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頁數:162頁
- 開本:32開本 平裝
- 出版社:北京少兒
- ISBN:9787530148488
- 作者:張友漁
導語
就算是騎著阿嬤牌單車,也可以擁抱彩色的人生!這個小鎮什么都沒有,連自強號都不愿意停下來。阿丁被送去小鎮,還是因為一個冏到不行的原因……阿丁的老爸因為缺錢,突發奇想跑去搶劫超商,卻馬上被警方逮捕;老媽早就離婚再嫁,沒有多余心力照顧他。無家可回的阿丁,被送去世界上唯一愿意收留他的地方——位于花蓮偏僻小鎮的阿嬤家。悶蛋小鎮果然很悶,空蕩蕩得簡直像個鬼城。全鎮以一個小小的圓環為中心,十字型的主要街道只有兩間銀行、兩間郵局和一間羊羹店。全鎮所有的小吃店只賣一種東西叫做「悶蛋面」,假日就會涌入吃面的觀光客把小鎮塞爆,但平常簡直無聊得快要睡著。然而,在這個鳥不生蛋的地方,一連串不可思議的事情卻發生了……阿丁和紅辣椒車隊的大隊長阿英成了好朋友、認識了邊騎腳踏車邊發出火車鳴笛聲的奇妙人物——光華號、還愛上了隔壁班的漂亮女生華小芬。
請看由張友漁著的兒童長篇小說《悶蛋小鎮》。
內容提要
張友漁著的兒童長篇小說《悶蛋小鎮》講述了:
悶蛋小鎮什么都沒有,連“自強號”列車都不愿意停下來。從大城市來到小鎮阿嬤家的少年阿丁,以為自己來到了世界上最無聊的地方。然而,在這個鳥不生蛋的地方,發生了一連串不可思議的事情……阿丁和紅辣椒車隊的大隊長阿英成了好朋友、認識了小鎮的傳奇人物——光華號,還喜歡上隔壁班的漂亮女生。就在他悶到快要爆炸的時候,另一個中學的單車隊對紅辣椒車隊發來戰帖,挑戰以接力的方式,騎上海拔八百米的赤科山。在此同時,造成警方重傷致死的槍擊要犯悄悄潛入小鎮。阿丁和他的一群好朋友展開了有生以來最驚險刺激的大冒險……
媒體推薦
“擺渡船”帶著孩子從生活的此岸到達文學的彼岸,孩子在生活此岸的內心便可闊大,情調便可浪漫,語言便可優雅。彼岸是為了此岸。
——梅子涵
作者簡介
張友漁,臺灣當代優秀兒童文學作家。玉里高級中學會計統計科畢業,曾任傳播公司文案企劃編劇。獲臺灣省兒童文學創作獎童話類及少年小說類首獎、九歌文教基金會第三屆現代兒童文學獎第一名、高雄市第十七屆文藝獎兒童文學類優秀創作等。
目錄
自序 沒有什么的小鎮?!
第1章 他是不是你爸爸?
第2章 還好,我還有媽媽
第3章 敲擊鍋蓋的聲音
第4章 璞玉的故事
第5章 光華號
第6章 沙漠中的一朵美麗小花
第7章 自強號不想停悶蛋小鎮
第8章 戰帖
第9章 我的悶蛋戀愛
第10章 面包店的怪客
第11章 阿嬤的三輪車
第12章 紅辣椒上路
第13章 監獄里的老爸
第14章 剿匪記
第15章 會長高的悶蛋大橋
克服無聊,尋找平凡生活中的小趣味
林偉信
處處充滿驚奇的冒險之旅
傅林統
人生不悶蛋,像璞玉一樣閃閃發亮
黃秋芳
好多新鮮事,就在自己的家鄉
王玉萍
好山好水不無聊,發掘臺灣小鎮的美好
許慧貞
附錄 真實世界的悶蛋小鎮:玉里
前言
捧起厚厚的漂亮
梅子涵
你已經是一個十多歲的小孩了嗎?那么你應該捧起一本厚厚的文學書了。是的,厚厚的文學書,一個長長、曲折的故事,白天連著黑夜,艱難卻有歌聲嘹亮。
當你捧起,坐下,打開,一頁頁翻動,一章章閱讀,你竟然就很酷很帥,你是那么漂亮了!
