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頁數:168頁
- 開本:16開 平裝
- 出版社:南京大學
- ISBN:9787305194290
- 作者:曹文軒|總主編:徐.
導語
《甜橙樹》收錄了著名作家曹文軒的多篇中短篇小說。他的作品以莊重憂郁的風格、詩情畫意的意境、充滿智慧的敘述方式,呈現給讀者一個真善美的藝術世界。
本書所選作品,都和鄉野有關,和自然有關,這些質樸無華的文字,卻處處呈現著一種生命的蓬勃力量,能讓現如今的孩子們感受到自然的美和力量。
內容提要
《甜橙樹》是曹文軒的一部中短篇作品集,全書收錄了包括《甜橙樹》《野風車》在內的九篇佳作,其中多篇作品獲獎。曹文軒的這些作品大多以鄉村田園生活為背景:幽曠的田野、金色的草房、流動的霧氣、雪白的蘆花、裊裊的炊煙……
媒體推薦
曹文軒的作品,常常通過講述小主人公在巨大挑戰面前所呈現的復雜人生,告訴小讀者們如何勇敢、如何堅強、如何去愛!
——國際安徒生獎評委會主席帕奇·亞當娜
作者簡介
曹文軒,1954年1月生于江蘇鹽城。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北京作協副主席,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文學作品集有《憂郁的田園》、《紅葫蘆》、《追隨永恒》、《甜橙樹》等。長篇小說有《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紅瓦》、《根鳥》、《細米》、《青銅葵花》、《天瓢》、《大王書》、《我的兒子皮卡》等。主要學術著作有《中國80年代文學現象研究》、《第二世界——對文學藝術的哲學解釋》、《20世紀末中國文學現象研究》、《小說門》等。2010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曹文軒文集》(14卷)。
《紅瓦》、《草房子》、《根鳥》、《細米》、《天瓢》、《青銅葵花》以及一些短篇小說分別翻譯為英、法、德、日、韓等文字。獲省部級學術獎、文學獎四十馀種,其中有國際安徒生提名獎、中國安徒生獎、國家圖書獎、「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中國圖書獎、中國出版政府獎、宋慶齡文學金獎、中國作協兒童文學獎、冰心兒童文學獎、金雞獎最佳編劇獎、中國電影華表獎、德黑蘭國際電影節「金蝴蝶」獎、北京市文學藝術獎等獎項。
目錄
紅葫蘆
水下有座城
遠山,有座雕像
甜橙樹
野風車
田螺
月白風清
藍花
第十一根紅布條
前言
江南三月,細密的雨聲中,傳遞著溫煦的杏花香氣。這時候,應和著天邊隱隱滾過的隆隆雷聲,青青的楠竹林里也迎來了生機勃勃的爆筍時節。竹林爆筍,那真是一種激動人心的生命景象!經過了漫長的冬天的默默積蓄,泥土下的幼筍已經具備了足夠的破土而出的力量。伴隨著淅瀝的春雨,迎著和煦的南風,應和著隆隆的春雷的呼喚,一株株粗壯的幼筍,仿佛在瞬間爆發出了一股偉力,奮力拱開了在泥土和腐葉下糾結交錯的竹鞭,甚至嘩的一聲就頂開了壓在地面上的巨大的頑石。像雞雛頂破蛋殼,像幼蟬沖破蟬蛻,那一株株幼筍,是一種靜謐的、綠色的生命力的爆發。它們從厚積的枯葉和泥土下脫穎而出,那一瞬間,它們似乎只有一個念頭、一個目標:沖破束縛自己的箬殼,擴展開翅羽狀的枝葉,向上,向上,再向上!這似乎已經不是在生長,分明更像是在飛翔……
——這是我剛剮寫完的一篇散文中的一節。漫步在江南早春時節青青的楠竹林里,我也想到了我們的兒童文學。我甚至覺得,目前中國兒童文學創作的生態環境,與這春天的楠竹林里生機勃勃的景象頗為相似。各種出版與傳播通道的拓展與打開,給兒童文學作家們帶來了更多的機遇和空間。只要你擁有生長的夢想和力量,這片土壤以及土壤之上的空氣、雨水、微風和陽光,就是屬于你的,屬于每一株綠色生命的,正如白樺先生那句名詩所歌詠的:“陽光,誰也不能壟斷。”
