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頁數:209頁
- 開本:16開 平裝
- 出版社:臺海
- ISBN:9787516815076
- 作者:毛曉磊
導語
如果想要改變人生,抱怨自己的遭遇是沒有用的,只靠意志力也無法成功。
人們對自己的認識存在太多“偏差”,最靠得住的判斷標準只有行動本身。
毛曉磊著的《行動心理學(如何找到自己的動力之源)》提供——
簡單有效的行動力練習,隨時隨地,輕松應對“懶癌”!
切實可行的行動力訓練,將你的拖延與借口,掃除得渣都不剩!
通俗易懂的心理學分析,讓你抓住生活中中閃閃發光的小確幸,快樂的轉化為行動力!
內容提要
毛曉磊著的《行動心理學(如何找到自己的動力之源)》,作者在研究行為科學管理的基礎上,結合日本和美國廣受推崇的“行動科學管理方法”,啟發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認知和行動目標,掌握行動的最基本法則,靈活有效地規劃自己的生活,學會不抱怨、不盲從,從而找到適合自己的人生道路!
作者簡介
毛曉磊,多年來致力于人類潛能開發研究,對世界著名激勵大師安東尼羅賓、約翰庫提斯、戴爾卡耐基的思想理論有著深入地研究與探尋,并總結出成功人士取得成功的共同心理及內在的關鍵力量,最終推導出“行動心理學”的概念,著作成書,以期幫助更多追求上進的青年人早日找到自己的力量源泉,實現心中宏圖。
目錄
上 正因為看不見幸福,你才要行動
第一章 心理動力——越過心理高度,總有個位置為你而留
潛能意識:你的能量超乎你的想象
巴納姆效應:盡可能地保持冷靜和客觀
平常心思維:正確地認識自己
角色意識:定好位才能發揮你的特長
意志品質:在哪里跌倒,從哪里站起來
“小處著眼”的思維:發現你所擁有的珍貴資源
實踐思維:推開成功的大門,沒有想象中那么難
第二章 挫折動力——如乞丐般忍辱負重,像偉人那樣獲得成功
逆境定理:每種逆境都蘊有成功的種子
壓力管理:把煩人的壓力,變成積極的動力
開窗心態:關上“悲觀”的門后,總有一扇“樂觀”的窗會打開
逆境商數:學會在逆境中“蹦極”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第三章 冒險動力——期待未來不如把握現在,做得越多離成功越近
嘗試心態:我們可以試一試自以為辦不到的事
有計劃沒有什么了不起,能執行才算可貴
堅持創新:成功沒有不變的模式
當借口離你越來越遠,成功就離你越來越近
不要急功近利,眼界決定結局
細節法則:萬分之一的機會也不能放過
中 管好自己,才能正確行動
第四章 目標賦予動力——把握生命的羅盤,從這里出發
無目標的飄蕩終會迷路
航海圖法則:尋找目標沒那么簡單
目標分割法:給自己“一分鐘的目標”
好高騖遠,終其一生也一事無成
優勢智能定律:天才就是站對位置
從眾效應:活在別人眼里又累又可悲
第五章 自控強化動力——管理自己,優秀源自你的自律
高達90%的行為,出自習慣的支配
時間管理:ABC控制法
謙虛原則:花開半夏一定不會錯
在其位謀其政,任其職盡其責
領導者定律:人人都要管好自己
自愛,就要對誘惑說“不”
自省,一種不可遺失的品格
第六章 魅力提升動力——修煉形象,成為自己的貴人
彰顯自己的本色
人格魅力.你的金字招牌
做一個值得信賴的人
要成功,就必須把眼光放遠
養成每天讀書10分鐘的習慣
讓禮貌成為你的名片
美是一種優雅的素養
下 行動起來,得到想要的一切
第七章 別讓拖延害了你——做,比做得最好更重要
拖延是生命的竊賊
合理分解拖延帶來的壓力
5個步驟幫你擺脫拖延
抱怨會導致拖延加重
懶惰在職場中是沒有市場的
有時候,80分就可以
不要做過于謹慎的“猶豫先生”
第八章 別讓優柔寡斷害了你——正確的選擇,比無效的努力更重要
讓青春學會選擇,讓選擇打造成功
對第一份工作的選擇絕對不能馬虎
做擅長的事,你會先人一步
放棄是選擇的跨越
謀定而后動,問題越多越要冷靜
心動不如行動
第九章 別讓不懂變通害了你——改變思維。比改變生活更重要
“腦洞”有多大,創意就有多大
單槍匹馬不成事。借力打力不費力
此路不通彼路通
舉一反三,摸著石頭過河
創造力是一生享用不盡的財富
記得你所做過的那些蠢事,別再做第二次
前言
一
你突然想要干一件事情,感覺很振奮。
比如,你想學一門新的語言,你想把字練得更好一點,你想多看幾本書給自己充電……
但是,無論你想要學習理財知識還是鍛煉塑身,總會有這樣或那樣的借口進行不下去,你心里面總會莫名其妙地產生一種無力感和挫敗感,像被澆了一盆冷水,突然全身乏力。
你總是在“想”,卻很少去做。
于是,你常說這個太難、那個太累,說你年齡太大,工作太忙……
事實上,這些都是你給缺乏行動力找的借口而已。
二
據說每個人每天會出現700次自動思考。在這些思考之中,有的內容比較清晰,有的意識模糊不清,但基本上都是負面思考。也就是說,在你的大腦中每天會出現700條負面信息。
正是這種“自動化思考”,使我們產生了“認知偏差”,從而陷入認知誤區。比如,你上班的路上與同事擦肩而過卻沒有打招呼,明明只是他沒有注意到你而已,你心里卻會有“他是不是討厭我啊?我是不是得罪了他?”的想法。或者你的工作中出了一點小問題,然后你會想“又犯錯了,是不是我真的不適合這份工作”?
