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頁數:151頁
- 開本:16
- 出版社:北京日報出版社
- ISBN:9787547722756
- 作者:高士其
編輯推薦
在高士其著的《細菌世界歷險記(美繪典藏版)/國際大獎兒童文學》中,高士其爺爺徹底揭去了科學神秘的面紗。他用擬人化的手法,通俗易懂的語言,將深奧、神秘的科學講得形象生動,明白曉暢。他以其詩人的情懷和極具人性化的筆觸,為讀者展現了一個精妙的科學世界,讓讀者在與其零距離接觸的同時,又能沐浴文學的清輝,樂享知識繁榮滋養。
作者簡介
高士其(1905~1988),福建福州人,著名科學家、科普作家和社會活動家。
半個世紀中,高士其寫下了數百萬字的科學小品、科學童話故事和多種形式的科普文章,在科普創作理論和推動我國科學普及事業上做出了杰出的貢獻,是億萬青少年的良師益友。其科普作品,尤其以細菌生活為題材的作品,膾炙人口,成為科學內容和文學形式融洽結合的典范。
目錄
科學童話:菌兒自傳
我的名稱
我的籍貫
無情的火
水國紀游
呼吸道的探險
吃血的經驗
腸腔里的會議
清除腐物
土壤革命
經濟關系
科學小品:細菌與人
人生七期
人身三流
色——談色盲
聲——爆竹聲中話耳鼓
香——談氣味
細菌的形態
細菌的祖宗——生物的三元論
清水和濁水
地球的繁榮與土壤的勞動者
兇手在哪兒
科學趣談:細胞的不死精神
新陳代謝中蛋白質的三種使命
民主的纖毛細胞
紙的故事
漫談粗糧和細糧
灰塵的旅行
電的眼睛
鏡子的故事
摩擦
土壤世界
水的改造
衣料會議
光和色的表演
血的冷暖
談壽命
大海的寶藏
痰
序言
感受文學經典的永恒魅力
好的文學作品會對人的一生產生深遠的影響,尤其對少年兒童,這些蘊合豐富思想內容的傳世杰作對他們世界觀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國際大獎兒童文學”系列叢書中,我們精心挑選了榮獲紐伯瑞兒童文學金獎、諾貝爾文學獎、國際安徒生兒童文學獎、英國卡內基兒童文學大獎等各項文學獎的經典名著,每一部作品都赫赫有名,它們是文學史上登峰造極的經典,涵蓋了不同時代、不同國家的兒童文學名家的優秀代表作,最適合少年兒童閱讀,是他們最好的精神伙伴。
長期以來,這些名作被翻譯成多種文字,在世界各地廣為流傳,深受小讀者的歡迎和喜愛:《兔子坡》能讓他們感受到濃濃的愛和奉獻的美好;《細菌世界歷險記》為他們勾畫出了一個妙趣橫生的科學世界;《小熊維尼歷險記》中的快樂小熊和他的伙伴們,將帶著他們在歡聲笑語中感受友誼和愛的力量;《草原上的小木屋》則描繪出一幅幅廣闊草原的美景,展現出主人翁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居里夫人的故事》為他們講述了居里夫人在逆境中成長、執著于科學研究、自強不息的一生……
為了能讓小讀者更加深刻地體會經典著作的魅力,在翻譯原著時,我們力求保留其精髓,并且還在文中配以生動的插圖,讓小讀者在閱讀經典的同時,享受閱讀帶來的驚喜和快樂,使閱讀成為一次凈化心靈之旅。
文摘
慚愧慚愧,因此今日自命做“菌兒”。為“兒”的原因,是因為小。
至于“菌”字的來歷,實在很復雜,很渺茫。屈原所作《離騷》中,有這么一句:“雜申椒與菌桂兮,豈惟紉夫蕙苣”。這里的“菌”,是指一種香木。這位失意的屈先生,拿它來比喻賢者,以諷刺楚王。我的老祖宗,有沒有那樣清高,那樣香氣熏人,也無從查考。
不過,現代科學家都已承認,菌是生物中之一大類。菌族菌種,很多很雜,菌子菌孫,布滿地球。你們人類所最熟識者,就是煮菜煮面所用的蘑菇香蕈之類,那些像小紙傘似的東西,黑圓圓的蓋,硬短短的柄,實是我們菌族里的大漢。當心呀!勿因味美而忘毒,那大菌,有的很不好惹,會毒死你們貪吃的人呀。
至于我,我是菌族里最小最小,最輕最輕的一種。小得使你們肉眼,看得見灰塵的紛飛,看不見我們也夾在里面飄游。輕得我們好幾十萬掛在蒼蠅腳下,它也不覺著重。真的,我比蒼蠅的眼睛還小1000倍,比頂小一粒灰塵還輕100倍哩。
因此,自我的始祖,一直傳到現在,在生物界中,混了這幾千萬年,沒有人知道有我。大的生物,都沒有看見過我,都不知道我的存在。不知道也罷,我也樂得過著逍逍遙遙的生活,沒有人來攪擾。天曉得,后來,偏有一位異想天開的人,把我發現了,我的秘密,就漸漸地泄露出來,從此多事了。
這消息一傳到眾人的耳朵里,大家都驚惶起來,覺得我比黑暗里的影子還可怕。然而始終沒有和我對面會見過,仍然是莫名其妙,恐怖中,總帶著半疑半信的態度。
“什么‘微生蟲’?沒有這回事,自己受了風,所以肚子痛了。”
“哪里有什么病蟲?這都是心火上沖,所以頭上臉上生出癤子疔瘡來了。”
“寄生蟲就說有,也沒有那么湊巧,就爬到人身上來,我看,你的病總是濕氣太重的緣故。”
這是我親耳聽見過三位中醫,對于三位病家所說的話。我在旁暗暗地好笑。他們的傳統觀念,病不是風生,就是火起,不是火起,就是水涌上來的,而不知冥冥之中還有我在把持活動。
因為冥冥之中,他們看不見我,所以又疑云疑雨地叫道:“有鬼,有鬼!有狐精,有妖怪!”
其實,哪里來的這些魔物,他們所指的,就是指我,而我卻不是鬼,也不是狐精,也不是妖怪。我是真真正正,活活現現,明明白白的一種生物,一種最小最小的生物。
既是生物,為什么和人類結下這樣深的大仇,天天害人生病,時時暗殺人命呢?說起來也話長,真是我有冤難申,在這一篇自述里面,當然要分辨個明白,那是后文,暫擱不提。 因為一般人,沒有親見過,關于我的身世,都是出于道聽途說,傳聞失真,對于我未免胡亂地稱呼。
蟲,蟲,蟲——寄生蟲,病蟲,微生蟲,都有一個字不對。我根本就不是動物的分支,當不起“蟲”字這尊號。
稱我為寄生物,為微生物,好嗎?太籠統了。配得起這兩個名稱的,又不只我這一種。
喚我做病毒嗎?太沒有生氣了。我雖小,仍是有生命的啊。
病菌,對不對?那只是我的罪名,病并不是我的職業,只算是我非常時的行動,真是對不起。
是了,是了,微菌是了,細菌是了。那固然是我的正名,卻有點科學紳士氣,不合乎大眾的口頭語,而且還有點西洋氣,把姓名都顛倒了。菌是我的姓。我是菌中的一族,菌是植物中的一類。
菌字,口之上有草,口之內有禾,十足地表現出植物中的植物。這是寄生植物的本色。
我是寄生植物中最小的兒子,所以自愿稱做菌兒。以后你們如果有機緣和我見面,請不必大驚小怪,從容地和我打一個招呼,叫聲菌兒好吧。(P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