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頁數:289頁
- 開本:16開 平裝
- 出版社:臺海
- ISBN:9787516803127
- 作者:宋美齡
導語
宋美齡(1897—2003),蔣介石的夫人。中國近代實業家兼革命黨人宋嘉樹的三女兒。生于上海,畢業于美國馬薩諸塞州韋爾斯利大學。
1927年嫁給蔣介石,任蔣的秘書和英文翻譯,活躍于外交場合。1936年的西安事變中,蔣介石被扣押,她與兄長宋子文為謀求和平解決,飛往西安,代表蔣介石與張學良、楊虎城二將軍及中共代表談判。
《宋美齡自述》不僅是一個女人傳奇的一生,更是那段歷史最好的參考。是宋美齡發表于不同時期的演講、回憶性文章匯編而成,從多方面反映出宋美齡的性格特征,也看出她在國際舞臺上對外的立場。
內容提要
《宋美齡自述》是宋美齡言論、文章的合集。由于特殊的身份和作用,百年來,宋美齡留下許多文稿,文稿發表時期大都集中在20世紀30年代中期至50年代中期的20年間,50年代中期以后,國民黨在臺灣的統治開始進入穩定期,蔣介石開始培養蔣經國接班,開始退居二線,宋美齡文稿相應減少,晚年也有少量文稿出現。
《宋美齡自述》形式有文章、談話、演講、書信、電函等。內容包括:留美生活回憶,宗教觀念,對南京政府政績的歌頌,反共宣傳,抗戰和愛國主義宣傳,對思想作風、倫理道德、人格修養的闡述等。為了完整展現宋美齡的整體面貌,本書對上述內容的文稿皆有收錄。
作者簡介
宋美齡(1897—2003),蔣介石的夫人。中國近代實業家兼革命黨人宋嘉澍的三女兒。生于上海,畢業于美國馬薩諸塞州韋爾斯利大學。1927年嫁給蔣介石,任蔣的秘書和英文翻譯,活躍于外交場合。1936年的西安事變中,蔣介石被扣押,她與兄長宋子文為謀求和平解決,飛往西安,代表蔣介石與張學良、楊虎城二將軍及中共代表談判,蔣介石獲釋。
1943年的開羅會議上,蔣介石會見美國總統羅斯福和英國首相丘吉爾時,宋美齡做他的翻譯,實際還起了顧問的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她在美國積極活動、演講,贏得美國政府和人民對中國抗日的同情和援助。在中國人民解放戰爭期間,她代表蔣介石去美國求援,沒有什么成效。1949年以后,她隨蔣介石去臺灣。蔣介石去世后,一直寓居美國,2003年10月病逝于美國。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旅行與回憶
西南漫游
西安事變回憶錄
在美國留學期間的美好回憶
第二章 我將再起
我將再起——前言
我將再起——中國的精神
我將再起——認清你自己
我將再起——愛國之路
我將再起——抗戰的教育中心
我將再起——七大痼疾
我將再起——婦女與家庭
我將再起——中國婦女工作
第三章 抗戰中國,在烈火中涅檠
中國固守立場
從艱苦中締造嶄新的民族
如是我觀
勝利播講
第四章 天下興亡,人皆有責
告中國婦女
中國婦女的戰時職責
戰爭與中國女性
給美國的婦女們
致澳大利亞婦女和平大會電
母親節獻辭
一九三九年婦女節紀念會講詞
中國婦女抗戰的使命
中國婦女慰勞總會四周年講詞
向全印婦女發表演說
向世界廣播中國婦女戰時工作
第五章 幼有所養,保之育之
謹為難童請命
致美國的小朋友
在兒童保育院院長會議上的講話
第六章 宗教指引人生
我的宗教觀
告基督教教友
耶穌受難節證道詞(一九五二年)
耶穌受難節證道詞(一九五五年)
耶穌受難節默念詞
第七章 吾當自新、自立,自強
合作與犧牲精神
行為決定人品
發揮所長,贏取世人尊敬
第八章 嚶其鳴矣,求其友聲
告美國民眾
告美國青年
對美播講
對英播講
向十四航空隊及其附屬單位致詞
對飛虎隊講話
在美國參議院的演說
在美國眾議院的演說
在加拿大國會演說
“聯合國日”三周年對美播講
輿論——世界和平的新因素
暢談年來所思所感
在美國國會致敬酒會上的演說
第九章 致國際友人、團體書
