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頁數:354頁
- 開本:16開 精裝
- 出版社:中國書籍
- ISBN:9787506839334
- 作者:郁達夫
導語
《中國書籍文學館·大師經典》叢書,精選魯迅、郁達夫、聞一多、徐志摩、朱自清、蕭紅、夏丐尊、鄒韜奮、魯彥、梁遇春、……等我國現代著名作家的文學作品,正是為了向今天的讀者展示現代文學的成就,讓當代文學在與現代文學的對話中開拓創新,生機盎然。因為這些著名作家都是我國現代文學的開拓者和各種文學形式的集大成者,他們的作品來源于他們生活的時代,包含了作家本人對社會、生活的體驗與思考。這本《郁達夫精品選(精)》就是其中一本,本書主要精選匯編了他的散文、小說等作品。
內容提要
郁達夫是我國20世紀初最活躍的作家之一,他在小說、散文、舊體詩詞以及評論方面都有佳作。他的小說創作對傳統道德觀念提出了挑戰,并且首創了自傳體小說抒情浪漫的形式,對一代作家產生了深刻影響。這本《郁達夫精品選(精)》精選匯編了他的經典作品,如《沉淪》、《蔦蘿行》等。
作者簡介
郁達夫(1896-1945),原名郁文,字達夫,浙江富陽人。1922年3月,畢業于東京帝國大學。1923年至1926年間先后在北京大學、武昌師大、廣東大學任教。1926年后,主持創造社出版部工作,主編《創造月刊》、《洪水》半月刊,發表了《小說論》、《戲劇論》等大量文藝論著。1928年在魯迅的支持下,主編《大眾文藝》。1936年任福建省府參議。1938年,赴武漢參加軍委會政治部第三廳的抗日宣傳工作,并在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成立大會上當選為常務理事。1938年12月至新加坡,主編《星洲日報》等報刊副刊。1945年8月29日,在蘇門答臘失蹤(后來默認1945年為其卒年),終年四十九歲。代表作有《沉淪》、《故都的秋》、《春風沉醉的晚上》、《過去》、《遲桂花》等。
目錄
小說
銀灰色的死
沉淪
茫茫夜
采石磯
蔦蘿行
春風沉醉的晚上
薄奠
微雪的早晨
遲桂花
散文
還鄉記
給一位文學青年的公開狀
楊梅燒酒
志摩在回憶里
釣臺的春晝
江南的冬景
小春天氣
蘇州煙雨記
馬六甲記游
故都的秋
花塢
飲食男女在福州
懷魯迅
西溪的晴雨
海上
杭州
北國的微音
一個人在途上
杭江小歷紀程
臨平登山記
雁蕩山的秋月
我的夢,我的青春!
書塾與學堂
寂寞的春朝
過富春江
雨
北平的四季
福州的西湖
半日的游程
前言
我國現代文學是指用現代文學語言與文學形式,表達現代中國人思想、情感、心理的文學。是在20世紀初“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影響下,廣泛接受外國文學影響而形成的新興文學。其不僅用現代語言表現現代科學民主思想,而且在藝術形式和表現手法上都對傳統文學進行了革新,建立了新的文學體裁,在敘述角度、抒情方式、描寫手段以及結構組成等方面,都有新的創造。
我國現代文學的主流是人民的文學,集中表現為大大加強了文學與人民群眾的結合,文學與進步社會思潮及民族解放、革命運動的自覺聯系,構成了我國現代文學的基本歷史特點與傳統。此時的文學,以表現普通人民生活、改造民族性格和社會人生為根本任務。
在創作實踐上,我國現代文學中出現了從未有過的徹底反封建的新主題和新人物,普通農民與下層人民,以及具有民主傾向的新式知識分子,成為了文學主人公,充分展示了批判封建舊道德、舊傳統、舊制度以及表現下層人民不幸、改造國民性與爭取個性解放等全新主題。也是通過這些內涵和元素,現代文學對推動歷史進步起到了獨特作用。
我們已經跨入21世紀,今天的歷史狀況和時代主題與現代文學的成長背景存在巨大差異,但文學表現人物、反映社會、推動進步的主旨并沒有改變,在此背景下,我們非常有必要重溫現代文學的經驗,吸取其有益的因素,開創我們新世紀的文學春天。我們編選《中國書籍文學館。大師經典》叢書,精選魯迅、郁達夫、聞一多、徐志摩、朱自清、蕭紅、夏丐尊、鄒韜奮、魯彥、梁遇春、戴望舒、鄭振鐸、廬隱、許地山、石評梅、李叔同、朱湘、林徽因、蘇曼殊、章衣萍等我國現代著名作家的文學作品,正是為了向今天的讀者展示現代文學的成就,讓當代文學在與現代文學的對話中開拓創新,生機盎然。因為這些著名作家都是我國現代文學的開拓者和各種文學形式的集大成者,他們的作品來源于他們生活的時代,包含了作家本人對社會、生活的體驗與思考,影響著社會的發展進程,具有永恒的魅力。
