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頁數:214頁
- 開本:16
- 出版社:吉林文史出版社
- ISBN:9787807024170
- 作者:魯迅
編輯推薦
《名家精品閱讀:魯迅小說》寫到,在中國現代文學史的燦爛星空中,群星閃耀,其中有一顆明星最為光彩奪目,放射出恒久的藝術光芒,這就是魯迅及其文學創作。魯迅的作品,承載著他的精神,是我們民族血脈中最鮮活的血液。讓我們共讀魯迅的作品,去悉心感受來自靈魂深處那痛苦的警醒與堅韌的批判。
一滴清水,可以折射太陽的奪目光輝;一本好書,可以滋養無數的美麗心靈。“名家精品閱讀”共收錄了二十幾位現當代文學大家的經典力作,涵蓋了人生、親情、友情、感恩、審美、勵志、成長、成功等多個熱點話題,并附有名師的精彩評析。細細品味,點燃智慧的澄凈心燈;慢慢誦讀,開啟人生的芳香之旅……
目錄
批注式閱讀范例
狂人日記
孔乙己
藥
明天
一件小事
風波
頭發的故事
故鄉
阿Q正傳
白光
端午節
兔和貓
鴨的喜劇
社戲
幸福的家庭
肥皂
在酒樓上
長明燈
示眾
高老夫子
孤獨者
傷逝
離婚
弟兄
補天
奔月
鑄劍
序言
在中國現代文學史的燦爛星空中,群星閃耀,其中有一顆明星最為光彩奪目,放射出恒久的藝術光芒,這就是魯迅及其文學創作。20世紀中國作家創作的影響力,沒有誰能夠超越魯迅。然而魯迅思想的深刻性和復雜性又決定了我們真正認識這位文學大師的艱難。魯迅堅決地剖析國民的弱點。深刻地啟迪民族的自省。主張改造“國民性”是魯迅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其文學創作的思想基礎。
魯迅是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以其小說創作的實績蜚聲文壇,被譽為“中國現代小說之父”。魯迅在《新青年》上發表了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從此“一發而不可收”,結集為《吶喊》、《彷徨》和《故事新編》,這些作品深刻地揭示了改造國民性的思想主題。
魯迅主張改造國民性的思想由來已久。1898年,康梁鑒于維新運動失敗的歷史教訓,認識到中國國民性中愚昧、落后、不覺悟的弱點,提出了改造國民性的主張。魯迅在這一時期深受維新思想的影響,但是又有許多不同,他提出了“掊物質而張靈明,任個性而排眾數”的獨立見解,其核心是重視國民精神的改造和提倡個性的解放。1902年魯迅赴日本留學,入東京弘文學院學習日語。其間他與摯友許壽裳經常談到三個相連的問題:一、什么才是理想的人性?二、中國國民性中最缺乏的是什么?三、它的病根何在?魯迅確是一位思想的先行者,他立志學醫,從科學入手,解決以上三個問題。后又認識到“我便覺得學醫并非一件緊要事,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眾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為不幸的。所以我們的第一要著,是在改變他們的精神,而善于改變精神的是,我那時以為當然要推文藝,于是想提倡文藝運動了”。魯迅一生都在致力于文藝運動——國民性弱點的揭露、研究和改造,從未停止過。
拷問國民靈魂最深刻的力作當推《阿Q正傳》。《阿Q正傳》是魯迅僅有的一部中篇小說,是他所有小說中醞釀和構思時間最長,立意最深廣的作品i魯迅在創作這篇小說時就明確提出“要畫出這樣沉默的國民的魂靈來”,意在“暴露國民的弱點”,阿Q已成為現代國民靈魂的化身,是數千年封建統治下形成的國民弱點的集中體現者。阿Q具有十分復雜的性格,質樸而又狡黠、自尊而又自賤、保守而又趨時、蠻橫而又卑怯、敏感而又麻木,其性格最主要的特點是“精神勝利法”,即在現實的失敗和幻想的勝利的矛盾沖突中,將自己分裂成兩個人。在現實生活中任人欺侮,無不失敗;在幻想中妄自尊大,無不勝利。“精神勝利法”是一種嚴重的國民性痼疾,已經成為一個世界性的話題。魯迅通過這一典型性格的塑造,來呼喚整個民族的自省。
