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頁數:234頁
- 開本:16開 精裝
- 出版社:文化發展
- ISBN:9787514224610
- 作者:曹學林
導語
如一條魚,游走在家鄉的田埂、河灘、麥壟、老樹、月下,游走在鄉音、土韻、親情、友愛間。
諦聽和表達著生活中的真善美,回望和尋找來路上灑下的笑與淚。淡淡的鄉愁如漫溢的河水恣意流淌……
曹學林著的《一條游向老家的魚(精)》共分4輯,收入精短散文100篇,總字數約20萬字。作者選擇一種緊貼現實的方式,書寫人生中值得細細咀嚼而又獨特的生命之痕,給人以心靈感應和情感共鳴。
精選作品閱讀試題詳析詳解,提高現代文閱讀和寫作成績的金鑰匙。
內容提要
一條魚是自由的,它可以游向四面八方的河流,游向大江大海,然而,終將有一日,它會游回它的老家,那片與它血脈相連的水域……魚在這里是個象征,是個隱喻。它實際上是作者那顆水淋淋的思鄉、思親、眷念故土之心。《一條游向老家的魚(精)》里,作者曹學林如一條魚,游走在家鄉的田埂、河灘、麥壟、老樹、月下,游走在鄉音、土韻、親情、友愛間。作者從鄉人的土音、泥土的清芬和柔潤的月光中,諦聽和表達著生活中的真善美,回望和尋找來路上灑下的笑與淚。淡淡的鄉愁如漫溢的河水恣意流淌……
作者簡介
曹學林,男,1961年1月生,江蘇泰州姜堰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江蘇省散文學會理事,泰州市姜堰區作家協會主席,副研究館員職稱。
1985年開始文學創作,先后在《文藝報》《文學報》《散文》《散文選刊》《雨花》《安徽文學》《福建文學》等全國及地方報刊發表小說、散文200萬字。著有長篇小說《船之魅》,中短篇小說集《楊柳葉子青》《底層味道》,散文集《泥土與月光》《尋蹤與傾聽》《晚霞里的風情》等多部。作品被收入《中國當代散文大系·中國散文家代表作集》《中國微型小說百年經典》《里下河文學流派作家叢書》《意林·大閱讀書系》《中學生課外閱讀精粹》《初中現代文閱讀訓練》《2018高中生閱讀年選》等多種選本。獲得過中國當代散文獎、中國散文年度獎、全國電視詩歌散文獎、江蘇省報紙副刊獎、華東地區報紙副刊獎、江蘇省大眾文學獎、泰州市政府文藝獎、泰州市稻河文學獎等多個獎項。
長篇小說《船之魅》入選2018江蘇省農家書屋重點出版物推薦目錄,入圍第五屆“今古傳奇?全國優秀小說獎”。散文集《晚霞里的風情》入選泰州建市20周年“我最喜愛的20本文學書籍”。
目錄
第一輯 麥田謠
麥田謠
尋找一條田埂
喜歡一條小河
泥土的聲音
河灘上的月光
誰偷了隊里的玉米
又到割麥插禾時
葦箔上的笑與淚
夢里依稀車水聲
霧中蝦趣
田埂上游走的燈火
跳舞的泥鰍
詩意的罱泥
第二輯 一條游向老家的魚
一條游向老家的魚
竹園垛
橋的故事
小河之戀
玉米秸
爺爺的歌謠
祖父的白果樹
奶奶
把愛穿在身上
父親的幸福
烙在心上的畫像
叔公憶
傍晚,女兒的守望
殷紅的番茄
回家過年(一)
回家過年(二)
回家過年(三)
回家過年(四)
第三輯 邂逅一場雪
邂逅一場雪
紫花兒
曾經綠過
午后的蟬聲
路
沒錢的日子
防震
囑咐
騎車的感覺
桃樹的厄運
桃花祭
傾聽鳥聲
灼傷
我常常流淚
雨絲紛飛憶母校
第四輯 跟一棵樹說話
跟一棵樹說話
“魚在水”
老崔的愛情
鄭二呆子
心聲
三輪車夫
眼鏡排檔
路口那盞燈
搓背工
鄉村“公家人”
行走的理發匠
擦鞋女
冬天的夜晚
一座城市和一個人
月色泡桐
鄉村嗩吶聲
精彩頁(或試讀片斷)
尋找一條田埂
我常常憶起一條田埂,一條長長的長滿青豆和綠草的田埂。它像一條鄉間的土蛇,搖曳著細細的身子,游進我的夢中,與我牽手,與我嬉戲,與我對話。這是一條什么田埂呢?它在哪里?怎么這樣熟悉這樣親切甚至還散發著我身體的味道?
我開始尋找。我開始一趟一趟地回家,回到我的老家,回到生我養我的老家,回到那個埋著我從母體里帶出的衣胞的老家。站在老屋的山頭,我向四野望去,眼里滿是綠油油的麥子,金燦燦的菜花。看不到一條田埂,或者說根本就沒有了田埂,全被麥子覆蓋了,全被菜花覆蓋了,全被綠和黃覆蓋了。我小時候那一條高高的、筆直的、能在上面奔跑、能在上面打滾的田埂哪里去了?