然而,創作上的空前活躍與繁盛,也使兒童文學的編輯和出版者們面臨著新的考驗。豐富的資源就像大自然里的春天,擺在人人面前,讀者真正需求的是什么,也許只有少數細心的人才能知悉,而如何把最好的書送到最熱愛它的讀者手中,卻永遠是一個秘密。
“是誰傳下這詩人的行業,黃昏里掛起一盞燈?”把詩人鄭愁予這句詩中的“詩人”二字換成“編輯”,其宴也很恰切。最好的編輯出版人,不也是黃昏時分的點燈人,為在暗夜中行路的讀者掛起溫暖和明亮的燈盞,照耀著他們回家的小路嗎?而且,面對著如此繁盛和泥沙俱下的創作資源,一個優秀的編輯出版人,必須具有披沙揀金的耐心、采銅鑄鼎的本事和撒豆成兵的藝術。
眉睫君和游安良君,是近幾年在少兒出版界縱橫馳騁的兩匹“黑馬”,兩個人都很年輕,富有開創和進取的力量與信心。前者的強項在編輯和學術,后者的強項在出版和發行。更重要的是,兩個人都與童書出版界結緣并歷練了不短的時間,對童書出版擁有熱愛和敬畏的情懷,也累積了不少的經驗、智慧和資源。我相信,這樣兩股力量與智慧合在一起,必將為當下的童書出版帶來一些新的作為。那么,這一套中國當代兒童文學名作家們的代表作選本叢書,算是他們的“東風第一枝”,是第一次的“竹林爆筍”。
首先,從這套書的作者陣容看,無疑是一份極其華麗的名單。當下活躍在兒童文學界的老中青四代作家、讀者們耳熟能詳的名字,皆在其中,如任溶溶、葛翠琳、孫幼軍、金波、任大星、張秋生、曹文軒、彭懿、黃蓓佳、劉先平、冰波、湯素蘭、殷健靈……
其次,從這套書的書目來看,幾乎每位作家都拿出了他們的代表作品、獲獎作品,或是作家們自己偏愛和看重的個性作品,用“名篇薈萃”來形容,實不為過。如《小布頭奇遇記》《怪老頭兒》《妖湖傳說》《會唱歌的畫像》《甜橙樹》《野妹子》《我要做好孩子》《窗下的樹皮小屋》《小巴掌童話》《中國孩子的夢》《臨時老爸》……
第三,這套書在編選上,另有一個別出心裁的做法是,以作家最優秀的代表作品為基準,不拘泥于篇幅的長短和體裁的異同。有的作家的長篇作品也只是節選其最精華的章節,而給另一些中短篇杰作留出容納的篇幅。有的作家在不同體裁形式里都有自己優秀的作品,則予以兼顧,盡可能在一本書中呈現出這位作家完整的創作風采。這種編選方法,在編輯藝術上的“含金量”最高,也最能體現編輯和出版者的眼光和功力,當然,編輯投入的心思也最多。
在這里,我想就這個問題多說幾句。我記得20世紀50年代出版過的一本《普希金作品選》(戈寶權譯),就是這樣編選的,長篇節選、中短篇、詩歌、散文和小說,都在其中。直至今天,這本書仍然是我閱讀普希金的一個“寶典”般的選本。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在20世紀80年代也編輯出版過一套方形開本的兒童文學名家作品選本。有《葉圣陶作品選》《冰心作品選》《張天翼作品選》《柯巖作品選》《管樺作品選》《葛翠琳作品選》《孫幼軍作品選》《袁鷹作品選》,等等。這些選本也是采用了這種長短不拘、體裁不一,只以作家的代表性作品為基準的編法。所以,這套書三十多年來也一直為我所珍愛。老一輩的編輯出版家其實早就為我們做出了很好的范本,可惜的是,今天愿意這么去效仿的編輯越來越少了。很多編輯是怎么省事、怎么簡單怎么來,以至于許多作家最終被“選來選去”的,浮在大家眼前的全是那么一兩篇作品,好像這位作家就只寫過這么一兩篇作品似的。
兒童文學事業,無論是創作、編輯、出版、傳播,都應該是純凈、精美、細致和仁愛的。這是天使和圣母般的事業。兒童文學是愛的文學,是真善美的文學。冰心老人生前曾告誡我們:從事兒童文學事業。必須擁有一顆“慈母的心”。由葉圣陶、冰心、陳伯吹那一代兒童文學先驅所創建和奠定的一些偉大和美好的兒童文學傳統,正在一代代作家和出版家手中薪火相傳。
“金色的樹林里分出兩條道路,可惜我不能同時去涉足。當我選擇了人跡稀少的那一條,由此決定了我一生的道路。”我曾經用弗羅斯特的這幾句詩來形容自己的兒童文學之路。其實,兒童文學也并非一條人跡稀少的小路。世界上也沒有渺小的體裁,而只有渺小的作家。借用一句偉人的話說:“我們的事業并不顯赫一時,但是將會默默地、永恒發揮作用地存在下去。”