復美國馬薩諸塞某女士書
復美國圣路易某君書
復美國魏斯里某博士書
復加拿大某華僑團體秘書函
致美國魏斯里母校書
復美國紐約某女士書
參考書目
前言
宋美齡,蔣介石的夫人及外交助手,中華民國時期政治舞臺上的一個關鍵人物。臺灣學者王豐在其《宋美齡的美麗與哀愁》一書中這樣說:“從大時代的觀點來看,宋美齡無寧是一個悲劇人物。由于她的家世和婚姻,她一度成為中國最有權力的女人,除去權力,她還集財富、榮耀和美貌于一身。一切種種,有些是她與生俱來的,有些是經由她的犧牲奉獻努力得來的。然而,不論是皇冠上的珠寶的光芒,抑或是她頭頂的光環,終有光芒褪色的時候,這就是一個政治家族出身的世家人物,一個無法擺脫的命定悲哀。”
宋美齡出生于上海一個富有的買辦家庭,雖然全家信奉基督教,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洋化家庭,但是中國傳統的那套模式,卻根植于其中,拔也拔不掉。在她成長的最關鍵的十年,是在美國度過的。美式教育對她人生歷程,也起了最遠大的作用。集合了這么許多因素,塑造了宋美齡獨特的性格。
言為心聲。觀其書,察其言,可以想見其為人。本書是宋美齡發表于不同時期的演講、回憶性文章匯編而成,從多方面反映出宋美齡的性格特征,也看出她在國際舞臺上對外的立場。當然,作為蔣介石夫人,她的立場與觀點。自然有其局限性。特別是對西安事變這一重大歷史事件的講述中,有著粉飾太平及為蔣開脫的言辭,并未提及共產黨人在其中所作的種種努力及貢獻。這一點,請廣大的讀者自辨。
本書的個別篇目內容略有刪改,懇請讀者諒解。
編者
2013年11月
精彩頁(或試讀片斷)
從艱苦中締造嶄新的民族
我們從今天三月十五日起發動抗敵運動大會三天,包含有發揚民族精神重大的意義在里面。這三天就分別表現我中華民族當前最急迫的三種需要,我們要喚起同胞一致的注意,一致的奮起。第一天是新運日,要全國同胞切實實踐新生活運動的信條;第二天是抗敵日,要全國同胞繼續堅強他們抗戰的決心和毅力;第三天是建國日,要全國同胞在日寇兇殘破壞的瓦礫堆中,籌劃怎樣可以重建我廣博繁榮的新國家。我們同處在一個遭遇大難的國家中,受苦受辱的人們,應該上下一心,大家聯合起來,激勵我們愛國的熱忱,鼓足我們奮斗的勇氣,貢獻每一個人的精神力和物質力,向著獨一無二的目的邁進。我們要從困苦艱難中締造出一個嶄新而堅實的民族。橫暴的敵人,口出大言,要我們屈膝,要我們屈服,現在我們應該讓敵人明了,同時也讓全世界明了,在我們同胞所流的血泊中,在我們城市村墟的灰燼中,已誕生了一枝新民族鮮麗的苞蕾。我們要讓他們知道這個新生的中華民族,是在日新月異的締造起來,戰爭破壞不了她,在戰爭中她越發聰明,越發勤勉,越發愛國,越發勇敢。我們中國人,從上古一直到現在,不知道經過了多少次天災人禍的動蕩;不論怎樣長期的變亂,我們都很順利的撐持過去了。悠長的數千年中,世界上的國家,有的興起來,有的滅亡了;可是我們卻能維持著我們的文化,保持著我們的完整,直到今天。這一種民族的忍耐性和堅韌力,既已使我們造成了偉大的過去。當然的,它也能保證我們今天的成功和將來的發展。我們應做什么?我們要做什么?沒有別的原則,只有“繼續奮斗”四字可以盡之。我們若能盡我們的力量來實行新生活的原則,我們若能盡量發揮合作的精神,各盡公民應盡的責任,對于一切社會問題,民族問題,各盡精誠互助的摯意,光明的前途,當然會顯現的。我們有這素質,有這能力,有這品性,過去奮斗成功的成績,已完全給我們證明了,當然這一次決不會失敗的。