中國書籍出版社
2014年1月
精彩頁(或試讀片斷)
茫茫夜
一
一天星光燦爛的秋天的早上,大約時間總在十二點鐘以后了,靜寂的黃浦灘上,一個行人也沒有。街燈的灰白的光線,散射在蒼茫的夜色里,烘出了兒處電桿和建筑物的黑影來。道旁尚有二三乘人力車停在那里,但是車夫好像已經睡著了,所以并沒有什么動靜。黃浦江中停著的船上,時有一聲船板和貨物相擊的聲音傳來,和遠遠不知從何處來的汽車車輪聲合在一處,更加形容得這初秋深夜的黃浦灘上的寂寞。在這沉默的夜色中,南京路口灘上忽然閃出了幾個纖長的黑影來,他們好像是自家恐懼自家的腳步聲的樣子,走路走得很慢。他們的話聲亦不很高,但是在這沉寂的空氣中,他們的足音和話聲,已經覺得很響了。
“于君,你現在覺得怎么樣?你的酒完全醒了么?我只怕你上船之后,又要吐起來。”
講這一句話的,是一個十九歲前后的纖弱的青年,他的面貌清秀得很。他那柔美的眼睛,和他那不大不小的嘴唇,有使人不得不愛他的魔力。他的身體好像是不十分強,所以在微笑的時候,他的蒼白的臉上,也脫不了一味悲寂的形容。他講的雖然是北方的普通話,但是他那幽徐的喉音,和宛轉的聲調,竟使聽話的人,辨不出南音北音來。被他叫做“于君”的,是一個二十五六歲的青年,大約是因為酒喝多了,頰上有一層紅潮,同薔薇似的罩在那里。眼睛里紅紅浮著的,不知是眼淚呢還是醉意,總之他的眉間,仔細看起來,卻有些隱憂含著,他的勉強裝出來的歡笑,正是在那里形容他的愁苦。他比剛才講話的那青年,身材更高,穿著一套藤青的嗶嘰洋服,與剛才講話的那青年的魚白大衫,卻成了一個巧妙的對稱。他的面貌無俗氣,但亦無特別可取的地方。在一副平正的面上,加上一雙比較細小的眼睛,和一個粗大的鼻子,就是他的肖像了。由他那二寸寬的舊式的硬領和紅格的領結看來,我們可以知道他是一個富有趣味的人。他聽了青年的話,就把頭向右轉了一半,朝著了那青年,一邊伸出右手來把青年的左手捏住,一邊笑著回答說:“謝謝,遲生,我酒已經醒了。今晚真對你們不起,要你們到了這深夜來送我上船。”
講到這里,他就回轉頭來看跟在背后的兩個年紀大約二十七八的青年,從這兩個青年的洋服年齡面貌推想起來,他們定是姓于的青年修學時代的同學。兩個中的一個年長一點的人聽了姓于的青年的話,就搶上一步說:“質夫,客氣話可以不必說了。可是有一件要緊的事情,我還沒有問你,你的錢夠用了么?”
姓于的青年聽了,就放了捏著的遲生的手,用右手指著遲生回答說:“吳君借給我的二十元,還沒有動著,大約總夠用了,謝謝你。”
他們四個人——于質夫吳遲生在前,后面跟著二個于質夫的同學.是剛從于質夫的寓里出來,上長江輪船去的。
橫過了電車路,沿了灘外的冷清的步道走了二十分鐘,他們已經走到招商局的輪船碼頭了。江里停著的幾只輪船,前后都有幾點黃黃的電燈點在那里。從黑暗的堆棧外的碼頭走上了船,招了一個在那里假睡的茶房,開了艙里的房門,在第四號官艙里坐了一會,于質夫就對吳遲生和另外的兩個同學說:“夜深了,你們可先請回去,諸君送我的好意,我已經謝不勝謝了。”
吳遲生也對另外的兩個人說:“那么你們請先回去,我就替你們做代表吧。”
于質夫又拍了遲生的肩說:“你也請同去了吧。使你一個人回去.我更放心不下。”
遲生笑著回答說:“我有什么要緊,只是他們兩位,明天還要上公司去的,不可太睡遲了。”
質夫也接著對他的兩位同學說:“那么請你們兩位先回去,我就留吳君在這兒談吧。”
送他的兩個同學上岸之后,于質夫就拉了遲生的手回到艙里來。原來今晚開的這只輪船,已經舊了,并且船身太大,所以航行頗慢。因此乘此船的乘客少得很。于質夫的第四號官艙,雖有兩個艙位,單只住了他一個人。他拉了吳遲生的手進到艙里,把房門關上之后,忽覺得有一種神秘的感覺,同電流似的,在他的腦里經過了。在電燈下他的肩下坐定的遲生,也覺得有一種不可思議的感情發生,盡俯著首默默地坐在那里。質夫看著遲生的同蠟人似的臉色,感情竟壓止不住了,就站起來緊緊的捏住了他的兩手,對面對的對他幽幽的說:“遲生,你同我去吧。你同我上A地去吧。”P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