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頁數:342頁
- 開本:16開
- 出版社:三秦出版社
- ISBN:9787807363750
- 作者:蔣筱波
內容簡介
《中國將帥傳(典藏版)/國學傳世經典》精選了中國具代表性的將帥,通過樸實的語言展現了他們在治軍方面的見識作為。我們力求以義唯物史觀為指導,尊重歷史,吸收現代研究成果,使其集科學性、豐富性、可讀性為一體。
目錄
□□章 上古先秦將帥
伊尹
婦好
姬發
姬旦
姜尚
司馬穰苴
孫武
吳起
孫臏
趙雍
樂毅
田單
趙奢
廉頗
尉繚
白起
李文忠
沐英
藍玉
傅友德
俞大猷
戚繼光
熊廷弼
鄭成功
李定國
施瑯
岳鐘琪
楊遇春
石達開
劉永福
鄧世昌
聶士成
第二章 秦漢將帥
蒙恬
王翦
陳勝
章邯
項羽
彭越
韓信
樊噲
灌嬰
周亞夫
李廣
衛青
李陵
趙充國
陳湯
馬援
馮異
岑彭
祭遵
耿弁
寇恂
皇甫嵩
朱儁
第三章 魏晉南北朝將帥
曹□<□r>呂布
孫堅
張遼
馬超
周瑜
魯肅
呂蒙
關羽
姜維
鄧艾
羊祜
杜預
祖逖
陶侃
謝玄
檀道濟
拓跋燾
韋睿
陸俟
沈慶之
裴邃
羊侃
第四章 隋唐五代將帥
賀若弼
史萬歲
韓擒虎
楊素
宇文述
長孫晟
李靖
尉遲敬德
李
秦叔寶
劉弘基
李孝恭
侯君集
劉仁軌
薛仁貴
薛訥
高仙芝
郭子儀
李光弼
張巡
李愬
第五章 宋遼金元將帥
耶律阿保機
高懷德
石守信
潘美
曹彬
狄青
吳玠
吳磷
完顏宗弼
韓世忠
劉鑄
岳飛
虞允文
畢再遇
速不臺
張弘范
伯顏
第六章 明清將帥
徐達
胡大海
常遇春
俞通海
鄧愈
伊尹
婦好
姬發
姬旦
姜尚
司馬穰苴
孫武
吳起
孫臏
趙雍
樂毅
田單
趙奢
廉頗
尉繚
白起
李文忠
沐英
藍玉
傅友德
俞大猷
戚繼光
熊廷弼
鄭成功
李定國
施瑯
岳鐘琪
楊遇春
石達開
劉永福
鄧世昌
聶士成
第二章 秦漢將帥
蒙恬
王翦
陳勝
章邯
項羽
彭越
韓信
樊噲
灌嬰
周亞夫
李廣
衛青
李陵
趙充國
陳湯
馬援
馮異
岑彭
祭遵
耿弁
寇恂
皇甫嵩
朱儁
第三章 魏晉南北朝將帥
曹□<□r>呂布
孫堅
張遼
馬超
周瑜
魯肅
呂蒙
關羽
姜維
鄧艾
羊祜
杜預
祖逖
陶侃
謝玄
檀道濟
拓跋燾
韋睿
陸俟
沈慶之
裴邃
羊侃
第四章 隋唐五代將帥
賀若弼
史萬歲
韓擒虎
楊素
宇文述
長孫晟
李靖
尉遲敬德
李
秦叔寶
劉弘基
李孝恭
侯君集
劉仁軌
薛仁貴
薛訥
高仙芝
郭子儀
李光弼
張巡
李愬
第五章 宋遼金元將帥
耶律阿保機
高懷德
石守信
潘美
曹彬
狄青
吳玠
吳磷
完顏宗弼
韓世忠
劉鑄
岳飛
虞允文
畢再遇
速不臺
張弘范
伯顏
第六章 明清將帥
徐達
胡大海
常遇春
俞通海
鄧愈
精彩書摘
《中國將帥傳(典藏版)/國學傳世經典》:
姬旦 周公,姓姬名旦,又稱叔旦,是周文王的兒子,周武王的弟弟。因他分封的采邑在周(在今陜西岐山北),所以被稱為周公。生卒年不詳,約當公元前11 世紀下半葉,歷仕文王、武王、成王三代,是中國歷史上享有盛譽的宰輔,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周武王滅殷,周公是重要的謀臣之一,武王的左右手。西周建立,周公的長子伯禽被封為魯公,周公仍留京師輔政,另食采邑在周。武王臨終,托孤于周公。周公輔佐成王,前后攝政七年。當成王長大,能夠主持政務了,周公還政于王,自己回到臣位北面事君。周公是一位嚴于律己,沒有權力欲的政治家。周公臨終遺囑說:“我死后,你們一定要把我埋葬在成周地方,以表明我不離開成王,不離開周國。”平淡的話語,感人肺腑。周公的拳拳愛國之心,躍然紙上。
周公一生為了周王朝的事業,嘔心瀝血,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周公□主要的政績是輔佐成王,鞏固周室。他平定叛亂,營建洛邑,分封諸侯,興建制度,制禮作樂,安撫天下,表現了他卓越的政治才能。