魯迅說:“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態社會的不幸的人們中,意思在揭出病苦,引起療救的注意。”這里所說的“病態”指的是思想和精神上的弊病,即中國國民性的弱點。《狂人日記》是魯迅作為小說家成熟的發軔之作,也是中國現代文學發展的里程碑。小說揭露了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其深刻性還在于小說展示了沉默國民靈魂里彌漫著的“吃人”的血腥氣息。參加吃人的既有封建傳統的維護者,還有封建統治蒙蔽下的一般群眾,他們同時也是被吃者。“狂人”是現代社會最先覺醒的知識分子,然而愚弱的民眾沒人理解他,紛紛加入吃人的行列中,這是啟蒙者的悲哀,更見中國國民性的弱點。這里的“吃人”絕不僅僅是內體的消亡,更是精神的吞噬。小說《藥》中啟蒙者夏瑜的鮮血被做成人血饅頭,成為救治被啟蒙者華家的“藥”,沒有人理解他的啟蒙思想。啟蒙者被“吃”,忍受著肉體和靈魂的雙重痛楚,具有深廣的憂憤。華老栓和看客的麻木是中國下層人民精神世界的普遍狀態。《風波》中的七斤是處在社會底層的農民,對封建統治不滿,然而他不清楚張勛復辟的反革命性質,一味擔心沒有辮子做不成順民,要掉腦袋。風波過去之后,他又過上了和以前一樣的生活。《故事新編》中仍然延續了這一思想主題,《非攻》中墨子歷盡千辛萬苦幫助宋國解除了危難,不計報酬,然而墨子回國途中,卻遭到了宋人無禮的榨取。這是在當時社會中啟蒙者的命運,麻木的病態社會的人們消解著啟蒙者的功績。
在魯迅小說中我們還看到了一系列的“看客”形象。他們具有愚昧、麻木、不覺悟的國民性弱點。《孔乙己》中的掌柜和酒客們是孔乙己人生悲劇的看客,對孔乙己的不幸遭遇沒有絲毫的同情和憐憫,有的只是嘲諷和奚落。《明天》中幫助單四嫂子辦理喪事的人對苦難和死亡習以為常地冷漠。《頭發的故事》中“忘卻了紀念,紀念也忘卻了他們”的國民,他們的愚昧與落后造成了與辛亥革命的距離,使為革命犧牲的烈士無人紀念。《祝福》中分享祥林嫂亡夫喪子之痛的無聊的人們。《示眾》中各色無名看客的麻木、無聊。《鑄劍》中麻木的百姓對暴君棺木跪拜不已……他們對不幸和苦難保持著冷漠、麻木的心態。這類人的思想中都有一種奴性,盲目遵循舊觀念、舊傳統。他們在盲目中害人害己,不自覺地維護封建統治和封建傳統。如不徹底改變國民愚弱的靈魂.就不會有真正意義上社會的進步。
魯迅小說中還刻畫了一系列精神上遭遇危機的知識分子形象。《白光》中通過對陳士成多次應考不第出現的幻景的描寫,展現了他中舉希望破滅后嚴重的心理危機。《在酒樓上》刻畫了當年激進的知識分子在與頑固勢力經過幾次交鋒之后。迅速敗下陣來,變得感傷而頹唐。《端午節》中刻畫了一位持“差不多”思想的知識分子方玄綽,軟弱,缺乏行動的勇氣,在茍且偷生中混日子。魯迅指出了這種國民性的痼疾,并提出了對國民性的改造。
魯迅的眼光重在表現病態社會的人精神上的痛苦,農民側重表現精神的愚昧落后,知識分子側重表現精神的危機,總體展現對現代國民靈魂的拷問。
不應該忽視的是,魯迅小說中還有一部分作品對美好人性的理解與向往。《一件小事》中的車夫,不計較個人利害得失,真誠地對待老婦人。《社戲》中可愛的農村少年和熱情的六一公公,展現了古樸自然的人性。這是魯迅追求和向往的,所以他在看到美好人性遭到毀滅時非常心痛,《故鄉》中閏土的變化不正是美好人性在黑暗社會被毀滅的明證嗎?在《兔和貓》中魯迅對于弱小生命的熱愛.超越了國家、種族和人類。同時,魯迅的內心也是悲涼的,在那個時代,人們對于生命的無視,他提出的改造國民性的道路還很艱難和遙遠。魯迅對整個民族的憂患意識,對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必將深刻地影響一代又一代的中國青年。
1936年10月19日,魯迅逝世,社會各界深深哀悼,魯迅是中國偉大的“民族魂”。郁達夫說:“沒有偉大的人物出現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憐的生物之群;有了偉大的人物,而不知擁護、愛戴、崇仰的國家,是沒有希望的奴隸之邦。因魯迅的一死,使人們自覺出了民族的尚有可為,也因為魯迅之一死,使人看出來中國還是奴隸性很濃厚的半絕望的國家。”適逢魯迅逝世70周年,魯迅提出的改造國民性的主張至今仍深深地拷問著每一個國人的靈魂。
文摘
版權頁:
狂人日記
某君昆仲,今隱其名,皆余昔日在中學校時良友-分隔多年,消息漸闕。日前偶聞其一大病;適歸故鄉,迂道往訪,則僅晤一人,言病者其弟也。勞君遠道來視,然已早愈,赴某地候補矣。因大笑,出示日記二冊,謂可見當日病狀,不妨獻諸舊友。持歸閱一過,知所患蓋“迫害狂”之類。語頗錯雜無倫次,又多荒唐之言;亦不著月日,惟墨色字體不一,知非一時所書。間亦有略具聯絡者,今撮錄一篇,以供醫家研究。記中語誤,一字不易,惟人名雖皆村人,不為世間所知,無關大體,然亦悉易去。至于書名,則本人愈后所題,不復改也。七年四月二日識。
今天晚上,很好的月光。
我不見他,已是三十多年;今天見了,精神分外爽快。才知道以前的三十多年,全是發昏;然而須十分小心。不然,那趙家的狗,何以看我兩眼呢?