記得,我三歲的時候,就能在田埂上走路了。我一個小小的人兒為什么這樣大膽,竟蹣跚著一雙小腳,不顧掉下水田的危險?那是因為,我要找媽媽,媽媽在遠處的田里勞作,我已經大半天沒看見媽媽了,也已經大半天沒聞到媽媽的乳香了。農村的孩子沒什么可吃的,斷奶很遲,媽媽的乳房是他唯一的念想。盡管由于營養不良,媽媽的乳房常常是空癟的,但能吸上一滴乳汁,對于幼小的生命也是如飲甘霖啊!我不知道三歲的我走在田埂上時,心里在想些什么,但我肯定,我一定跑得很急,很急,兩只小腿不停地搬動,不然,怎么會被泥塊絆倒跌伏在田埂上呢?怎么會一邊哭一邊爬最終沒有了一點力氣在那個黃昏的田埂上睡著了讓媽媽一頓好找差不多急得哭起來了呢?
哦,哦,那條田埂在哪兒?在哪兒?那上面我爬行的印痕還在嗎?我流的淚還在嗎?我啼哭的聲音,泥土還記得嗎?草根還記得嗎?飛鳥還記得嗎?蚯蚓還記得嗎?一切都沒有了,一切都不記得了。連我都差點遺忘了,只有媽媽記得。媽媽生病住院的時候,跟守護在她身邊的我說過,媽媽以為她這一次挺不過去了,媽媽回憶了許多我小時候的事。但媽媽挺過來了,挺過來了的媽媽什么都記得。
還有一次,我與田埂較上勁了,我不理田埂了,我恨死那條壞田埂了。我在上面赤腳奔跑的時候,一塊玻璃把我的腳劃破了,血流了一地。那時我已經背著書包上學了,我忍著痛,我沒有哭,我是男子漢,好男兒流血不流淚。我折了一根柳枝條,對著田埂拼命地抽打起來,抽打了幾十下,還不解恨,又踹了田埂幾腳。折騰半天,田埂絲毫無損,自己卻搞得筋疲力盡,腳上依然流著血,只得回家包扎。我跟媽媽說,我再也不從那條田埂上走了。媽媽說,那條田埂是上學的必經之路呀,不從那兒走,從哪兒走呢?從田里飛過去嗎?媽媽的話把我逗笑了。媽媽又說,都怪你走路不長眼睛,只顧跑,要是看著點腳下,玻璃怎么會劃到你呢?還有,叫你穿鞋,不要赤腳,你偏要赤腳,不劃你劃誰?我知道是自己錯了,不怪田埂,但我還是有點不服氣,我嘟囔著說,要是那條田埂上沒有玻璃、瓦片不就劃不了腳了嗎?
后來我才知道,就因為我這一句話,媽媽早上天才蒙蒙亮,就到那條田埂上去撿玻璃、瓦片了。那條田埂好長好長呀,媽媽從這一頭一直撿到那一頭,還真的撿到了一畚箕,單玻璃碎片就有一小堆。媽媽一邊撿,一邊說,怪不得劃到孩子的腳,這么多,真危險。不要說孩子,大人到田里干活也會被劃傷呀。媽媽不僅把這條田埂的玻璃、瓦片撿了,而且把另外幾條常有人行走的田埂、路道都撿拾了一遍。這件事媽媽卻從沒說過,我也沒有問過媽媽,還是鄰居大媽告訴我的。鄰居大媽說完,不忘夸了一句:你媽這人,心好!
可惜,這條田埂沒有了,找不到了。媽媽蹲在上面撿拾玻璃、瓦片的身影也沒人能夠記起了。媽媽老了,拎不動畚箕拾不動瓦片了,但媽媽也會像我這樣來找尋這條田埂嗎?媽媽會奇怪這條田埂的消失嗎?要知道,一條田埂在鄉間的消失實在是太平常的一件事啊!
其實,找不到這條田埂,不在于這條田埂如今的消失。實際上,多年前,我就與這條田埂疏離了。當我的雙腳洗凈了泥垢,穿上了皮鞋之后,我一度是很害怕再從這條田埂上經過的呀。曾經,我在這條田埂上與我的童年伙伴告別,他要去參軍,我要去上學,我們久久地握著手,相互鼓勵著出去創一番事業,再不回到這貧窮的鄉間。童年伙伴最終還是回來了,不過回來的卻是一抔灰土,伙伴永遠長眠在自衛還擊戰的疆場上了。曾經,我在這條田埂上與我初戀的情人分手,那是一個什么樣的姑娘呢?不需要用美麗這樣的詞兒,你只要想象一下,那開放在鄉間地頭的梔子花就夠了,她就是一朵帶著露珠的潔白芬芳的梔子花。但是我們的緣分最終還是在這條田埂上了斷。是她無情,還是我無義?那個年代誰又說得清?曾經,我在這條田埂上與我的父母告別,父母站在田埂的這一頭,向我揮著手,我沿著田埂向外走著,一步一回首,直到走到田埂的那一頭,看見父母還站在那兒,我將手舉過頭頂,使勁地向父母揮著、揮著,我的眼淚無聲地流下來……
哦,田埂,我找不到你了,你真的消失了嗎?是你賭氣了,不想與我相見了嗎?哦,你不要生氣,雖然我已兩鬢染霜,但我仍然是在你身上跑大的孩子,我多想繼續在你面前奔跑一回、淘氣一回呀!
哦,田埂,你沒有消失,我也不需要找你!你就在我的夢中,你就在我的心中,你永遠在我的生命中。你就是我的家園,你就是我的母親!
P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