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oporn成人-久久综合久久伊人-色欧美在线视频-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快鸭|www.yoyo521.com

媽媽的情緒決定孩子的未來

媽媽們之所以常常會生氣,是因為她們常常自己不容易控制住自己的急躁和焦慮情緒。而孩子諸多問題的誘因多是心理原因造成的,媽媽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如果閱讀談旭編著的《媽媽的情緒決定孩子的未來》,洞察孩子的心理,與孩子快樂溝通,每天改變自己一點點,接納孩子一點點,相信媽媽會越做越快樂。

28.00原價¥35.00元
庫存 10000
  • 頁數:230頁
  • 開本:16開 平裝
  • 出版社:中央編譯
  • ISBN:9787511728692
  • 作者:談旭

導語

    媽媽們之所以常常會生氣,是因為她們常常自己不容易控制住自己的急躁和焦慮情緒。而孩子諸多問題的誘因多是心理原因造成的,媽媽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如果閱讀談旭編著的《媽媽的情緒決定孩子的未來》,洞察孩子的心理,與孩子快樂溝通,每天改變自己一點點,接納孩子一點點,相信媽媽會越做越快樂。

內容提要

    談旭編著的《媽媽的情緒決定孩子的未來》是一本讓天下媽媽感嘆“相見恨晚”的幸福指南——遇見孩子,遇見最好的自己!
    最具人文價值的親子課堂——守住心靈,才是守住真愛,才能養(yǎng)育寧靜、本真、自由的新生命!
    生育、教養(yǎng)孩子不是為了讓自己生氣,也不是為了讓孩子生氣!
    只有真正意識到所有問題的根源都是自己時,媽媽才會找到解決的方法,成為一位合格的好媽媽。
    學會享受孩子的愛,也讓孩子享受媽媽的愛!要常常告訴孩子,無論他們乖或不乖,爸媽都會永遠愛他們。

作者簡介

    談旭,資深心理醫(yī)師,在青少年心理學領域上有著深刻的研究和獨特的見解。國內外多家報紙、雜志專欄作者,發(fā)表作品幾十萬字。曾編寫《孩子,你是媽媽不得不做的事業(yè)》、《影響孩子一生的12個關鍵詞》、《爸爸我們去哪兒——世界具影響力名人的100個父教法則》等多部教子、勵志類圖書。

