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頁數:267頁
- 開本:16開 平裝
- 出版社:臺海
- ISBN:9787516810286
- 作者:張笑恒
導語
張笑恒著的《李叔同的國學智慧》將帶你走進弘一法師的國學世界,找回當代人們所缺失的種種美好的品質與心境,為你介紹關于做人的心境調整,與人交往時要做到哪幾點。還有如何推己及人的想問題,怎樣感恩等等。作者從弘一法師人生中的每一件事情進行剖析,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與可讀性,能讓讀者更好地理解弘一法師傳奇的一生。
內容提要
他是中國第一個傳播西方音樂的先驅者,他是中國話劇運動的先驅,他是第一個聘用裸體模特教學的教師,他的書法篆刻領風氣之先,他的詩詞風靡一時……同時,他也是一位實踐躬行的佛學大師,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
弘一法師倍受世人尊敬,卻又是那個時代最謙虛的人之一。張笑恒著的《李叔同的國學智慧》將帶你走進弘一法師的國學世界,找回當代人們所缺失了的種種美好品質與心境,為你講述關于做人方法和處世的哲學。讓我們跟隨大師的指引,一路找到靈魂的棲息之地,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園。
作者簡介
張笑恒,暢銷書作家、資深圖書策劃人。用最通俗的語言、最生活化的案例,闡釋最有名的生活哲理。主張用最圓融的方式,處理復雜的人際關系,以求心靈的和諧和生命的富足。
目錄
第一課 大肚能容天下事,立定腳跟好做人
1.以德報怨天地寬,相逢一笑泯恩仇
2.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3.包容細枝末節,方能成就大事
4.善納雅言,兼聽則明
5.得饒人處且饒人
6.最高貴的復仇是寬容
第二課 不為外物所動,不為外物所實
1.以一顆沒有功利的心去生活
2.看淡名利,一生輕松
3.心志不為外物所移
4.不畏紅塵遮望眼
5.人情應酬可省則省。不必遷就勉強敷衍
6.于生活,應戒絕奢華,一切從簡
第三課 知足常足,知止常止
1.禍莫大于不知足
2.富貴如霜,不必看得太重
3.不多奢求,身心自在
4.用理智戰勝欲望
5.減小欲望就會減少煩惱
6.擺脫人生中的虛浮之事
第四課 以虛養心,以德養身
1.地低成海,人低成王
2.過而能知,知而能改
3.不恥下問,不必拘泥于年齡
4.不輕慢任何人
5.有真才者,必不矜才
第五課 得意淡然,失意泰然
1.如意時淡泊不染,失意時泰然處之
2.人要想得開,要有福禍自便的心境
3.坐觀世間變幻,坦然面對人生
4.是非止于智者,不被流言所左右
5.忘記該忘記的,記住該記住的
6.生亦何歡,死亦何懼
第六課 安貧樂道。自強不息
1.能吃苦才能做成事
2.安貧樂道,人到無求品自高
3.自強自立,求人不如求己
4.匹夫不可奪志
5.世界上怕就怕“認真”二字
6.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第七課 緩字可以免悔,退字可以免禍
1.有才而性緩,有智而氣和
2.時機若不成熟,行動就要緩一緩
3.學一分退讓,討一分便宜
4.若境遇不佳者,當作退一步想
5.懂得急流勇退,方可免除禍患
6.退步,是為了更好地前進
第八課 物忌全勝,事忌全美
1.月有陰晴圓缺,不完滿才是人生
2.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3.命里無時莫強求
4.完美是心靈的重負
5.得失常在,要學會隨遇為安
第九課 圣賢處事,惟寬惟厚
1.身體力行,換來德高望重
2.做人厚道,眾人喜歡
3.寬厚雖好,但也要講究方法
4.別人不好處,要掩藏幾分
5.不做沽名釣譽之人
6.以真誠之心贏得敬仰
第十課 心不妄念,口不妄言
1.過,莫大于多言
2.惡莫大于縱己之欲,禍莫大子言人之非
3.話不可以說得太滿
4.勸人改過,必先美其長
5.說話須留余地,責善切戒盡言
第十一課 靜坐常思己過,吾日三省吾身
1.自知之明是最難得的智慧
2.喜聞人過,不若喜聞己過
3.常常反躬自責
4.直面不足,改過自新
5.常常失敗常常悟
6.懺悔是凈化心靈的力量
第十二課 律己宜帶秋氣,處世須帶春風
1.慎獨是一種修養
2.以責人之心責己,以恕己之心恕人
3.待己者,當于無過中求有過
4.寬容對待別人的過錯和缺點
5.自行檢點,不敢輕率妄行
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第十三課 寧可抱香枝上老,不隨黃葉舞秋風
1.不隨波逐流者,堪立千古品格
2.舍棄塵世的一切榮華功名
3.堅定自己的選擇
4.用“出世”的心做“人世”的事
5.不受他人言論左右
6.做一只立在雞群中的仙鶴
第十四課 施恩莫記,得恩莫忘
1.君子之交,其淡如水
2.感激一切可以感激的
