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頁數:217頁
- 開本:16開 平裝
- 出版社:南京大學
- ISBN:9787305176593
- 作者:陳伯吹|總主編:眉
導語
陳伯吹,中國著名的兒童文學作家、翻譯家、出版家、教育家。他把畢業精力奉獻給兒童文學事業,是中國兒童文學的一代宗師,在海內外享有極高的聲譽。他對中國兒童文學事業做了杰出的貢獻。
《飛虎隊與野豬隊(陳伯吹兒童文學文集)/大師童書系列》收錄了作者的小說作品。
內容提要
《飛虎隊與野豬隊(陳伯吹兒童文學文集)/大師童書系列》為兒童小說集,收錄了《窮孩子》《華家的兒子》《飛虎隊和野豬隊》《一個真正快樂的小伙子》《小玲玲養鴨》《為了中隊的榮譽》等著名篇目。小說不僅展現了兒童心理,也對兒童生活進行了關注與描摹,展現了不同時期兒童的境況。體現了陳伯吹對兒童生活和兒童心理的長期關注,并展現了他對于兒童深切的愛。閱讀本書,可以深刻體會到現今生活的美好,讓兒童更加珍惜自己的生活。
目錄
窮孩子
華家的兒子
小玲玲養鴨
橋那邊的海豹
有一位好叔叔
紅艦隊和漁船隊
飛虎隊與野豬隊
前言
兒童文學是什么?我相信對這個問題的追問,要比對“文學是什么”這一問題的追問更為普遍。在中國兒童文學界,對這問題給出的定義有很多種:
兒童文學是根據教育兒童的需要,專為廣大少年兒童創作或改編,適合他們閱讀,能為少年兒童所理解和樂于接受的文學作品。
——蔣風著:《兒童文學概論》
兒童文學是專為兒童創作并適合他們閱讀的、具有獨特藝術性和豐富價值的各類文學作品的總稱。
——方衛平主編:《兒童文學教程》
對兒童文學最簡明的界說是:以少年兒童為主要讀者對象的文學。
——吳其南主編:《兒童文學》
兒童文學是大人寫給小孩看的文學。
——王泉根主編:《兒童文學教程》
應該說,上述四種兒童文學的定義都明白易懂,而且都在不同程度上有助于人們對于兒童文學的理解。我自己也寫過《兒童文學概論》一書,在寫作過程中,我回避了給兒童文學下明白易懂的定義這一方式,而是提出了一個兒童文學成立的公式——“兒童文學=兒童×成人×文學”,想通過對這一公式的闡釋,來回答“兒童文學是什么”這一問題。我在書中t詳.——
我提出這個公式的前提是否定“兒童文學=兒童+文學”和“兒童文學=兒童+成人+文學”這兩個公式。
在兒童文學的生成中,成人是否專門為兒童創作并不是使作品成為兒童文學的決定性因素(很多不是專為兒童創作的作品卻成為兒童文學,就說明了這個問題),至為重要的是在兒童與成人之間建立雙向、互動的關系,因此,我在這個公式中不用加法而用乘法,是要表達在兒童文學中“兒童”和“成人’之間不是相向而踞,可以分隔、孤立,沒有交流、融合的關系;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生成關系。兒童文學的獨特性、復雜性、藝術可能、藝術魅力正在這里。
這個公式里的“文學”,一經與“兒童”和“成人’相乘也不再是已有的一般文學,而變成了一種新的文學,即兒童文學。
在兒童文學的生成中,“兒童”、“成人’’都是無法恒定的,具有無限可能的變量。不過,需要說明的是,在我提出的公式里,“兒童”、“成人”、“文學”的數值均至少等于或大于2,這樣,它才有別于“兒童文學=兒童+成人+文學”這個公式,即它的結果至少不是6,而是8,如果“兒童”、“成人’、“文學”的數值是3,那就不是加法結果的9,而是乘法結果的27。可見“兒童”、“成人,’的精神內涵越豐富,“相乘”之后的兒童文學的能量就越大。
一旦兒童和成人這兩種存在,通過文學的形式,走向對話、交流、融合、互動,形成相互贈予的關系,兒童文學就會出現極有能量的藝術生成。
……
還應該認識到,在兒童文學“對世界的描述”的話語中,也存在著創造“真理”(觀念)和陳述“世界”(事實)這兩種語言。創造“真理”的語言是主觀的,可是陳述“世界”(事實)的語言具有客觀性,也就是說,兒童文學言說者對主觀的觀念可以創造(建構),但是,對客觀的事實卻不能創造(建構),而只能發現(陳述)。
比如,周作人有沒有接受杜威的兒童中心主義并把它轉述為兒童本位論,這不是“真理”,有待研究者去“創造”(“制造”),而是“世界”即客觀存在的事實。正是這個事實,有待研究者去“發現”。“發現”就要有行動、有過程,最為重要的是要有證明。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必須有美洲大陸這個“世界”“存在那里”。同樣道理,研究者如果發現周作人接受了杜威的兒童中心主義并把它轉述為兒童本位論,必須有“事實”(“世界”)“存在那里”。這個“事實”就存在于那個時代的歷史文獻資料之中。