目錄

第一章  不生氣,別讓擔心和愛轉化為“氣”
  1.自己首先要有平穩(wěn)的情緒
  2.孩子憤怒的時候,媽媽要理智
  3.不抱怨,養(yǎng)成陽光性格的小天使
  4.從容面對孩子的“調皮搗蛋”行為
  5.利用孩子的叛逆心理,激發(fā)他的進取心
  6.生氣的時候千萬不要遷怒孩子
  7.教孩子理智面對負面情緒
  8.有寬容心的孩子,人生之路更開闊
第二章  不溺愛:學會放手,寬嚴有度
  1.適當寵愛孩子,但不能過度
  2.“潤物細無聲”,讓孩子感覺不到你在教育他
  3.給孩子打造一個積極向上的家庭氛圍
  4.不包辦,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5.舍得放手,讓孩子吃點苦
  6.跌倒了,鼓勵他自己爬起來
  7.拒絕孩子的不合理要求
  8.寬嚴有度,“虎媽”不等于好媽媽
第三章  不虛榮,孩子永遠比面子重要
  1.過于功利會毀掉孩子
  2.只跟自己比才是正確的提升辦法
  3.孩子永遠比面子重要
  4.分數不能用來評判孩子的優(yōu)劣
  5.別讓物質獎勵偷走孩子的樂趣
  6.帶孩子遠離攀比的虛榮和自卑
  7.孩子不是用來炫耀的道具娃娃
  8.坦然面對別人給予孩子的差評
第四章  會溝通,媽媽這樣說,孩子才肯聽
  1.心有靈犀,讀懂孩子的非語言行為
  2.不需要孩子如木偶般“乖乖聽話”
  3.學會傾聽,做孩子的貼心好朋友
  4.有技巧地說話讓溝通更順暢
  5.巧用鼓勵,培養(yǎng)孩子強大的自信
  6.糾正孩子說臟話的壞習慣
  7.教訓孩子是最糟糕的溝通方式
  8.見招拆招,改掉孩子的壞毛病
第五章  不拖拉,媽媽有時間觀念,孩子才自律
  1.做個不拖拉的好榜樣
  2.拖拖拉拉的背后是厭學
  3.不拖拉的孩子學習效率高
  4.沒有天生“懶惰”的孩子
  5.樹立孩子的時間觀念
  6.不做“完美主義”孩子
  7.教孩子每天做事有計劃
第六章  善肯定:培養(yǎng)自信比糾正錯誤更重要
  1.培養(yǎng)自信比糾正錯誤更重要
  2.尊重孩子從小事做起
  3.肯定孩子的每一分努力
  4.善于發(fā)現孩子的潛力和優(yōu)勢
  5.隨時保護孩子的自信
  6.不要輕易給他貼上“壞孩子”標簽
  7.在錯誤中發(fā)現孩子的優(yōu)點
  8.讓孩子多多體驗小成功的喜悅
第七章  懂欣賞:站在孩子的高度看世界
  1.用微笑陪伴孩子的成長
  2.和孩子一起用幽默妝點生活
  3.與孩子共享自然之美
  4.好奇心里隱藏著無限可能
  5.共同探索閱讀童書的樂趣
  6.換個角度發(fā)現童真的美好
  7.用童心欣賞孩子的奇思妙想
  8.陪孩子一起發(fā)現世界的秘密
第八章  不浮躁,急躁心態(tài)容易讓孩子失去耐心
  1.急性子的小孩
  2.興趣轉移太快的孩子
  3.急性子媽媽更容易讓孩子失去耐心
  4.讓孩子明白,成績是靠付出換來的
  5.教孩子該怎么做,而不是一味責備
  6.教孩子每次只做一件事
  7.教孩子學會堅持
第九章  不自滿,給驕傲的孩子“潑點冷水”
  1.過分夸獎讓孩子驕傲自大
  2.夸孩子聰明不如夸他用功
  3.給驕傲的孩子“潑點冷水”
  4.讓孩子學會善待批評和意見
  5.為孩子安排具有適度挑戰(zhàn)性的游戲
  6.給孩子創(chuàng)造遭遇挫折的機會
  7.教孩子看到別人的優(yōu)點
第十章  懂感恩,在孩子的心中播下愛的種子
  1.營造感恩的環(huán)境
  2.從小培育感恩的心
  3.會感恩的孩子更懂愛
  4.留給孩子一個愛的機會
  5.教孩子學會給予
  6.孝順是代代相傳的寶貴財富
  7.珍惜孩子寶貴的愛心
  8.幫助別人是快樂之本

