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本:16
- 出版社:煤炭工業出版社
- ISBN:9787502053949
- 作者:圣埃克蘇佩里 (作者), 黃梅 (譯者)
編輯推薦
圣埃克蘇佩里所著的《小王子(無障礙閱讀新課標新閱讀)》是一部詩情洋溢的童話,是法國作家圣埃克蘇佩里為大人們寫的童話故事,但卻深受小讀者的喜愛,因為,所有的大人曾經都是孩子。作品以純凈的語言寫出人類的孤獨寂寞及飄忽不定的命運,對真善美予以熱情謳歌。
作品以純凈的語言寫出人類的孤獨寂寞及飄忽不定的命運,對真善美予以熱情謳歌。
媒體推薦
一本好書是燈塔,引航孩子在黑暗中前行;一本好書是太陽,溫暖孩子成長的道路。好書能幫助孩子發現前方,并引領他們走向前方。
——曾文軒,北大教授
培養孩子從小閱讀的習慣,時間久了,就會變成一種信念,這對孩子的精神成長起著重要的作用。從閱讀中孩子不僅獲得新的經驗,而且在這個過程中豐富、改造了自我,這會讓孩子受益終生。
——蘇立康,中國教育學會
讀到一本好書,就如同邂逅一位偉大的老師。這位老師會將文學的種子埋在孩子的心里,生根、發芽,最終長成一棵參天大樹。
——竇桂梅,清華大學附屬小學校長
閱讀可以提高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使孩子在閱讀中思路清晰,在此基礎上,也提升了分析能力和鑒賞能力。
——王大績,語文教育專家
作者簡介
作者:(法)圣埃克蘇佩里 譯者:黃梅
安東尼·德·圣埃克蘇佩里,1900年6月29日生于法國里昂市,飛行家、作家。代表作品有童話《小王子》(1943),被譽為“閱讀率僅次于《圣經》的最佳書籍”。其他作品還有小說《南方郵航》、《夜航》、《人類的大地》、《堡壘》、《云上的日子》、《空軍飛行員》、《要塞》等。
作為一位同時兼有飛行員身份的作家,圣埃克蘇佩里不是第一個描寫航空的作家,卻是第一個從航空探索人生與文明的作家。他的《夜航》和《人類的大地》初次出版時,書中的那些雄奇壯麗的情景,使讀者感到耳目一新、驚心動魄。圣埃克蘇佩里的作品可以說是他一生的思想寫照與行動實錄。然而,圣埃克蘇佩里不滿足于只描寫孤懸于滿天亂云之中與高山、海洋和風暴的生死角逐。他從高空中發現人類只是生存在一個大部分是山、沙、鹽堿地和海洋組成的星球上,生命在上面只是像瓦礫堆上的青苔,稀稀落落地在夾縫中滋長;文明像夕陽余輝似的脆弱,火山爆發、海陸變遷、風沙都可以使它毀滅無遺。圣埃克蘇佩里認為:人生歸根結底不是上帝賜予的一件禮物,而是人人要面臨的一個問題。人的價值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后天獲得的。
目錄
小王子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十六
十七
十八
十九
二十
二十一
二十二
二十三
二十四
二十五
二十六
二十七
戰機飛行員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十六
十七
十八
十九
二十
二十一
二十二
二十三
二十四
二十五
二十六
二十七
二十八
序言
作者簡介
