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oporn成人-久久综合久久伊人-色欧美在线视频-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快鸭|www.yoyo521.com

蘇曼殊精品選(精)

導語    蘇曼殊是一個多才多藝的作家。他精通中、日、英、梵等幾種語言。在小說、詩歌、散文、繪畫等領域,他都取得很大成績。他的小說大多膾炙人口,多以戀愛悲劇為題材,纏綿悱惻,委婉動人,在心理描寫和景物描寫方面有許多獨到之處。《斷鴻零雁記》是他小說的代表之作。     《蘇曼殊精品選(精)》匯集了蘇曼殊小說、散

39.80原價¥49.80元
庫存 10000
  • 頁數:352頁
  • 開本:16開 精裝
  • 出版社:中國書籍
  • ISBN:9787506839280
  • 作者:蘇曼殊

導語

    蘇曼殊是一個多才多藝的作家。他精通中、日、英、梵等幾種語言。在小說、詩歌、散文、繪畫等領域,他都取得很大成績。他的小說大多膾炙人口,多以戀愛悲劇為題材,纏綿悱惻,委婉動人,在心理描寫和景物描寫方面有許多獨到之處。《斷鴻零雁記》是他小說的代表之作。 
    《蘇曼殊精品選(精)》匯集了蘇曼殊小說、散文、詩歌所有代表之作。謹以此編紀念上世紀初那個終生漂泊無依的苦魂,愿讀者開卷有益。

內容提要

    蘇曼殊寫過《無題詩三百首》,后存者101首,絕大部分是七言絕句。蘇曼殊的小說也很聞名。他一生共寫小說7種,其中《人鬼記》已散佚,流傳下來的有《斷鴻零雁記》、《天涯紅淚記》、《繹紗記》、《焚劍記》、《碎簪記》、《非夢記》等6種。另有《慘世界》一種,名為翻譯法國雨果的《悲慘世界》,實則三分之二的篇幅出自蘇曼殊的創作,所以也應算作蘇曼殊的作品。蘇曼殊又是我國近代較早的翻譯家之一。他精通日文、梵文、英文、法文,除翻譯過雨果的《悲慘世界》外,還譯過《拜倫詩選》和印度小說《娑羅海濱遁跡記》。他還是一個知識淵博的學者,編撰過《梵文典》、《初步梵文典》、《梵書摩多體文》、《埃及古教考》、《漢英辭典》、《英漢辭典》、《粵英辭典》等多種專著。這本《蘇曼殊精品選(精)》主要精選匯編了他的詩歌、散文、隨筆、小說等作品。

作者簡介

    蘇曼殊(1884~1918)原名戩,字子谷,學名元瑛,法名博經,法號曼殊,筆名印彈、蘇湜。廣東香山人。他一生能詩擅畫,通曉日文、英文、梵文等多種文字,可謂多才多藝,在詩歌、小說等多個領域皆取得了一定成就。他的詩風清艷明秀,別具一格,在當時影響甚大,是我國近代有名的作家、詩人、翻譯家。 
    1884年,蘇曼殊生于日本橫濱,父親是廣東茶商,母親是日本人。1902年,他在日本東京加入留日學生組織的革命團體青年會。1903年,他加入拒俄義勇隊。同年,他歸國任教于蘇州吳中公學,后來到上海參加《國民日日報》工作。不久后,他在惠州出家為僧。1904年,他南游暹羅、錫蘭,學習梵文。 
    1906年夏,蘇曼殊被著名漢學家劉光漢邀請到蕪湖皖江中學、安徽公學執教,與在日本時的舊友陳獨秀相遇。同年,他與陳獨秀東渡日本省親未遇。他歸國后仍執教于蕪湖皖江中學,并與清代書法家鄧石如之曾孫著名教育家鄧繩侯相識,結下筆墨之誼。他離開蕪湖后與之常有詩畫往來。 
    1907年,蘇曼殊在日本與幸德秋水等組織亞洲和親會,公開打出“反抗帝國主義”的主旨。同年,他和著名作家魯迅等人籌辦文學雜志《新生》,但沒有成功。1909年,他再度南游,任教于爪哇中華學堂。1909年,南社成立后,他也很快加入,并成為該社的著名作家。 
    辛亥革命后歸國,蘇曼殊參加上海《太平洋報》工作。1913年,他發表《反袁宣言》,歷數袁世凱竊國的罪惡。1918年5月2日,他在上海病逝,年僅34歲。 
    蘇曼殊具有多方面的才能,詩、文、小說、繪畫無不精通。尤其以詩的影響最大,故有“詩僧”之稱。他的詩風格別致,自成一家。抒情則纏綿悱惻,千回百轉,狀物則形象逼真,歷歷如見,寫人則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他的詩作后存約百首,多數為七絕,內容多是感懷之作,這種傾向在辛亥革命后詩作中體現得尤為明顯。在藝術上他受唐代詩人李商隱的影響,詩風幽怨凄惻,彌漫著自傷身世的無奈與感嘆,其中的《東居雜詩》《何處》等皆是這類詩的代表。