前言

    每個媽媽在懷孕之初,都希望未來的寶寶聰明健康,也都希望自己能做一個溫柔、出色的辣媽。但隨著孩子一天天成長,從牙牙學語、蹣跚學步,到有自己的脾氣性格,孩子不再是那個曾經聽話可愛的寶寶,媽媽也漸漸失去了耐心,成為孩子心中的“河東獅”。
    當然,媽媽偶爾一次情緒失控并不會嚴重傷害到孩子,但媽媽一定要知道,孩子們其實是在和成年人的交往中去觀察、認識、學習如何與人打交道的。這就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一樣,長期生活在一種過于激烈或憤怒的情緒氛圍下,不僅會使孩子感到害怕,還會影響到他們的行為模式——他們不知道怎樣才是正確的與人交往的方式,以為吼叫、發(fā)怒就是最佳、最自然的方式。
    從這個角度來說,媽媽就是孩子的一面鏡子,有什么樣的母親,就會養(yǎng)育出什么樣的孩子。當上帝決定你成為一個女人的時候,已經授予了你創(chuàng)造人、養(yǎng)育人的職責,并要求你要做一個身心健康、精神面貌良好的女性。這是作為一個母親必備的特質,只有這樣的女性才能稱得上完美,才能圓滿完成生育并養(yǎng)育孩子的工作。
    簡言之,媽媽的情緒,決定了孩子的未來。
    那么,什么樣的心理狀態(tài)會導致媽媽的負面情緒呢?
    很多媽媽感情上不能接受孩子“不聽話”。因為她們覺得,如果孩子不聽話,就不能在自己的監(jiān)控引領下健康成長,長此以往,孩子會偏離媽媽為他設定的“理想道路”,最終導致孩子的將來岌岌可危——哪怕孩子只是在用右手梳頭還是用左手梳頭這件事情上沒有聽話,媽媽也有可能因此而聯(lián)想到孩子的未來是多么讓人擔心。
    有這種思維習慣的媽媽太過于焦慮,她們的悲觀情緒會將原本簡單的小問題無限放大,最終讓想象出的那個“惡劣的后果”把自己氣得夠嗆。
    還有一類媽媽,她們責任心很強,花費了大量的心思在孩子身上,在意孩子的一言一行,一旦發(fā)現問題,就如埋伏在樹叢里的偵察兵發(fā)現了敵情,立馬就會沖上去,當即開戰(zhàn)。對孩子在意、用心,這絕對是件好事,但關鍵在于,如果是處在這樣一種高壓下面,怎么能在教養(yǎng)孩子的過程中享受到樂趣?怎么能為自己高度緊張的情緒松綁呢?
    另外,媽媽也是女人,女人大都非常愛面子,會因為面子問題給自己找不少的氣受。如孩子不乖不聽話,就會擔心別人說自己無能,沒有教好孩子:孩子學習成績不好,會覺得臉上無光,羞于見人;甚至有的媽媽看到自己的孩子沒有別人家孩子長得漂亮,也會窩火上好一陣子……要想少生點兒氣,最好就事論事,孩子是孩子,面子是面子,分開看待會好受些!
    每位媽媽都說,自己愛孩子,孩子就是自己的一切,可越是這樣,越不能容忍孩子跟自己的期望有差距,越是對孩子要求嚴格,越容易發(fā)火。你覺得你為孩子付出了一切,但孩子卻認為你根本不愛他,甚至因為你的訓斥、指責而痛恨你、疏遠你,進而變得更加逆反,更加不聽話。愛的力量遠遠大于批評,別讓訓斥、指責掩蓋了你對孩子的愛。 
    孩子諸多問題的誘因多是心理原因造成的,閱讀本書,能幫助媽媽們洞察孩子的心理,與孩子快樂溝通,每天改變自己一點點,接納孩子一點點,相信媽媽會越做越快樂——別忘了,享受當媽媽的快樂,才是我們生養(yǎng)孩子的唯一理由!

精彩頁(或試讀片斷)