因為你捧著了文學。因為你有資格安安靜靜讀一個長長的文學故事。你走進它第一章的白天的門,踏進第二章夜晚的院子,第二十章??最后從一個光榮的勝利、溫暖的團聚、微微惆悵的失去里??走出來。親愛的小孩,你知道這也是一種光榮嗎?文學的文字給了你多么超凡脫俗的溫暖親近。你是在和情感、人格、詩意團聚呢!而這一切,對于一個沒有資格閱讀的小孩和大人,又是多么惆悵的缺喪,如果他們連這缺喪也感覺不到,那么就算是真正的失去了,失去了什么?失去了生命的一個重大感覺,失去了理所當然的生命渴望。
我知道,你會說:“我聽不懂你說的!”可是我確定,你閱讀了一本本厚厚的文學書,閱讀過長篇小說以后,就會漸漸懂了。因為到了那時,你生命的樣子更酷更帥更漂亮了,你閃爍的眼神里滿是明亮。
我真希望我是一個和你一樣的小孩,我就開始捧起一本厚厚的文學書,我要讀長篇小說了!
后記
克服無聊,尋找平凡生活中的小趣味
林偉信(臺灣兒童閱讀學會顧問)
我是土生土長的花蓮人,除了年輕時外出求學,在花蓮居住了超過四十年。讀這本青少年小說讓我有很親切的地域熟悉感,因為,我有親戚、朋友就住在悶蛋小鎮,我也有同學和學生就在當地的中學、小學(包括書中提到的源城小學、三民中學)教書,我也曾經聽過河里“璞玉”的故事,同時,我也有好幾次騎車穿越悶蛋大橋、上赤科山看過金針花,而我更是從小就在小鎮圓環附近的店家吃悶蛋面,一直到現在。但最重要的是,我在花蓮生活了數十年的小鄉鎮,和悶蛋小鎮相比不相上下,有時候也同樣寂靜得讓人有著“悶”與“無聊”的感覺。
由于有這種熟悉的感覺,所以,當我在讀《悶蛋小鎮》時,很佩服作者對于青少年心理的觀察與書寫,因為,書中借著各種趣味性的比喻手法,把一個從繁華的高雄,來到“什么都沒有”“哪里也去不了”的小鎮依親的中學生,內心的無聊與郁悶完全精準地描繪了出來。
但,這本小說不只是在書寫一個慘淡少年悶爆的心情而已,它最精彩的是,作者透過主角逐漸融入悶蛋小鎮的生活過程,帶領青少年了解:生活上的悶或不悶、無聊或不無聊,常常不單只是環境的問題,更是一個人看事情的心態問題。也就是,現實的環境常常不易改變,但我們卻能透過和外在環境(包括人、事、物)的接觸與互動,因為了解,從而調整我們原先看事情的角度,然后,就因為這樣的轉變,很神奇的,我們就會在原本看似平淡無味的生活中重新找到一些新的趣味與意義。就像書中的主角阿丁,當他愿意和悶蛋小鎮的人、事、物接觸,并與他們形成互動、建立關系的同時,阿丁發現自己竟然逐漸改變了對小鎮的刻板印象——他看到先前忽略掉的身旁人、事、物的趣味性,然后,這些小趣味改變了他原先的壞心情,讓“悶”變得不悶了,讓“無聊”變得有趣了。
在這本小說中,另一個非常值得一提的情節,就是作者把一個悶蛋小鎮流傳已久的“璞玉的故事”——一個大家都聽說過、大家都相信“應該為真”“八成為真”但卻沒人親眼目睹的傳說,經由小鎮居民不同的轉述,穿插出現在主角阿丁的生活中。借由小鎮居民對于平淡小鎮僅有的特殊傳奇事跡的講述,讓我們看到“生活的事實”或許平淡,但我們卻可以為自己“平淡的生活”發掘出一些可傳講的“故事性元素”,經由故事性元素的加持來豐富與增添生活中的意義性,讓自己的日子在平淡中尋得一些自我滿足的趣味。就像是一些男生喜歡談他們當兵的故事一樣,他們常借由故事性的敘說,將原本苦悶難耐的兵役義務,傳講成可以對人炫耀的英雄好漢事跡。