還是回到江南青青的楠竹林里。在春天的楠竹林里徜徉,我也想到了中國一代代兒童文學家們的美好情懷:他們和四季的風霜雨雪一起,和一簇簇散發著藥香的野菊花一起,和那些臨冬的苦蕎一起,和一道道永遠流淌不盡的山泉一起,在各自的山坡和深谷間,以群體的追求、探索和進取之心,向著生生不息的大自然和人世間,呈現著生命的歡樂、清新與美麗,呈現著對這份事業的忠誠、依戀和守護,不離不棄,無怨無悔。而透過早春三月楠竹林里的爆筍奇觀,我還發現了一個來自泥土和自然的生命秘密:成熟的筍與竹,都將是金色的。
是為總序。
2014年早春時節,寫于東湖畔
精彩頁(或試讀片斷)
流籬搖搖頭:“你也能打籃球?”她疑惑地望著那只空袖筒。
達兒哥很自傲地一笑:“我是中鋒!走,到河邊玩去。”
臨分手時,達兒哥問:“你想看我打球嗎?明天就比賽了。”
流籬當然愿意。
第二天,達兒哥真的把流籬帶進了比賽場。
比賽開始了。流籬誰也不看,就光盯著達兒哥。達兒哥滿場飛跑,球到了哪兒,哪兒就有他。他高高跳起來時,長長的獨臂幾乎要碰到籃圈了。他彎腰拍著球,那球像是有了他的靈魂似的,誰也搶不去。傳球時,他能像風箏似的在空中停很長時間,目光向左,球卻向右射去,等對方明白了他的心機,球早落在了同伴的手里。球又傳回來了,他在籃下一橫身子躲過對方的一個球員,彈起來,長胳膊一勾,手腕一彎,那球畫了個弧,就聽見唰的一聲,四邊不靠,空空地穿過籃圈。不一會兒工夫,比分就拉開了。對方急眼了,派出兩個滿臉蠻氣的高大隊員,一前一后地夾著他。達兒哥被鉗制住了。對方很快就把比分追了上來。只剩最后五分鐘時,對方竟然超過了達兒哥他們。有那么十幾秒鐘,達兒哥站在那里紋絲不動。他的眼睛緊緊地盯著那只飛來飛去的球,發亮的牙齒咬嚙著干燥的嘴唇,狠狠地攥著汗淋淋的一個拳頭。突然,他大叫一聲,直射球場中心,一個飛躍,手在空中一招,截住對方的一個球,隨即,旋風般地撲向球籃,沒等對方反應過來,球唰地入網了。
流籬禁不住在地上連連跳起來,一個勁地歡叫。
對方把達兒哥盯得更緊了,達兒哥敵視地看了他們一眼,左奔右突地甩避著他們。還剩最后兩分鐘時,又扳成了平局。
球場上的空氣緊張得叫人喘不過氣來。
達兒哥滿臉汗光閃閃,背心整個被汗水黏附在身上。對方兩個隊員一前一后,緊緊地挨著他,貼著他的胸脯和后脊梁。他一晃動,擺脫了兩個對方隊員,伙伴見他朝籃下沖去,把球傳給他,正當他要起跳投籃時,一個對方隊員像頭野牛一樣沖過來,存心一頭撞在他的胸脯上,將他“嘭”地撞倒在幾米遠以外的地上。那個隊員被罰下場了,但達兒哥掙扎了幾下也沒有從水泥地上爬起來,被人架起來走出球場。他痛苦地咬著牙,一邊往外走,一邊不時地回頭看一眼球場。
流籬鉆過人群,來到達兒哥面前。
正被人按摩著的達兒哥搖搖頭,喘息著,盡力朝她輕松一笑。
當還剩最后一分鐘,達兒哥見著自己一方馬上就要輸掉時,他站了起來,要求再次上場,被應允了。他微跛著腿一跳一跳地進入球場,流籬朝他搖著手,他也朝流籬搖著手。
幾乎是隨著一聲鑼響,達兒哥的最后一球應聲入網。他幾乎是在中線弧上,用他那只唯一的帶傷的胳膊將球投進的。他身體微微后傾,雙腿直直地垂著,整個形象宛如騰到空中的一股裊裊輕煙。流籬一輩子也忘不了這個飄在空中的形象。
達兒哥得到嘉獎:一套藍色的運動衣。
他捧著它,找到了流籬,一起往家走。
路過大河邊時,達兒哥忽然停住了:“我下河洗個澡,把這套運動衣穿上吧?”說完,他脫掉長褲和上衣,扔在草地上,朝大河跑去。
流籬抱著達兒哥的衣服追過去。
達兒哥跳起,像畫了弧的球一樣,在空中一閃,扎進大河,濺起一團雪白的浪花。他用獨臂游到對岸,喊了聲“小流籬”,又游過來,身后留下的那條長長的白練,像是一條彗星的尾巴。
他甩了一甩頭發上的水珠,走上岸來。
已近黃昏,初夏的夕陽照耀著這個殘缺不全的肉體。他的皮膚呈棕色,顯得緊繃繃的,似乎能敲出鐵質的音響,經水一洗,像緞子在夕陽下閃閃發亮。他的肩又寬又平,像是要去用它扛什么沉重的東西。他的軀體還未發育成熟,胸脯扁平,而且很瘦,露出根根肋骨。隨著他的喘息,那肋骨會一根根地上下錯動。他的斷臂卻使他平添了幾分風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