圣埃克蘇佩里,1900年6月29日出生于法國里昂,在姨媽家度過童年,后去瑞士讀中學。回國后,他成了一名空軍戰士。1921—1923年,圣埃克蘇佩里在法國空軍中服役。他熱衷于文學,從未停止過寫作,作品有《南線班機》(1930)、《夜航》(1931)等等。
1939年德國法西斯入侵法國,圣埃克蘇佩里要求入伍,鑒于他曾多次受傷,醫生認為他不能再入伍參戰。但是,他堅決要求入伍,終于被編入空軍偵察大隊。他退役后,只身流亡美國。在美國期間,他繼續從事寫作,1940年發表了《戰斗飛行員》,1943年發表了《給一個人質的信》,還有《小王子》。1943年,他強烈要求回到了法國在北非的抗戰基地阿爾及爾,考慮到他的身體和年齡狀況,上級只同意他執行五次飛行任務,他卻要求飛八次。1944年7月31日上午,他執行第八次飛行任務,卻從此再也沒有回來過。當時,他年僅44歲。
內容提要
這是一個凄美的故事,飛行員“我”因為飛機出了故障,被迫降落在遠離人煙的撒哈拉沙漠上。這時一位神秘的小男孩出現了,執拗地請“我”給他畫一只綿羊。他就是小王子,純潔、憂郁,來自太陽系中某個不為人知的小行星,愛提問題,對別人的問題卻從不作答。在攀談中小王子的秘密逐漸揭開了,他是因為與他美麗而驕傲的女朋友玫瑰發生了感情糾葛才負氣出走的。他在各星球中漫游,分別造訪了國王、自負的人、酒鬼、商人、掌燈人和地理學家的星球,最后降臨到地球上,試圖找到疏解孤獨和痛苦的良方。小王子結識了狐貍,同狐貍建立了友誼,也從狐貍那里學到了人生的真諦。他決定回到他的玫瑰那里去,但是他的軀殼是難以帶走的,于是他決定求助于那條30秒鐘內就能置人于死地的毒蛇……
寫作背景
作者創作《小王子》時已過不惑之年,幾次人生大的起伏之后,逐漸走向成熟。從空軍退役后,無論是平淡無聊的推銷員工作還是開辟新航線的驚險刺激,無論是空中郵局繁重危險的飛行任務還是幾次與死神的失之交臂,都成了圣埃克蘇佩里的寶貴人生財富。雖然《小王子》本身只是一部童話,但卻深藏人生的哲理,包含著濃厚的象征意義。
圣埃克蘇佩里的《小王子》也是作者對自己婚姻的反思,他的妻子康蘇羅就是主人公小王子身處異鄉時時牽掛的玫瑰的原型。圣埃克蘇佩里借由這篇童話故事傾吐令人沮喪的婚姻問題,以及外遇的空虛感。小王子離開自己的星球漂流在外,卻時時惦記那朵玫瑰花,正是作者赴美尋求慰藉后,對康蘇羅無時無刻的牽掛。
藝術成就
《小王子》不僅贏得了兒童讀者的追捧,也為成年人所喜愛,作品凝練的語言滲透了作者對人類文明深邃的思索。它所表現出的諷刺與幻想、真情與哲理,使之成為法國乃至世界上最為著名的一部童話小說。
它是獻給所有的孩子和“曾經是孩子”的大人的童話,是一部充滿哲理和智慧的童話。它通過樸素而真誠的語言道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通過永遠充滿童心的小王子的故事對愛、責任和生命逐一闡述。故事的純潔和純凈會使我們的心靈得到凈化、得以回歸。它是永不過時的讀物,人類對自己心靈的審視永不停止,這部書的魅力也不會消失。
文摘
“嗯!嗯!”國王回答道,“那么我命令你忽而打哈欠,忽而……”
他嘟嘟囔囔,顯出有點兒惱怒。
因為國王所要求的主要是保持他的威嚴受到尊敬。他不能容忍不聽他的命令,他是一位絕對的君主。可是,他卻很善良,他下的命令都是有理智的。
他常常說:“如果我叫一位將軍變成一只海鳥,而這位將軍不服從我的命令,那么這就不是將軍的過錯,而是我的過錯。”
小王子靦腆地試探道:“我可以坐下嗎?”