    2.孩子憤怒的時候,媽媽要理智
    不管是看到別人發(fā)火還是自己感覺氣憤,憤怒總是令人感到不舒服,而看到自己的孩子生氣更加令媽媽們難以忍受。為了緩解這種不舒服的感覺,媽媽通常會要求孩子“別哭”或者說“沒什么好哭的”之類的話。正是在這些時候,孩子心中種下了不良的宣泄憤怒的種子。
    媽媽讓孩子壓制憤怒情緒的教育方式,會讓孩子在長大后因為這些被壓抑的情緒而爆發(fā)。害怕自己憤怒的人永遠也學不會傾聽憤怒所要傳遞的信息。所以,與其告訴孩子憤怒是不對的,“幸福的家庭”從不會發(fā)火,或者怒火最終將導致暴力與恐懼,不如教育孩子憤怒沒有錯。憤怒是自然的,是普通的。我們要以健康的方式體驗它、表現它。
    豆豆坐在餐桌前,一一看過桌子上的菜。媽媽將盛好的飯放在她面前,豆豆卻將碗用力推了出去,對媽媽憤憤地說:“我不吃了。”媽媽不解地問:“為什么不吃了?”豆豆回答說:“沒有我喜歡吃的。”
    爸爸勸豆豆說:“乖孩子,這么多菜呢,來,嘗嘗這黃瓜片,特別好吃。”爸爸說著便給豆豆夾了幾片黃瓜。豆豆看著碗里的菜,更生氣了,她哭著喊:“我不吃,我不吃,我就不吃。”
    媽媽趕緊過來哄她,將勺子放到豆豆嘴邊說:“乖,來嘗嘗,就嘗一口,可好吃了,豆豆一定會喜歡的。”豆豆推開媽媽的手,從凳子上跳了下來,躺在地上,手亂抓腳亂踢,哭鬧著就是不吃。
    爸爸本想發(fā)火,卻被媽媽制止了。媽媽抱著豆豆說:“乖乖,媽媽知道豆豆想吃雞蛋,媽媽這就去給豆豆做,馬上就好了。”
    哭是孩子的法寶,在孩子眼里,只要一哭鬧,自己所有的要求都能得到滿足。而在面對孩子哭鬧的時候,很多父母也會很快地舉手投降。孩子之所以喜歡哭鬧,就是因為他們知道這是對抗家長的有效“武器”。
    其實,孩子從出生開始就有了情緒。在最初的兩年里,其情緒獲得了快速的發(fā)展。一般來說,在孩子半歲以后,其情緒就表現得很明顯了,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其情緒表現就會越發(fā)突出。而媽媽們常說孩子發(fā)脾氣,一般是指那些消極情緒,比如憤怒、哭鬧、耍賴等。在孩子不到一歲的時候,其發(fā)脾氣背后的原因本質上大多是合理的,只是那樣的表現形式讓媽媽們覺得不大喜歡。孩子一歲以后,才逐漸有了故意用脾氣操縱家長的行為傾向。
    吃完晚飯后,安婷在給兒子瑞陽放好兒歌后,就去給瑞陽做手工。那首兒歌很短,沒過多久,瑞陽就不停地叫媽媽給他重放。安婷放了幾次之后,便沒有再管瑞陽,而是專心地做手工。
    等到過了10分鐘左右安婷想起瑞陽的時候,發(fā)現他已經把護手霜抹在了臉上、衣服上,沙發(fā)上也被弄得到處都是。最讓安婷生氣的是,電腦被兒子弄關機了,而且上面也有護手霜的痕跡。安婷生氣地沖兒子大吼道:“你看你像什么樣子,一瓶護手霜都被你浪費了,看看你的衣服上、臉上,快點自己把臉洗干凈。”
    瑞陽洗完臉后就上床了,睡覺之前,安婷像往常那樣講故事給他聽。安婷一個接一個故事地講著,講得自己都快睡著了,瑞陽還讓她繼續(xù)講。突然,安婷想起陽臺上的衣服還沒有收,就去收衣服。衣服還沒有收完,安婷就聽到了瑞陽在屋子里撕書的聲音。當安婷跑進房間的時候,瑞陽已經把書撕得差不多了。看到瑞陽憤怒的眼神,想想自己之前對兒子的怒吼,安婷把要罵出口的話咽了回去。她平復了一下自己的心情,然后到床邊摸著瑞陽的頭說:“瑞陽是不是對媽媽有意見呀?之前媽媽罵你,你是不是很生氣?媽媽在這里向你道歉。但你也有不對的地方啊,以后媽媽不在你身邊的時候,你可以大聲地喊媽媽,但不可以這樣亂撕亂弄,否則媽媽會不喜歡你的。”
    “媽媽,我再也不這樣做了,我要媽媽親親。”安婷親完了之后,瑞陽就乖乖地睡覺了。
    當孩子發(fā)脾氣的時候,一些媽媽可能會說:“我辛辛苦苦把你拉扯大,給你吃,給你喝,你還有什么不滿意的?有什么資格和我發(fā)脾氣?”也會有一些年輕的媽媽覺得孩子的脾氣越來越壞,已經到了無法容忍的地步,為了讓孩子改掉這種習慣,她們常常粗暴地打斷孩子所表達的憤怒和不快,甚至會大打出手。這些都是錯誤的。
    每個孩子都有他們自身的需要,他們也需要發(fā)泄自己的不滿和憤怒。所以,媽媽要先學會接納孩子的憤怒,容忍孩子發(fā)脾氣的行為,讓孩子的不滿得到更多的宣泄,這和毫無原則地溺愛完全是兩碼事。
    媽媽要避免用憤怒去響應孩子的憤怒,因為那會使孩子的情緒發(fā)酵擴大。最好的做法是以平靜、溫和的聲音響應孩子,如此,你才能引導孩子的行動,同時,你也以自己的行為為孩子示范了你希望在孩子身上看到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