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頁數:351頁
- 開本:16開 精裝
- 出版社:中國書籍
- ISBN:9787506839358
- 作者:鄭振鐸
導語
鄭振鐸主要專著《文學大綱》、《俄國文學史略》、《中國文學論集》、《中國俗文學史》、《近百年古城古墓發掘史》、《基本建設及古文物保護工作》、《域外所藏中國古畫集》、《中國歷史參考圖譜》、《偉大的藝術傳統圖錄》、《插圖本中國文學史》和《中國版畫史圖錄》等。有短篇小說集《家庭的故事》、《取火者的逮捕》和《桂公塘》,散文集《佝僂集》、《歐行日記》、《短劍集》、《困學集》、《海燕》、《民族文話》和《蟄居散記》。有譯著《沙寧》、《血痕》、《灰色馬》、《飛鳥集》、《新月集》和《印度寓言》?!多嵳耔I精品選(精)》主要精選匯編了他的散文、隨筆、評論、書信等作品。
內容提要
鄭振鐸是我國現代杰出的愛國主義者和社會活動家,又是著名作家、詩人、學者、文學評論家、文學史家、翻譯家、藝術史家。他的散文題材廣泛,生活中的所見所聞,都采擷成篇,風格各異;心靈中的一縷思緒,凝于筆端,波瀾頓生。而他的所見所聞所感,又無不與大時代緊緊相連。因此,他的散文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與個性特征。
《鄭振鐸精品選(精)》收入了《蝴蝶的文學》《黃昏的觀前街》《書之幸運》《云與月》等作品,供廣大讀者選讀。
作者簡介
鄭振鐸,1898年12月19日生于浙江溫州,原籍福建長樂。我國現代杰出的作家、文學史家、藝術史家、文物考古學家和翻譯家。
1919年參加五四運動并開始發表作品。筆名西諦、CT、郭源新等。五四運動爆發后,曾作為學生代表參加社會活動,并和瞿秋白等人創辦《新社會》雜志。1920年11月,與沈雁冰、葉紹鈞等人發起成立文學研究會,并主編文學研究會機關刊物《文學周刊》。1923年1月,接替沈雁冰主編《小說月報》,倡導寫實主義的“為人生”的文學。大革命失敗后,旅居巴黎。1929年回國。曾在生活書店主編《世界文庫》。1932年,《插圖本中國文學史》出版??箲鸨l后,參與發起“上海文化界救亡協會”,創辦《救亡日報》。和許廣平等人組織“復社”,出版《魯迅全集》、《聯共黨史》、《列寧文選》等??箲饎倮?,參與發起組織“中國民主促進會”,創辦《民主周刊》。1949年以后,歷任文物局局長、考古研究所所長、文化部副部長等職。
、
11958年10月17日,因飛機失事遇難,年僅50歲。
一生著述宏富,主要著作有《文學大綱》、《中國文學論集》、《中國俗文學史》、《插圖本中國文學史》等。創作有小說集《家庭的故事》、《取火者的逮捕》、《桂公塘》,散文集《佝僂集》、《歐行日記》、《山中雜記》、《短劍集》、《困學集》、《海燕》等。
目錄
散文
我的鄰居們
哭佩弦
唯一的聽眾
別了,我愛的中國
蝴蝶的文學
蟬與紡織娘
苦鴉子
宴之趣
離別
海燕
同舟者
黃昏的觀前街
訪箋雜記
北平
秋夜吟
避暑會
山中的歷日
塔山公園
不速之客
大佛寺
從清華園到宣化
張家口
大同
云岡
從豐鎮到平地泉
歸綏的四“召”
百靈廟
永在的溫情
最后一課
燒書記
售書記
從“軋”米到“踏”米
悼夏丐尊先生
悼許地山先生
蘇州贊歌
石湖
昭君墓
包頭
春風滿洛城
鄭州,殷的故城
小說
貓
風波
書之幸運
淡漠
失去的兔
壓歲錢
五老爹
王榆
三年
五叔春荊
趙太太
汩羅江
詩歌
我們的中國
我是少年
云與月
小詩六首
小孩子
為中國
回擊
生命之火燃了!
