼西文學》主編。出版小說集《春寒》《呼吸的石頭》《不知去向》,散文集《此刻》《經年》《快樂心靈的名家散文》等。獲第六屆遼寧文學獎。與人合作編劇電影《四合屯的石頭》。
目錄
第一輯 說文解字
元朝的風
明朝的雪
清朝的雨
說文解字
時光的色澤
宋朝的月光
唐朝的潭水
手指的表情
唐宋三劍客
用漢字建筑的樓亭
春暖花開
舌尖的寒意
指尖的禪意
被誤解的山濤
魏晉的風
暗夜中的一星螢光
愛情與城堡
如水的女子
風雅與高貴
第二輯 風情萬種
風情萬種
渺遠的簫聲
浮塵之外
骨感的時代
竹林,獨立的精神
板橋霜跡
在寧靜中喧嘩
似是而非
阿喜的葫蘆
鐵器的冷,可以穿透人心
風竹蕭蕭
生活的形式主義
植物之美
鳥的翅膀擦亮天空
一條魚的狂奔
遠古的觸須
俗亦可耐
酉
在巷子深處
第三輯 弦外之音
鄉村路帶我回家
弦外之音
渭城愁緒
古人的智慧
獨賞古月
萱草的味道
保養你名字的容顏
孤立的松樹
春夜聽雨
閑讀《粥譜》
精神的寄所
卓然而立
醉翁之意
思想者
灼灼之花
花影婆娑
葳蕤的季節
最后一個悲情詩人
端午,懷念一條江
陸游的宅邸
第四輯 似曾相識
金陵懷古
綠意蔥蘢
詩經里的建筑
似曾相識
命止于水
蒙古紅樓今安在
城市尋夢。178
生命受了祝福
逝者的家園與塔子溝人物
菘
沈括的園子
幸福的豌豆
登徒子的過錯。193
歲末年初
神秘西部
秋天的況味
止錨灣記
綏中六記
后記
后記
這本書是我用五年時間創作的“重溫經典”系列文化散文的選集,每一篇作品都是經心之作。
書中的作品全部在《散文》《作品》《雨花》《華夏散文》《光明日報》《今晚報》《北京日報》等報刊發表過。部分作品被《讀者》《中華活頁文選》《西部散文選刊》等報刊轉載。《手指的表情》入選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的《語文教師教學用書(九年級上冊)》;《春暖花開》入選2012年遼寧省中考語文試題。散文《斯文唐宋》獲第六屆遼寧文學獎。
用當代視角關照歷代文人,探尋歷史的真實,用文學目光審視經典作品,破譯文學的密碼,以深入的筆墨進行文化解讀,是一件極有趣味也是很有意義的事。而我把自己的閱讀所得傳達給讀者的時候,最大的愿望就是盡可能把漢字的優美、漢字的無限魅力呈現出來。
作者
2013年立秋
精彩頁(或試讀片斷)
時光可以流動成你心中的任何色澤,五彩繽紛,七彩斑斕,絢爛而華美;也可以沉淀成簡單的色調,黑白,茶色,天青,抑或淺灰,寧靜而寂寞。我更流連后者,諸如古老的陶罐、青花瓷碗、一雙銀箸等等,都可以蠻好地呈現出時光流過的色澤,那是一種生命的沉靜。
我不太喜歡類似光陰似箭、日月如梭這樣一些詞匯,我感覺這樣的詞過于焦躁,空泛,沒什么底色,也不是很恰切。因為它只表達了某一時間段終結后的直觀感受——快,而沒有傳達出對時間流動過程的那種舒緩、了無痕跡的微妙體會。有關時光的描述,我還是特別欣賞宋人蔣捷那句“紅了櫻桃,綠了芭蕉”。在老家后園子,有一株櫻桃樹,每到漿果滿枝的日子,孩子們都會一天天去偷看正在成熟中的櫻桃。鴿眼般的櫻桃在期待中不知不覺地紅了,熟了,孩子也如櫻桃般在母親的眼中不知不覺地長高了、長大了,卻沒人能說得清她們到底成熟于哪一個夜晚。那是一種無以名狀的時光之美。
這樣的櫻桃樹齊白石老先生家的園子也有一株。白石老人畫過許多幅櫻桃,或置于柳條籃中,或置于水晶盤上,色澤飽滿,鮮艷欲滴。其中一幅題了四個字:女兒口色。由櫻桃小口的翩翩少女到銀發飄飄的耄耋老嫗,時光之岸須逶迤多少桃紅蕉綠呢?
蔣捷家的園子不但有櫻桃樹,還應該有芭蕉。蔣捷的生卒、事跡,正史和野史都很少記載,他的行蹤多數要從他的詩詞中尋覓。蔣捷是陽羨人,大約生于南宋末年,少年生活優越,宋度宗咸淳十年(1274年)左右考取進士。只可惜那是個風雨如晦的歲月,江山傾斜,雨打芭蕉,他的才華還未得施展,元兵就攻陷了南宋都城臨安。從此,蔣捷開始了一個文人的流亡生活。
《賀新郎·兵后寓吳》詞記錄了他一路逃亡的悲苦境遇:故國在哀怨的角聲淪為傷心地,昔日溫馨家庭的燈燭被淚水湮滅了,霜花滿袖的詞人東奔西走,貧困潦倒,經常是“枯荷包冷飯”。凄風苦雨中,鄉關不知在何處,還不如一只寒鴉,到了黃昏還可以回到楊柳上的溫暖的巢中。幸虧有純樸的村民送碗薄酒,微醺中發現口袋中裝著禿筆。于是想要為鄉翁抄寫牛經,以換口飯吃,結果卻是“翁不應,但搖手”。當然,禿筆換飯只是文人的自嘲而已,生活中的他還不至于落魄到如此地步。入元后,有人薦他為官,他堅辭不受,隱居太湖竹山,人稱竹山先生。那一年,他乘舟路過吳江,一路風雨飄搖,鄉愁越走越濃,詞意如水流瀉:風又飄飄,雨又蕭蕭。何日歸家洗客袍?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蔣捷從櫻桃顏色由青轉紅,芭蕉葉子由黃變綠的顏色變化中感受時光的流逝,更加深了對家的眷戀,對時光流轉、人生無常的慨嘆。紅了櫻桃,綠了芭蕉,兩株園子里普通植物的無譬之譬,不但化抽象時光為可感的意象,而且親切家常,爽目會心。
一生有多長?有的人是百年漫漫長路,有的人是換了幾次汗衫的暫短旅程,對于蔣捷而言,只不過是聽三次雨的工夫: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云低斷雁叫西風。老年聽雨僧廬下,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屬于他的四十個歲月,在點點滴滴中消逝,消失得無影無蹤。后人對他的詞頗有爭論,劉熙載在《藝概》中稱他是“長短句之長城”,清人陳廷焯《白雨齋詞話》中說則說他是南宋詞人中的末流。其實,這些真是不重要的,因為櫻桃依舊一年年地紅著,芭蕉也依舊一年年地綠著,我們依然一年年地記著這位“櫻桃進士”。
看淡了時光的色澤,櫻桃紅得不再讓人傷感,芭蕉綠得不再讓人傷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