我怕得有理。
今天全沒月光,我知道不妙。早上小心出門,趙貴翁的眼色便怪:似乎怕我,似乎想害我。還有七八個人,交頭接耳的議論我,又怕我看見。一路上的人,都是如此。其中最兇的一個人,張著嘴,對我笑了一笑;我便從頭直冷到腳跟,曉得他們布置,都已妥當了。
我可不怕,仍舊走我的路。前面一伙小孩子,也在那里議論我。眼色也同趙貴翁一樣,臉色也都鐵青。我想我同小孩子有什么仇,他也這樣。忍不住大聲說,“你告訴我!”他們可就跑了。
我想:我同趙貴翁有什么仇,同路上的人又有什么仇。只有廿年以前,把古久先生的陳年流水簿子,踹了一腳,古久先生很不高興。趙貴翁雖然不認識他,一定也聽到風聲,打抱不平;約定路上的人,同我作冤對。但是小孩子呢?那時候,他們還沒有出世,何以今天也睜著怪眼睛,似乎怕我,似乎想害我。這真教我怕,教我納罕而且傷心。
我明白了。這是他們娘老子教的!
晚上總是睡不著。凡事須得研究,才會明白。
他們——也有給知縣打枷過的,也有給紳士掌過嘴的,也有衙役占了他妻子的,也有老子娘被債主逼死的;他們那時候的臉色,全沒有昨天這么怕,也沒有這么兇。
最奇怪的是昨天街上的那個女人,打他兒子,嘴里說道,“老子呀!我要咬你幾口才出氣!”他眼睛卻看著我。我出了一驚,遮掩不住;那青面獠牙的一伙人,便都哄笑起來。陳老五趕上前,硬把我拖回家中了。
拖我回家,家里的人都裝作不認識我;他們的眼色,也全同別人一樣。進了書房,便反扣上門,宛然是關了一只雞鴨。這一件事,越教我猜不出底細。
前幾天,狼子村的佃戶來告荒,對我大哥說,他們村里的一個大惡人,給大家打死了;幾個人便挖出他的心肝來,用油煎炒了吃,可以壯壯膽子。我插了一句嘴,佃戶和大哥便都看我幾眼。今天才曉得他們的眼光,全同外面的那伙人一模一樣。
想起來,我從頂上直冷到腳跟。
他們會吃人,就未必不會吃我。
你看那女人“咬你幾口”的話,和一伙青面獠牙人的笑,和前天佃戶的話,明明是暗號。我看出他話中全是毒,笑中全是刀。他們的牙齒,全是白厲厲的排著,這就是吃人的家伙。
照我自己想,雖然不是惡人,自從踹了古家的簿子,可就難說了。他們似乎別有心思,我全猜不出。況且他們一翻臉,便說人是惡人。我還記得大哥教我做論,無論怎樣好人,翻他幾句,他便打上幾個圈;原諒壞人幾句,他便說“翻天妙手,與眾不同”。我那里猜得到他們的心思,究竟怎樣;況且是要吃的時候。
凡事總須研究,才會明白。古來時常吃人,我也還記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葉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幾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里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吃人”!
書上寫著這許多字,佃戶說了這許多話,卻都笑吟吟地睜著怪眼睛看我。
我也是人,他們想要吃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