其實,這一切并非事實,但你卻堅信都是事實,結果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
這時我們可以試試“正念法”,即在認知行為療法的基礎上,將注意力集中在“現在”和“現實”之上,糾正“認知偏差”。找出客觀的原因,用正確的認知來應對遇到的問題。比如,你常常覺得自己這也不行那也不行,難道真是自己什么事情都做不好嗎?肯定不是的。學會用“正念”法跟自己對話,不要過分關注“做不到的事”,不要因為過去的事情而懊悔,不要因為對未來的不安而畏縮不前,更不要因為周遭的環境而心存怨恨,要把握自己、關注“現在”。
那么,怎樣才能獲得高效的行動力,讓自己有真正的積累呢?
是不是里面有一套操作技巧呢?
三
如果你想要改變人生,抱怨自己的缺點是沒有用的,只靠意志力也無法成功,人們對自己的認識存在太多“偏差”,最靠得住的判斷標準只有行動本身。
無論你是想戒除壞習慣,還是想培養好習慣,只有科學管理自己的行動才能達到目標。
很多時候,我們滿懷憧憬與夢想,但我們卻沒有注意腳下,我們一步也沒有挪動。我們把夢想“明確”下來,就有了目標,我們把目標貫徹下來,就有了行動。但行動需要的是扎扎實實的付出,面對容易的有趣的希望(思考、想象)與枯燥的無趣的行動,我們往往會選擇前者。當把兩個同樣重要的東西放在同樣重要的位置讓我們去選擇時,我們會毫不猶豫地去抓取容易的有趣的能夠速成的東西。
如果說,目標是人生的太陽,它將永遠照耀著你的人生之路,那么,擁有了行動力,春天就會在你心中永駐。雖然春天里也有凄風冷雪、風霜塵埃,但只要你在這春天里,努力去實踐,一路輕盈地前行,沖破一切借口和困難,便會創造出一個美好的人生、傳奇的人生!
本書作者在研究行為科學管理的基礎上,結合日本和美國廣受推崇的行動科學管理方法,啟發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認知和行動目標,掌握行動的最基本法則,靈活有效地規劃自己的生活,學會不抱怨、不盲從,從而找到適合自己的人生道路!
精彩頁(或試讀片斷)
潛能意識:你的能量超乎你的想象
有一項調查顯示,人們在閱讀一本書時,正常人的閱讀速度為每小時30~40頁,而潛能得到激發的人卻能達到每小時300頁;人腦興奮時,只有10%~15%的細胞在工作,人腦可儲存10個甚至更多的信號,而保留在記憶中的卻只是很小一部分。由此可見,人類社會的進步還有待于對潛能的進一步激發。
人的人生道路有很多種,其中最普遍的三條道路,第一是從政;第二是從商,搞經濟;第三是搞學術,比如做老師、學者。另一方面,每一個人出生的那一刻,就注定他身上帶有一種特長,有的人天生就善于利用自己的特長,展現自己的才能;有些人進入社會磨煉之后,自己的特長才慢慢顯現出來;而有的人經過長期的磨煉也得不到領悟,卻隨著外緣而變化,導致失去自己原來的本性,隨波逐流。
世界頂尖潛能大師安東尼·羅賓在心靈革命的課程中,為了證明人類的巨大的潛能曾做過下面的實驗。這是一種赤足從火上走過的課程。
在整堂課里。所有的學員必須得面對火紅熾熱的木炭所鋪成的“火路”,然后大膽而勇敢地赤足走過。對于沒有走過“火路”經驗的人而言,想到都是極為恐懼的場面,有的人會哭,有的人會叫,也有的人腿軟,甚至有人會哀求免去這種“考驗”。不過,最終所有的學員還是得走過這條路,因為沒有經歷過這場考驗的人,無法在隨后的課程中得到最大的效果。
對此,安東尼·羅賓說:“我們當中很少有人有過赤足過“火路”的經驗,但卻有不少人見過他人赤足過“火路”的場面,特別是在寺廟的拜火祭典中。當我們看見過“火路”之人平安走過火堆之后.總以為是神明在庇佑那些人,或是有人預先在火堆中做了手腳,殊不知過“火路”的行為只要妥善安排,人人都能平安走過。”
美國一些科學家對過“火路”過程的觀察與測試后.發現不需要用跑,只要步行的速度夠快,便不容易灼傷腳底。因為每當腳掌在接觸火炭的瞬間,便會立即釋放出汗水,形成一層絕緣體,在那層汗膜尚未蒸發前提起腳掌,汗水便會因吸收先前的熱量而化為蒸氣消逝,從而使腳掌絲毫不受傷。
由于大多數人不了解人體的神奇機能,以無知來接觸那些自己視為可怕的遭遇,便容易陷入畏縮不前的狀態中。當那些研討會的學員在咬緊牙關平安走過火堆后,他們整個觀念會有很大的改變,因為原先認為必然做不到的事,竟然輕易可以實現,且于己毫發無損。
任何的限制,都是從自己的內心開始的。只是,在緊急關頭,人們打破了內心的限制,于是潛能就如同沉睡的火山般爆發出來了。
很多時候,你總能聽到有人抱怨“人才被社會埋沒了”,但是仔細思考,卻是人才自己缺乏信心和勇氣、安于現狀、不思進取,自我埋沒!許多情況下,你需要給自己一些外在的刺激,適當地給自己某些特殊的有益的鼓勵,讓自己對事業多一份信心、多一點勇氣、多一些膽略和毅力,使自己的潛能從休眠狀態下蘇醒,發揮無窮的力量,創造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