目錄

詩歌
  短詩(三十四)
  柬金鳳兼示劉三(二首)
  本事詩(十首)
  調箏人將行,出綃屬
  繪《金粉江山圖》
  題贈二絕
  過若松町
  有感示仲兄(二首)
  失題(二首)
  步元韻敬答云上人(三首)
  東居(十九首)
  吳門(十一首)
  海上(八首)
  以詩并畫
  留別湯國頓(二首)
散文
  《梵文典》自序
  《文學因緣》自序
  《潮音》跋
  《雙枰記》序
  送鄧、邵二君序
  《秋瑾遺詩》序
  《曼殊畫譜》序
  《梵文典》啟事
  儆告十方佛弟子啟
  燕影劇談
  燕子龕隨筆
  女杰郭耳縵
  嗚呼廣東人
  海哥美爾氏名畫贊
  露伊斯·美索爾遺像贊
  南洋話
  馮春航談
  華洋義賑會觀
  討袁宣言
  碧伽女郎傳
小說
  斷鴻零雁記
  絳紗記
  焚劍記
  碎簪記
  非夢記
  天涯紅淚記
書信
  復劉三(8月·東京)
  復劉三(10月21日·上海)
  致劉三(11月28日·上海)
  復劉三(12月4日·上海)
  致劉三(10月11日·南京)
  致劉三(11月14日·南京)
  致鄧秋枚、蔡哲夫(3月·東京)
  致劉三(5月20日·東京)
  致劉三(5月26日·東京)
  致劉三(5月29日·東京)
  致劉三(6月7日·東京)
  致高天梅(6月8日·爪哇)
  復羅弼·莊湘(7月18日·上海)
  復蕭公(4月·上海)
  復某君(8月·日本)
  復某公(6月22日·盛澤)
  復柳亞子(1月23日·東京)
  復劉半農(12月10日·杭州)
  復劉半農(12月17日·杭州)
  復柳亞子(5月·日本)
題畫·題照
  題《參拜衡山圖》
  題《長松老衲圖》
  題《白馬投荒圖》(一)
  題《白馬投荒圖》(二)
  題《清秋弦月圖》
  題《寄鄧繩侯豎幅》
  題《臥處徘徊圖》
  題《悼故友念安圖》
  題《白馬古寺圖》(一)
  題《白馬古寺圖》(二)
  題《潼關圖》(一)
  題《潼關圖》(二)
  題《聽鵑圖》(一)
  題《聽鵑圖》(二)
  題《華羅勝景圖》
  題《百助照片》寄包天笑
譯著
  慘世界
  《沙恭達羅》頌
  星耶峰耶俱無生
  去燕
  冬日
  答美人贈束發□帶詩
  去國行
  贊大海
  哀希臘