前言
我國現代文學是指用現代文學語言與文學形式,表達現代中國人思想、情感、心理的文學。是在20世紀初“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影響下,廣泛接受外國文學影響而形成的新興文學。其不僅用現代語言表現現代科學民主思想,而且在藝術形式和表現手法上都對傳統文學進行了革新,建立了新的文學體裁,在敘述角度、抒情方式、描寫手段以及結構組成等方面,都有新的創造。
我國現代文學的主流是人民的文學,集中表現為大大加強了文學與人民群眾的結合,文學與進步社會思潮及民族解放、革命運動的自覺聯系,構成了我國現代文學的基本歷史特點與傳統。此時的文學,以表現普通人民生活、改造民族性格和社會人生為根本任務。
在創作實踐上,我國現代文學中出現了從未有過的徹底反封建的新主題和新人物,普通農民與下層人民,以及具有民主傾向的新式知識分子,成為了文學主人公,充分展示了批判封建舊道德、舊傳統、舊制度以及表現下層人民不幸、改造國民性與爭取個性解放等全新主題。也是通過這些內涵和元素,現代文學對推動歷史進步起到了獨特作用。
我們已經跨入21世紀,今天的歷史狀況和時代主題與現代文學的成長背景存在巨大差異,但文學表現人物、反映社會、推動進步的主旨并沒有改變,在此背景下,我們非常有必要重溫現代文學的經驗,吸取其有益的因素,開創我們新世紀的文學春天。我們編選《中國書籍文學館。大師經典》叢書,精選魯迅、郁達夫、聞一多、徐志摩、朱自清、蕭紅、夏丐尊、鄒韜奮、魯彥、梁遇春、戴望舒、鄭振鐸、廬隱、許地山、石評梅、李叔同、朱湘、林徽因、蘇曼殊、章衣萍等我國現代著名作家的文學作品,正是為了向今天的讀者展示現代文學的成就,讓當代文學在與現代文學的對話中開拓創新,生機盎然。因為這些著名作家都是我國現代文學的開拓者和各種文學形式的集大成者,他們的作品來源于他們生活的時代,包含了作家本人對社會、生活的體驗與思考,影響著社會的發展進程,具有永恒的魅力。
中國書籍出版社
2014年1月
精彩頁(或試讀片斷)
我的鄰居們
我剛剛從汶林路的一個朋友家里,遷居到現在住的地方時,覺得很高興;因為有了兩個房間,一做臥室,一做書室,顯得寬敞得多了;二則,我的一部分的書籍,已經先行運到這里,可讀可看的東西,頓時多了幾十倍,有如貧兒暴富;不像在汶林路那里,全部的書,只有兩只藤做的書架,而且還放不滿。這個地方是上海最清靜的住宅區。四周圍都是蔬圃,時時可見農人們翻土、下肥、播種;種的是麥子、珍珠米、麻、棉、菠菜、卷心菜以及花生等等。有許多樹林,垂柳尤多,春天的時候,柳絮在滿天飛舞,在地上打滾,越滾越大。一下雨,處處都是蛙鳴。早上一起身,窗外的鳥聲仿佛在喧鬧。推開了窗,滿眼的綠色。一大片的窗是朝南的,一大片的窗是朝東的,太陽光很早的便可以曬到,冬天不生火也不大嫌冷。我的書桌,放在南窗下面,總有整整的半天,是曬在太陽光下的。有時,看書看得久了,眼睛有點發花發黑。讀倦了的時候,出去走走,總在田地上走,異常的冷僻,不怕遇見什么熟人。我很滿足,很高興的住著。
正門正對著一家巨廈的后門。那時,那所巨廈還空無人居,不知是誰的。四面的墻,特別的高,墻上裝著鐵絲網,且還通了電。究竟是誰住在那里呢?我常常在納罕著,但也懶得去問人。
有一天早上,房東同我說:“到前面房子里去看看好么?”
我和他們,還有幾個孩子,一同進了那家的后門。管門人和我的房東有點認識,所以聽任我們進去。一所英國的鄉村別墅式的房子,外墻都用粗石砌成,但現在已被改造得不成樣子?;▓@很大,也是英國式的,但也已部分的被改成日本式的?;ú莶簧伲€有一個小池塘,無水,頗顯得小巧玲瓏,但在小假山上卻安置了好些廉價的瓷鵝之類的東西,一望即知其為“暴發戶”之作風。
盆栽的紫藤,生氣旺盛,最為我所喜,但可知也是日本式的東西。
正宅里布置得很富麗堂皇,但總覺得“新”,有一股無形的“觸目”與觸鼻的油漆氣味。
“這到底是誰的住宅呢?”我忍不住的問道,孩子們正在草地上玩,不肯走。
房東道:“我以為你已經知道了。這是周佛海的新居,去年向英國人買下的,裝修的費用,倒比買房的錢花得還多?!?br data-filtered="filtered"/> 過了幾個月,周佛海搬進宅了,整夜的燈火輝煌,笙歌達旦,我被吵鬧得不能安睡。我向來喜歡早睡,但每到晚上九、十點鐘,必定有胡琴聲和學習京戲的怪腔送到我房里來。恨得我牙癢癢的,但實在無奈此惡鄰何!
更可恨的是,他們搬進了,便要調查四鄰的人口和職業;我們也被調查了一頓。
我的書房的南窗,正對著他們的廚房,整天整夜的在做菜燒湯,煙囪里的煤煙,常常飛撲到我書桌上來。拂了又拂,終是煙灰不絕,弄得我不敢開窗。我現在不能不懊悔擇鄰的不謹慎了。
“一二·八”太平洋戰爭起來后,我的環境更壞了。四周圍的英美人住宅都空了起來,他們全都進了集中營。隔了幾時,許多日本人又搬了進來。他們男人大都是穿軍裝的,還有保甲的組織,防空的練習,吵鬧得附近人家,個個不安。在防空的時候,他們干涉鄰居異常的兇狠,時時有被打的。有時,我晚上回家,曾被他們用電筒光狠狠的照射著過。
有一天,廚房的燈光忘了關,也被他們狠狠的敲門打窗的罵了一頓過。
一個早晨,太陽光很好,出去走走,恰遇他們在練習空防。路被阻塞不通,只好再回過來。
說到道路,那又是一個厄運。本來有一條道路,可以直達大道,到電車站很近便。自從周佛海搬來后,便常常被阻塞。日本人搬來后,索性的用鐵絲網堵死了。我上電車站,總要繞了一個大圈,多花上十分鐘的走路工夫。
勝利以后,鐵絲網不知被誰拆去了。我以為從此可以走大道了,不料又有什么軍隊駐扎在小路上看守著,不許人走過。交涉了幾回也沒用,只好仍舊吃虧,改繞大圈子走。
和敵偽的人物無心的做了鄰居,想不到也會有那么多的痛苦和麻煩。
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