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頁數:234頁
- 開本:16開 精裝
- 出版社:文化發展
- ISBN:9787514224924
- 作者:齊帆齊
導語
齊帆齊著的《追夢路上讓靈魂發光(精)/當代著名作家美文典藏》記錄身邊一些普通人的勵志故事,通過自身的發奮圖強,一步步實現自己心中的夢想,活成無數人的渴望……
人生是一場旅行,有遙望無期的夢想,有觸手可及的憂傷,誰不是,一邊奔跑,一邊向往,擦干淚水,迎著陽光。
內容提要
自從自媒體的逐漸普及,似乎已是全民寫作的年代,寫作者是越來越多,為了給更多的人帶來寫作方面的鼓舞,同是,這也是個迷茫浮躁的時代,齊帆齊著的《追夢路上讓靈魂發光(精)/當代著名作家美文典藏》主要寫身邊一些普通人的逆襲勵志故事,他們通過自身的發奮圖強,多年來來一步步實現自己心中的夢想,活成無數人的渴望,有的成了作家,有的是編劇,傳遞著愛和正能量,這些文章在寫作平臺幾乎者是獲得了上萬的點擊量,遂結集成冊這本勵志隨筆。
作者簡介
齊帆齊,池州市作協會員,在《人民網》《哲思》《皖江在線》等大型刊物發表文章,多平臺人氣作者。
溫暖、清新、治愈風格,給人以力量,曾接受多家自媒體的專訪,被稱為“勵志女神”,網絡學員近萬,指引無數人走出迷茫。
目錄
第一輯 我的生活我的路那些往事
15歲那年的夢想
只和別人學,只同自己比
沒有父親的童年生活
因為這點,他們都說佩服我
婆婆也是媽
那年陪母親交公糧
我曾渴望遠離家鄉
我們都不曾天高地厚過
從流水線工人到自由寫作者
那些年住過的城中村
全職寫作那些事兒
第二輯 誰的逆襲不帶傷
我的美食達人二妹
與君成悅:世間的美好都不如你
一個從大山里走出來的女孩
她不當大學教師,只為追逐
詩意自由的人生
陜西“三毛”,從落榜生
逆襲成知名作家
她如何從一個灰姑娘
成為住在玫瑰城堡里的公主?
第三輯 追夢人
美麗的“丁香姑娘”
在北歐生活的庶人米
她把鄉野生活過成了桃花源
她是如何從毛毛蟲變成蝴蝶的
湖北又出了個“范雨素”,
這次是男的
靠寫文字,
他們實現了階層逆襲……
業余寫作出版31本書的成功企業家
很有收獲的一天
煎餅大媽月入三萬,你也想試試嗎?
你是被思維方式所束縛
第四輯 能飛多遠就飛多遠吧
懂懂和他的《懂懂日記》
賣面條的夫妻年入20萬
他如何從建筑工人到創業公司老板
特殊的工作體驗
從砍柴工到搞工程的小舅
開油漆店的朋友
開花蛤店的溫州人
愛讀書讓她成為武漢電纜銷售大王
精彩頁(或試讀片斷)
那些往事
記得著名作家鐵凝曾說過,她最喜歡逛菜市場,這里有著濃濃的煙火氣,這里是真正的人間煙火味,是最接地氣的地方,可以看到人間百態。
很小的時候,菜市場對我而言是陌生的詞,家里只吃菜園地里自己種的菜,或者是咸菜,從來不買菜。再大一點,知道菜市場是可以賺錢的地方。
在我會騎自行車時,常常同媽媽去我們桐城街上賣菜,把一個菜籃子綁在車子后面,媽媽跟后面走,因為媽媽不會騎自行車。我嘗試著讓媽媽坐在車子后面提著籃筐,但她總擔心我會累壞身子,坐一下就不肯再坐。
我推著車,有時再騎一下等媽媽,印象最深的是,在一場雨后,家里地里的豇豆長出了很多,媽媽得意地說,地里的豇豆像扯掛面,明天我們一早去街上賣,聽說最近大概可以賣一塊錢一斤。
那天早上三點多,媽媽就喊我起來,我們摸黑推著車到街上時,天剛蒙蒙亮。可誰知道,我們一到市場,就聽大家聊天說,豇豆跌價跌到三毛了。原來,一場雨水之后,菜農的菜都長出來了,菜價很快就下跌。我見到,媽媽眼里是掩飾不住的失望。
我們剛把菜籃擺好,市場管理員就來收費,交上了三毛錢的攤位費。由于我們只帶了幾個舊食品袋,沒有新食品袋,我去邊上買幾個新食品袋,又花了五毛錢。等了半天也沒有人購買,我和媽媽只得沿街推著車叫賣,那筐豇豆最后是以每斤0.25元的價格賣給了一家飯店。我還吵著肚子餓,花一元錢買了四個包子,媽媽一個都合不得吃。那天到家就賺了四五塊錢。
媽媽不識一個字,很多時候辦事都喜歡帶著我,依賴我,比如去賣菜,去交公糧,需要記賬的地方,等等,她心里好像沒有安全感似的,而少不更事的我,因此常常在媽媽面前頂嘴,甚至是蠻不講理,壓根不聽她話,總為自己有這樣無用的媽媽而自卑、生悶氣。
之前媽媽一個人賣菜,還被別人騙過,白忙活一番。每斤菜都會耗費很多精力心血,為此,奶奶勸說媽媽,不要一個人去賣東西。
媽媽講話時,有些口齒不清,我讀書時,特別不希望她去我學校,不希望任何同學知道她。其他孩子受欺負了,總喜歡回家跟媽媽講,而我從來不講,因為即便講了也沒用,媽媽只會勸我讓著他們,而且那些大孩子也不怕我媽媽。
1998年,金融危機,所有農作物都不值錢,雞蛋、黃豆、菜都大幅跌價,100斤的稻谷只能賣35元,交公糧就得交走一半。
那年真是過得艱難,大年三十的前一天,我和媽媽在街上賣米、賣菜,寒風吹得人瑟瑟發抖,家里卻等著那錢過年。
那年還發大水,很多地方受災,村里發了些救濟的衣服到我家,比我們平常穿的要好很多,我們姐妹很開心地試穿,媽媽卻讓我們留著開學或走親戚時穿。
我初中畢業時流行南下打工,都說南方打工可以賺很多錢。但那時出門的路子很少,遠不比現在網絡發達,有很多機會可以選擇,而我們那時得四處求人帶。
我的發小燕子,和我同一年出遠門打工,她爸爸臘月里就找好人選,請他們帶燕子去打工,為此,她父母那年幫別人干了好多農活,把那家當恩人似的對待,只想燕子在外面能稍微好點。
那些年打工的行情就是這樣的。
當燕子確定好出門日期時候,我還在家里,不知道跟誰出去,非常著急,直到正月去親戚那兒拜年時,親戚家給我介紹了位師傅。比我大12歲的一位女子,她看到我時貌似很滿意。
那些年,沿海的工廠,很多人都是專門帶徒弟的,自己干活得到一份收入,再帶幾個徒弟干雜活,一年可以賺兩三萬到家,有的更多。有個老鄉帶12個徒弟,相當于12個徒弟都幫他賺錢。
當師傅的自然喜歡徒弟能吃苦,看起來越老實,越窮苦出身的,師傅越喜歡。因為你想賺錢,不會受不了苦,半途而廢,鬧著跑回家。
我提前一天住在師傅家,因為她家離火車站不太遠,同去的還有另一個女徒弟。第二天一大早,我媽媽突然出現在師傅家門口,我感到很驚訝,因為媽媽走過來,至少要一個多小時。
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