前言

    我國現代文學是指用現代文學語言與文學形式,表達現代中國人思想、感情、心理的文學。是在20世紀初“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影響下,廣泛接受外國文學影響而形成的新興文學。其不僅用現代語言表現現代科學民主思想,而且在藝術形式與表現手法上都對傳統文學進行了革新,建立了新的文學體裁,在敘述角度、抒情方式、描寫手段以及結構組成等方面,都有新的創造。
    我國現代文學的主流是人民的文學,集中表現為大大加強了文學與人民群眾的結合,文學與進步社會思潮及民族解放、革命運動的自覺聯系,構成了我國現代文學的基本歷史特點與傳統。此時的文學,以表現普通人民生活、改造民族性格和社會人生為文學根本任務。
    在創作實踐上,我國現代文學中出現了從未有過的徹底反封建的新主題和新人物,普通農民與下層人民,以及具有民主傾向的新式知識分子,成為了文學主人公,充分展示了批判封建舊道德、舊傳統、舊制度以及表現下層人民不幸、改造國民性與爭取個性解放等全新主題。也是通過這些內涵和元素,現代文學對推動歷史進步起到了獨特作用。
    我們剛剛跨人21世紀,今天的歷史狀況和時代主題與現代文學的成長背景存在巨大差異,但文學表現人物、反映社會、推動進步的主旨并沒有改變,在此背景下,我們非常有必要重溫現代文學的經驗,吸取其有益的因素,開創我們新世紀的文學春天,我們編輯《中國書籍文學館。大師經典》叢書,精選魯迅、郁達夫、聞一多、徐志摩、朱自清、蕭紅、夏丐尊、鄒韜奮、魯彥、梁遇春、戴望舒、鄭振鐸、廬隱、許地山、石評梅、李叔同、朱湘、林徽因、蘇曼殊、章衣萍等我國現代著名作家的文學作品,正是為了向今天的讀者展示現代文學的成就,讓當代文學能在與現代文學對話中開拓創新,生機盎然。因為這些著名作家都是我國現代文學的開拓者和各種文學形式的集大成者,他們的作品來源于他們生活的時代,包含了作家本人對社會、生活的體驗與思考,影響著社會的發展進程,具有永恒的魅力。
    中國書籍出版社
    2014年1月

精彩頁(或試讀片斷)