周公東征。周武王滅殷,雖然高奏凱歌回到關中,但東方殷商“頑民”及其盟族方國的殘余勢力并未徹底屈服,反抗周族的統治事件不斷發生。武王憂心忡忡,夜不成寐,操勞國事過度,滅殷后兩年死去,成王繼位。成王這時還是一個小孩,于是周公以首輔宰臣之尊代行國政。這時,周人內部也不太穩定。因此,周公治國,十分小心,連洗澡、吃飯都不安心,他“一沐三捉發,一飯三吐哺”,唯恐有人造反。盡管周公小心謹慎,周貴族中仍然有人懷疑他有野心。
尤其是周公的哥哥管叔鮮極為不滿,他散布流言說, “周公將不利于成王”,言下之意,是說周公要篡位。周公排行第四,管叔鮮排行第三,管叔自認為是兄長,應當取代周公的位置為宰輔。武庚看出周王室貴族內部的矛盾,認為有機可乘,他拉攏管叔、蔡叔,又聯合了贏姓的徐、奄、盈、熊、薄姑等東方氏族邦國發動叛亂。一時間,整個東方地區沸騰起來。在這緊要關頭,周公坦誠地說服成王和大臣召公等團結一致,整頓軍隊,率師東征。出發前,周公發布文告,以成王口氣號召臣民團結起來,用武力去平定叛亂。
這篇討叛文告,就是《尚書》中的《大誥》。周公親自領兵東征。他集中兵力對準叛亂中心,向以武庚為首的殷人發動進攻。武庚叛軍,遇到周師,一觸即潰。叛亂被鎮壓下去后,周公誅管叔,殺武庚,將蔡叔流放。接著乘勝平定淮夷各邦國的叛亂,東方贏氏諸族和盈、奄、徐、熊、薄姑等被一一平定。周公東征用了三年時間,周人勢力達到了海濱,揚威四方,國力大大增強。
……
姬旦 周公,姓姬名旦,又稱叔旦,是周文王的兒子,周武王的弟弟。因他分封的采邑在周(在今陜西岐山北),所以被稱為周公。生卒年不詳,約當公元前11 世紀下半葉,歷仕文王、武王、成王三代,是中國歷史上享有盛譽的宰輔,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周武王滅殷,周公是重要的謀臣之一,武王的左右手。西周建立,周公的長子伯禽被封為魯公,周公仍留京師輔政,另食采邑在周。武王臨終,托孤于周公。周公輔佐成王,前后攝政七年。當成王長大,能夠主持政務了,周公還政于王,自己回到臣位北面事君。周公是一位嚴于律己,沒有權力欲的政治家。周公臨終遺囑說:“我死后,你們一定要把我埋葬在成周地方,以表明我不離開成王,不離開周國。”平淡的話語,感人肺腑。周公的拳拳愛國之心,躍然紙上。
周公一生為了周王朝的事業,嘔心瀝血,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周公□主要的政績是輔佐成王,鞏固周室。他平定叛亂,營建洛邑,分封諸侯,興建制度,制禮作樂,安撫天下,表現了他卓越的政治才能。
周公東征。周武王滅殷,雖然高奏凱歌回到關中,但東方殷商“頑民”及其盟族方國的殘余勢力并未徹底屈服,反抗周族的統治事件不斷發生。武王憂心忡忡,夜不成寐,操勞國事過度,滅殷后兩年死去,成王繼位。成王這時還是一個小孩,于是周公以首輔宰臣之尊代行國政。這時,周人內部也不太穩定。因此,周公治國,十分小心,連洗澡、吃飯都不安心,他“一沐三捉發,一飯三吐哺”,唯恐有人造反。盡管周公小心謹慎,周貴族中仍然有人懷疑他有野心。
尤其是周公的哥哥管叔鮮極為不滿,他散布流言說, “周公將不利于成王”,言下之意,是說周公要篡位。周公排行第四,管叔鮮排行第三,管叔自認為是兄長,應當取代周公的位置為宰輔。武庚看出周王室貴族內部的矛盾,認為有機可乘,他拉攏管叔、蔡叔,又聯合了贏姓的徐、奄、盈、熊、薄姑等東方氏族邦國發動叛亂。一時間,整個東方地區沸騰起來。在這緊要關頭,周公坦誠地說服成王和大臣召公等團結一致,整頓軍隊,率師東征。出發前,周公發布文告,以成王口氣號召臣民團結起來,用武力去平定叛亂。
這篇討叛文告,就是《尚書》中的《大誥》。周公親自領兵東征。他集中兵力對準叛亂中心,向以武庚為首的殷人發動進攻。武庚叛軍,遇到周師,一觸即潰。叛亂被鎮壓下去后,周公誅管叔,殺武庚,將蔡叔流放。接著乘勝平定淮夷各邦國的叛亂,東方贏氏諸族和盈、奄、徐、熊、薄姑等被一一平定。周公東征用了三年時間,周人勢力達到了海濱,揚威四方,國力大大增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