新生活運動最初發動的時候,民眾像久渴得飲那樣地熱烈接受它;政治統一的完成,全國人民,那一個不興高采烈,引以自豪,認作永遠和平與繁榮的前奏。新的改革,到處在那里實現,省和省間因地域距離所生的歧視。全都消滅了,而省和省間的交通因此也普遍地發展了起來;混亂紛爭的局面,漸漸上了軌道,而政治上、社會上、經濟上到處表現著切實的合作。我們已經確實能夠相信我們政府是在誠心誠意給民眾造幸福,從此不問斷的進步,是很有把握的了,不料日本在這時候,突然向我們襲擊,頓然使我們和平的希望打得粉碎。我們所陷入的這個戰爭,現在全世界都已看到,是人類有史以來,最殘暴最野蠻的戰爭。他們把一切瘋狂怨毒,盡量加到我們身上來,我們當然要抵抗;我們雖沒有作戰的準備,可是不抵抗就沒有幸存之路,所以一直到今天,我們還抵抗不懈,并且決心要抵抗下去。我們知道,一旦停止抵抗,民眾立成奴隸牛馬,國家也就失掉她的存在。我們的國家受人侮辱,我們不得不戰;我們幾百萬同胞受人屠殺,幾千萬同胞奔走逃亡,流離失所,我們不得不戰:我們幾十萬諸姑姊妹。受人蹂躪摧殘,蒙千古未有的垢辱,我們不得不戰;我們好多省區內,城市村鎮的房屋盡成了灰燼,我們所有文化和實業的基礎,差不多全被破壞,我們不得不戰;全世界有史以來未有的奸淫擄掠,到處橫行,其目的欲掃蕩我同胞僅余的生活基礎來滿足這些軍裝強盜的獸欲,這種有計劃大規模的盜匪行為泛濫全國,我們更不得不戰。世界上許多一等國家的政府,竟能坦然接受日本軍隊這種滅絕人道,破壞法紀的行為,真使我民眾瞠目結舌。大惑不解。更使我們奇怪的是:這些國家的政府,竟連他們自己的利益也不作保護的準備,竟連發起集體行動以制止日本暴行的舉動,也一點沒有跡象。他們沒有舉動,當然也有他們的苦衷,各國政府的態度。雖足令人失望,可是我們民族所遭遇的,這種奇慘現象,卻已震動了整個文明世界的人類,認識了日本的兇殘真面目,這也是我們可以引以自慰的事情。英領各屬和美國人民特別對我同情,自動斥責日本在中國的獸行,紛紛起來抵制日貨,各國的民眾團體和慈善機關,并把醫藥人才、材料、用具等源源接濟我們,幫助我們來救濟這一種空前的災難,表示他們十二分的同情。就是我個人,收到各國寄來的信件也有好幾千封,有的安慰我們,有的鼓勵我們,有的為我們祈禱,他們所表示的情感是怎樣的誠摯。他們一致信任我們的抗戰必得最后的勝利,這信任是那樣的堅定,真使我們萬分感激,萬分受到鼓勵。世界上文明國家的民眾,是盡他們的力量在幫助我們困苦的爭斗,我們信任他們,一定會永遠這樣幫助我們的。
外國朋友和外國同情者的這種舉動,一方面使我們感激,一方面也就鼓勵我們抗戰的決心,鼓勵我們對于后方民眾應該怎樣的救護和救濟。難民問題便是一個日見嚴重的大問題。無數的群眾從這一區域流浪到那一區域,各區域中,因難民人數的激增,咸有人滿之患,到處遭遇不易解決的問題。農村區域雖能無形中吸收大部分的難民,可是大多數的流浪者還迫切的等待著救濟。這種非常局勢的展現,既需要有步驟有組織的規劃,而一切慈善救濟團體更應合作聯絡,以應付這空前嚴重的局勢。我們的責任是異常重大,我相信大家已抱定決心,鼓足勇氣來共同負擔這一個救國救民的艱巨工作。我們要征服當前這樣巨大的災厄,當然需要種種精神的條件,不獨對我們的敵人,我們要有堅強的勇氣,來發揮我們的抵抗力,就是對于內部工作,也要有非常的勇氣和忍耐,去克服種種的困難。我們自己和平勤勞的民眾,給敵人侵略暴力所壓迫,一區一區的退向后方,因此我們的責任也一天加重一天,而我們力量和愛國心的測驗也一天嚴重一天。我們要不負這種委托,不獨需要物質上與精神上的勇氣,并且也需要明徹的覺悟。斷然放棄一切自私自利的觀念。目前最緊要的是,最高度的斷然合作,準備盡我們的力量,從事一切福國利民的事業。這時期絕對不能容許再有個人名利的觀念,更不容許發生任何私人間的摩擦和懷疑。我們要貢獻我們一切的所有,來完成唯一的目標,我們應有統一的信心,這目標就是救國。這一次的國難,或陷我們于萬劫不復的絕境,或使我們獲得意外的福利,現在都在未定之天,一切只在人為:倘若我們不能合理地處理我們所擔負的一切責任,大混亂勢所難免;倘若我們能應付得當,則雖償付了鮮血和數年困苦的代價,我們必得最后的勝利。這個戰爭是強迫加到我們身上的,這一種人類可怕的屠殺,竟因莫須有的理由而任其橫行,真是文明的恥辱!但我們可不必灰心,不必頹喪,應認定這戰爭已撼醒了我們的沉迷。掃除了我們傳統對于政治淡漠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