而此一情節的安排,讀來也和李安導演的力作《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有異曲同工之妙。劇中主角對于“海難故事”不同內容的敘說、不同人對不同故事版本的選擇與相信,就會產生極為不同的解讀與趣味。 總的來說,這本小說從一個中學生阿丁“觀看”與“融入”悶蛋小鎮的故事,提供了青少年們另一種“觀看”世界的方式,并且帶領青少年從中學習紓解郁悶與無聊生活的另一種可能——在平淡不變的人、事、物中,積極、主動地去幫自己找出生活上的小趣味與新意義,來克服無聊的心情。它確是一本值得推薦給青少年閱讀、思考與討論的精彩小說。
精彩頁(或試讀片斷)
一直沉睡不想醒來的悶蛋小鎮。
很多年后,我又被送回東部的悶蛋小鎮,這回我才真正看清楚小鎮的面貌。如果要用人來形容,那么小鎮就像是一個將全身涂成金色、假裝是一座雕像的表演者,他和小鎮一樣會呼吸,也如小鎮一樣悶蛋。
我在高雄看過一次,那個人把自己全身上下涂成金色,然后站立不動。很多人盯著他瞧,嘴里發出驚嘆,如果你朝他腳前的帽子扔錢,他就會突然醒來,睜開眼睛,像機器人那樣轉動他的頭,擺動他的手腳,表達對你的感謝。我一直盯著他的胸口瞧,他的呼吸很輕很輕,胸口的起伏很小,就像小鎮的呼吸也很輕,輕得像螞蟻在呼吸。
聽說以前的悶蛋小鎮是一個風沙滾滾的地方,風一吹,風沙就鋪天蓋地漫天飛揚,就像西部電影里那些牛仔裝扮的神槍手在沙漠里騎馬追逐,揚起的風沙得花一個上午的時間才會落定。被放在這樣一個連一根草也長不出來的大荒野悶蛋小鎮,能有什么意思呢!
說到那個圓環,還真是宇宙無敵的悶蛋。如果有一天我要寫一本書,書名就要叫《悶蛋大圓環》。阿嬤說以前的圓環很漂亮,有魚有樹,還有一個小噴泉。那時候圓環周圍可熱鬧了,天黑之后有很多人在那里做生意,夏天的時候可以在圓環邊乘涼、聊天。
后來不知是誰出的主意,把好好的圓環打掉,用大理石做了一只好大的怪鳥。從此鎮上就不安寧了,一下這里火災,一下那邊有個大人物死了,圓環周圍更是輪流火災。大家都說是這只丑怪的鳥帶來的災難,于是鎮公所移走了大怪鳥。圓環空蕩蕩了好一陣子,又有人說怎么就這樣讓圓環空著呀!于是鎮公所又重新制作了三只噴水鯉魚。沒多久,有一個地方又發生火災了,又有人說話了,說這鯉魚這么大,放它出來作亂嗎?于是就加了三根石柱鎮壓……
多悶蛋呀!如果外星人要攻打地球,只要在每個小鎮的圓環搞鬼就好了,何必在臭氧層的大洞灑下不明氣體呢?
我年紀還小,才十三歲,就像一棵種在盆栽里的植物,不斷地被搬移,無法決定自己的位置。就像那個悶蛋圓環,無法決定自己的風景。我從來不會隨便付出我的感情,一旦我開始習慣并喜歡上某個地方,就像植物剛剛生了根,老爸卻很快又要逃亡了。他會像拔起一棵樹那樣,將我連根拔起,隨便愛種在哪兒就種在哪兒,從來不管那里的土壤和氣候是不是適合我。
這次老爸闖的禍會讓他在里面關很久吧!希望再見到老爸的時候,我已經成年,那時候我就可以決定自己的位置。
來到小鎮之前,我住在高雄鼓山區一間四十平方米的老舊套房。墻上的壁紙剝落得無一處完整,靠馬路的那面墻還長著一叢一叢灰白色的霉菌,乍看,就像沒有人住的鬼屋。老爸總是這么說:“干嗎費心整理呀!我們很快就要搬家了。”家里擺設簡單,一張大床墊、一張藤椅、一張餐桌、一個塑膠衣櫥、一臺房東留下來的電視機,以及一間向陽的廚房。那是我和老爸的棲身之處。
這間破爛的套房大多時候只有我一個人住,老爸偶爾回來住個一天兩天,丟一些少得可憐的錢在餐桌上,就又失去蹤影。老爸要我別跟學校的老師和鄰居說,否則社會局的人就會把我帶走,然后我就得住進陌生人的家里。我跟什么人也沒有說,反正我已經習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