“我命令你坐下。”國王一邊回答,一邊莊重地把他那白底黑花皮袍大襟挪動了一下。
可是小王子感到很奇怪。這么小的行星,國王他對什么進行統治呢?他對國王說:“陛下……請原諒,我想問您……”
國王急忙搶著說道:“我命令你問我。”
“陛下……你統治什么呢?”
國王非常簡單明了地說:“我統治一切。”
“一切?”
國王輕輕地用手指著他的行星和其他的行星,以及所有的星星。
小王子說:“統治這一切?”
“統治這一切。”原來他不僅是一個絕對的君主,而且是整個宇宙的君主。“那么,星星都服從您嗎?”
“那當然!”國王對他說,“它們立即就得服從。我是不允許無紀律的。”
這樣的權力使小王子驚嘆不已。如果掌握了這樣的權力,那么,他一天就不只是看到43次日落,而可以看到72次,甚至100次,或是200次日落,也不必去挪動椅子了!由于他想起了他那被遺棄的小行星,他有點兒傷感。他壯壯膽向國王提出了一個請求:
“我想看日落,請求您……命令太陽落山吧……”
國王說道:“如果我命令一個將軍像一只蝴蝶那樣從這朵花飛到那朵花,或者命令他寫作一個悲劇劇本或者變一只海鳥,而如果這位將軍接到命令不執行的話,那么,是他不對,還是我不對呢?”
“那當然是您不對。”小王子肯定地回答。
“一點兒也不錯,”國王接著說,“向每個人提出的要求應該是他們所能做到的。權威首先應該建立在理性的基礎上。如果命令你的老百姓去投海,他們非起來革命不可。我的命令是合理的,所以我有權要別人服從。”
“那么,我提出的日落呢?”小王子一旦提出一個問題,他是不會忘記的。
“日落嘛,你會看到的。我一定要太陽落山。不過按照我的統治科學,我得等到條件成熟的時候。”
小王子問道:“什么時候才成熟呢?”
國王在回答之前,首先翻閱了一本厚厚的日歷,嘴里慢慢說道:
“嗯!嗯!日落大約……大約……在今晚7點40分的時候!你將看到我的命令一定會被服從的。”
小王子又打起哈欠來了。他遺憾沒有看到日落。他有點兒厭煩了,他對國王說:“我沒有必要再待在這兒了,我要走了。”這位剛剛有了一個臣民而十分驕傲自得的國王說道:“別走,別走,我任命你當大臣。”
“什么大臣?”
“嗯……司法大臣!”
“可是,這兒沒有一個要審判的人。”
“很難說呀!”國王說道。
“我很老了,我這地方又小,沒有放鑾駕的地方。另外,一走路我就累。因此,我還沒有巡視過我的王國呢!”
“噢!可是我已經看過了。”小王子說道,并探身朝星球的那一側看了看,那邊也沒有一個人……
“那么,你就審判你自己呀!”國王回答他說。
“這可是最難的了。審判自己比審判別人要難得多啊!你要是能審判自己,你就是一個真正有才智的人。我隨便在什么地方都可以審判自己,我沒有必要留在這里。”
國王又說:“嗯,嗯,我想,在我的星球上有一只老耗子。夜里,我聽見它的聲音。你可以審判它,不時地判處它死刑,因此它的生命取決于你的判決。可是,你要有節制地使用這只耗子,每次判刑后都要赦免它,因為只有這一只耗子。”
“可是我不愿判死刑,我想我還是應該走。”小王子回答道。
“不行。”國王說。
但是小王子還是想要離開,準備完畢之后,不想使老君主難過,說道:“如果國王陛下想要不折不扣地得到服從,你可以給我下一個合理的命令。比如說,你可以命令我,一分鐘之內必須離開。我認為這個條件是成熟的……”
國王什么也沒有回答。起初,小王子有些猶豫不決。隨后嘆了口氣,就離開了……
“我派你當我的大使。”
國王匆忙地喊道。他擺出威風凜凜的神氣。
小王子在旅途中自言自語地說:“這些大人真奇怪。”P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