    淆灘之歲,天下大亂,燕影生以八月二十一日倉皇歸省。平明,辭高等學堂。諸生咸返鄉間,堂中惟余工役輩集廚下,蹙蹙不安,知有非常之禍。街上不通行旅,惟見亂兵攢刃蹀躞,生盡棄書簏,促步出城。至小南門,童謠云:“職方賤如狗,將軍滿街走。”心知不祥。生既登舟,舟中人咸掬萬愁于面,蓋自他方避難而來,默不一語,輒相窺望。時有卜者為人言休咎,生靜立人叢中,心儀卜者俊邁有風;卜者亦數目生,似欲有言而弗言。忽而城內炮聲不斷,舟中人始大嘩,或有掩淚無言者。舟主是英吉利人,即令啟舷。舟行可數里,生回注城樓之上,黑煙突突四起。是日天氣陰晦,沿途風柳飄蕭。生但默禱天帝釋庇佑,平安到家,拜仁慈母氏,世亂本屬司空見慣也。
    亡何,生既寧家,生之慈母方制重九糕,女弟制飛鸞餅子,母見生,大喜,曰:“謝上蒼佑吾兒無恙,果歸矣!”即傳言侍女陳晚膳,生視之,紅豆飯也。母言:“今日為重九佳節,家中食羅目侯羅飯,年年如此。”飯后,女弟問生亂事甚煩。生垂涕日:“嗟夫!四維不張,生民涂炭,寧有不亡國者?今吾但知奉承阿母慈祥顏色可耳。”
    一日,母命游圣恩寺。——圣恩寺者,古詩也。旁午,道出碧海,憩夕陽樓,觀濤三日。復徑西北,涉二小水,不復知遠近矣。忽至一處,湖水周環新柳,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更前,則為山谷。生習謂人間無此清逸,徘徊流盼,微聞異音如鳴環佩。母云:“大有景處,昔人稱‘彈箏谷’,殆指此歟?”生解騎,扶將母氏,賃漁莊居焉。時為暮春,猶帶微寒,斜月窺簾,花香積水。生乍聽疏籬之外,有人低詠日:“石龜尚懷海,我寧亡故鄉?”生審此聲凄麗,必出自女子,心生怪異。
    翌日,天朗無云,湖水澄碧。生辭母氏出廬,縱步所之,仰望前面山脈,起伏曲折,知游者罕至。湖之西,古榕甚茂,可數百年物也。生就林外窺之,見飛泉之下,有石梁通一空冥所在,生喜,徐徐款步,不覺穿榕林而出,水天彌望,生不知其為湖為海。讀吾書者思之:夫人遭逢世變,豈無江湖山藪之思?況復深于患憂如生者!生凝佇,覺盈眸寂樂,沾戀不去。忽隱約中,見高柳之下,有老人踞石行漁,神采英毅,惟老態若驪龍矣,因迤邐就老人之側,微叩之日:“叟之漁,漁者之漁,抑隱者之漁?可得聞乎?”老人聞言,始舉首矚生,自顱及踵,少須,答日:“善哉,客之問也!無思無慮,縱意所如,漁者之漁,老夫未能也。若夫姜尚父、嚴子陵,名垂青史,后世賢之,此隱者之漁;夫隱者固非釣漁而釣名耳,老夫何與焉?”老人言至此,收拾釣竿,以手指南岸樹林示生日:“老夫居是問,歷十余年。路不拾遺,夜不閉戶,談話不過農夫田父。老夫觀客玄默有儀,無誘慕于世偽者,客其一塵游屐乎?”生恭謹答日:“小子既入仙鄉,此生難得,今叟見招,敢不如命?”
    生隨老人行,山角凡四轉,泉水激石,泠泠作響,既見柳岸,復行半里。得板橋。老人笑面生日:“至矣。”言訖,又導生行。板橋渡已,乃過竹圍,人老人茅屋矣。老人命生坐,言日:“吾女當來見客。客了無凡骨,可為吾友。”生重復致謝老人厚遇。老人既出菜圃,生見竹壁懸爛劍一柄,幾上奇石如斗大,外無他物。忽爾,老人攜其女人,修臂下垂,與生為禮。生正視之,密發虛鬟,非同凡艷。生問老人姓氏,并是地何名,老人都不答,但搖其首。久之,詢生奚得至此,生一一告以故,老人甚欣歡。少選,老人之女捧果以進,置石幾上。果丹色,大于雞子,生所未見,詢之老人,老人日:“碩果,此土終歲產之。客食十枚,可盡日無饑渴,老夫數枚足矣。”生剝果啖之,香甜凝舌,中有實一粒如豆。老人云:“此核可為藥,用治外傷。”食果畢,老人為生談者,均劍術家言,蟬聯不覺日暮,生請告辭,歸慰慈母。老人起立日:“且慢,吾女當以舴艋送子,吾女亦宿鄰岸姨家。子明日請再臨存,或客吾許,可乎?”生以母氏同來,因約老人以明日再行奉謁。老人佇立岸上,女領生登舟,舟小如芥,既左出,始不見老人顏色。時日落崦嵫,微風送棹。生自念如是風光中,得如是名姝垂青。復感老人情極真樸,以為天壤間安得如是境域?實令生無從著思。猛憶老人垂綸之際,面帶深憂極恨之色,意者老人其任俠之流歟?生此時心事乃如潮涌,于是正襟危坐,徑問女日:“名姝何姓?地是何名?望有以見教也。”女赧然良久,嚶然而呻日:“吾稟老父之命,未能遽答先生,幸先生容之。老父固有隱懷。先生善人,異日或有以奉述于先生之前耳。昨日馬上郎君,投止姨氏鄰家,非先生也耶?”生日:“誠不慧也。不慧奉母游名剎,不圖失道至此,然母氏正樂是間風物。敢問名姝,昨日黃昏,何人誦陸機詩句者?名姝其或識斯人否?”女聞生言,低首無語。生視女雙渦已泛淡紅,復視女兩手瑩潔如雪,襯以蔚藍天色,殆天仙也。生自省唐突,乃回視前岸,漁燈三五,母氏已立堤畔。生啟女日:“余母望余久,敬謝名姝棹我歸來,不然,吾步行,母氏遲余矣。”女無言,但微哂。
    此燕影生第一次與絕代名姝晉接之言,即亦吾書發凡也。
    P198-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