作品是以什么性質和形式存在,是一個觀念中的形態,是作家的文本預設與讀者的接受和建構共同“對話”、商談的結果。如果一部(一篇)作品被某人認定為兒童文學作品,那一定是那部(那篇)作品的思想和藝術形式與某人的兒童文學觀念發生了契合。兒童文學的觀念不同,就會劃分出不同的兒童文學版圖。
作為“大師童書系列”(中國兒童文學大師全集書系)的序文,我花了如此多的篇幅談論兒童文學不是一個客觀存在的“實體”,而是“現代”思想意識建構的一個觀念,為的就是避免陷入這套書系所選作品是不是“實體”的兒童文學這一認識論的誤區,進而認識到該書系所具有的重要價值。
我感到,這套“大師童書系列”的出版,對于以往兒童文學史話語中的“兒童文學”概念,做出了內涵和外延上的拓展。編者是依據自己的兒童文學觀念,衡量、篩選作品,并進行適當的分類,建構出了這樣一個大師級別的兒童文學世界。如果由另一位兒童文學學者來編選此類書系,所呈現的一定會是有所不同的面貌。從選文來看,這套書系運用的是一個更為寬泛的“兒童文學”概念——可以給兒童閱讀的文學。這一選文思路,不僅對于兒童文學理論、史論研究者具有啟發意義,而且會給兒童讀者呈現出一片具有廣闊性和縱深度的閱讀風景。
我由衷地祝賀“中國兒童文學大師全集書系”的面世1
2015年4月16日
于中國海洋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
精彩頁(或試讀片斷)
二
一夜是這樣的過去了。
陽光帶到大地上來的消息:風已狂得疲倦了,要去息息啦;雨自己也下得難為情了,一連玩了這么多天,不怕人們討厭?因此決定也去歇歇,選定了日子再來;讓雪一個人獨自飄,自然也太乏趣,只好停著,雖則它想多下些,最好下個三尺,叫世界換一個新樣子瞧瞧,這倒是一個很好的主意兒。
孩子從那時候起,竟沒有閉過一刻的眼,這也許是為了沒有棉被太冷了的緣故。當他在地鋪上冷得瑟瑟發抖的時候,他竭力地忍耐著,自己勉勵著自己:
‘鏈這一點冷都不能忍耐了么,將來還能干什么事?”
他這樣一刻一刻地挨過去,真是不容易。
下半夜的天氣,分外來得冷。從門縫里、墻隙里,射進來的冷風,好比一把小剪刀,飛進來剪開了他的皮膚、骨頭。他一邊忍耐著,一邊齒戰、股栗,到后來再也挨不下去了。
“起來吧!睡著干什么的?這樣躺著挨冷,不是太笨嗎?我盡可以做點工作來暖熱自己的身子的!”
他這樣低低地喊了出來,坐起身體,向暗黑的空洞里望了一望,望不出什么來,他是恐怕驚動了客人和他的母親。起身之后輕輕地摸過一邊,在窗縫里窺見了黑天里的小星,知道明天一定是晴天了,因此,他就開始他的工作。
三四天前,風潮吹得最大的一天,離他家不遠的一棵老松樹被拔起了,他就冒著風雨把它拖了回來,用刀砍去了它的枝葉,用來做煮飯的燃料,剩下的巨干以及巨枝,鋸斷了堆在一邊,預備天晴時,劈成柴爿出售。現在,一柄小斧子,拿在他手里,輕輕地劈著,將樹干劈成一片片的,再用稻草搓成了繩索,捆縛在一起,才好挑了到村鎮上去賣。
他努力地劈著,手臂暖了,不多一會,全身都暖了,最后,額上淌著汗珠。辛苦驅走了寒冷,勝如燃燒起滿爐的火呢。
劈呀、劈呀,大段的松樹干,在斧頭底下粉身碎骨,撕削成片片。看看快要劈完了,陽光也照耀在屋頂上來訪問這位辛苦的小工人了。
客人自以為醒得很早,張開眼睛來看時,屋子里還未亮透,僅有幾條微光,從有了洞的茅屋頂上射進來,像幾枚發光的鋼針。但是,怎么?他急急地坐了起來,細細地聽,細細地瞧,什么東西在屋角里低低地發響?隨后他發現了一個黑影,在模糊地搖動著,一晃一晃的。
“啊,天哪,是什么東西呀9”
他心里害怕起來,只是張大了眼睛,怔怔地向黑暗里發呆。
“先生,起得早呀!”
這一聲,才使他明白這黑影是誰。于是他立刻放心快活起來,大聲答應著:
“哦——不,你比我更早了呢!”
“還可以躺一會兒,還沒有聽到雞啼呢。”
“哦——不,我要起早趕我的路程呢。”
客人說著,一邊披上衣服,扣著紐子,一邊仍和孩子談天:
“你在那里干些什么呢?”
這時候,孩子正在把柴爿疊整齊了縛成兩捆,但是客人望過去依舊看不清什么,也許是屋子太暗了吧。
“我劈好了柴爿在捆縛著呢。”
“啊,你真太辛苦了,這么早的早晨,這么冷的天氣。”
“那,那是很好的呀。天冷,劈劈柴,身體就不知不覺地暖和起來啦!”
孩子笑笑,在他回答的聲音里,聽不出一些苦痛的調子。
“你說的話是不錯,但我總覺得你過于辛苦了些。”
孩子仍舊很快樂,臉上仍舊滿是笑容,用愉快的聲音回答客人:
“不,辛苦會使身體鍛煉得好呀;整天游玩,也要厭倦的噦。”
“你不怕吃苦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