3.善用恩的人不妄施
4.學會感恩批評你的人
5.善待人生知遇之恩
6.不忘久德,不思久怨
第十五課 忍一切難忍,納一切難納
1.大的災禍往往源于一時的不能忍
2.無辯能息謗,無爭能止怨
3.世人謗我,只需微微一笑
4.忍讓,并不意味著懦弱可欺
5.規過勸善不強求
6.吃得小虧,則不至于吃大虧
第十六課 為善最樂,讀書便佳
1.最高的快樂是行善助人,贈幸福予人
2.與人為善,利人利己
3.愛心比金子貴重
4.學到用時方恨少,趁著年少多讀書
5.一生慎學防疏漏
前言
一曲《送別》,曾經在華語世界風靡一時,而伴隨這首歌的還有兩個名字被人熟知,一個是俗名,叫李叔同,另一個充滿禪意,叫弘一法師。在民國這個風云變幻、大師輩出的年代,弘一法師的一生可謂星光四溢,給人們留下了無數傳奇的故事。他集詩、詞、書畫、篆刻、音樂、戲劇、文學成就于一身,在多個領域,開中華燦爛文化藝術之先河。
弘一法師的人生大體可以分為兩個階段,一個是出家之前,一個是出家之后。但是無論是在哪個階段,他都取得了讓人嘆為觀止的成就。
弘一法師幼名成蹊,字息霜,別號漱筒,出家后法名演音,號弘一,晚號晚晴老人。1880年,弘一法師出生,其父李筱樓為津門巨富,幼年的弘一法師受到良好教育,生活豐裕。18歲便到上海,加入了文藝團體“城南文社”,由此開始在文學上嶄露頭角。
隨后,為尋求救國之道,弘一法師東渡日本留學,學油畫,學鋼琴,又排演話劇。因為心系祖國,畢業后的弘一法師回國任教,在學校里備受學生尊敬。
此后,弘一法師漸漸揚名全國。他的書法“樸拙圓滿,渾若天成”,就連著名的文學大家魯迅、郭沫若等人都以得到他的字為榮。他所創作的《送別》,可以說是家喻戶曉,歷經幾十年的傳唱,依然經久不衰,成為中國音樂史上的一個傳奇。
同時,他還是中國第一個開創裸體寫生的教師。他同教育家、作家夏丐尊共同編輯了《木刻版畫集》,成為中國現代版畫藝術的最早創作者和倡導者。
作為藝術教育家.弘一法師培養出豐子愷、潘天壽、劉質平、吳夢非等一批負有盛名的畫家、音樂家。
1918年,正處在人生巔峰,三十九歲的弘一法師正式出家,皈依佛門。出家之后,弘一法師苦心修行,精研律學,弘揚佛法,普度眾生,終于成為一代高僧,被佛門弟子奉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他編著了《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記》和《南山律在家備覽略篇》等佛學著作。
林語堂曾贊道:“弘一法師是我們這個時代里最有才華的幾位天才之一.是最奇特的一個人。也最遺世獨立的一個人。”
張愛玲也說:“不要認為我是個高傲的人,我從來不是的,至少,在弘一法師寺院的圍墻外面。我是那樣的謙卑。”
好友夏丐尊說:“宗師一生,為翩翩之佳公子,為激昂之志士,為多才之藝人,為嚴肅之教育者,為戒律精嚴之頭陀,而卒以傾心西極,吉祥善逝。”
從當世名人對弘一法師的評價上,我們不難看出世人對他的尊敬。但弘一法師又是那個時代最謙虛的人之一,他從不會沽名釣譽,如一潭靜靜的湖水,雖從不起任何波浪,平靜得出奇,卻又沒有人知道湖底有多深。
當今社會,雖然物質文明高度發達,但也逐漸暴露出越來越多的問題,誠信的缺失.道德的淪喪。有誰還記得“仁義禮智信”?因為人心太浮躁、太空虛。
本書將帶你走進弘一法師的國學世界,找回當代人們所缺失的種種美好的品質與心境,為你介紹關于做人的心境調整,與人交往時要做到哪幾點。還有如何推己及人的想問題,怎樣感恩等等。作者從弘一法師人生中的每一件事情進行剖析,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與可讀性,能讓讀者更好地理解弘一法師傳奇的一生。
“無盡奇珍供世眼,一輪圓月耀天心。”
精彩頁(或試讀片斷)
《三國演義》里,張繡起兵造反,殺了曹操的愛子,曹操狼狽逃走。后來,張繡又要投誠曹操,而曹操竟然不計前仇將他納入麾下,這是非常罕見的寬容。因為曹操懂得,被殺的愛子不能復生,若能寬相對方,自己勢必能得到一名大將。
一只腳踩扁了紫羅蘭.它卻把余香留在那只腳跟上。紫羅蘭并沒有向踩扁它的人報復,相反卻贈予馨香,這種高貴的復仇正是寬容的最高境界。
“最高貴的復仇是寬容”,即中國古話里的以德報怨,這是一種美德。當然我們都不是圣人,總是律人容易而律己難,但我們應該學會去寬容一一寬容別人的錯誤,寬容別人的過失,寬容別人的失足,寬容別人的罪惡。
孔子的學生子貢曾問孔子:“老師,有沒有一個字可以作為終身奉行的原則?”孔子說:“那大概就是‘恕’這個字吧。”寬容比直接報復更能顯現我們的心胸,也更能讓對方無地自容,激起他靈魂身處的震撼。同時,也終止了你來我往的循環的惡性報復。不能寬恕別人,事事耿耿于懷,苦的是自己,折磨的也是自己。有位哲人曾經說過,“生氣是用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這句話就是對不懂得寬容的最好注解。
有的時候,別人做了對我們不好的事情,他很可能是故意為之,借以激怒我們,讓我們與之爭斗,好犯下錯誤。那么我們應該如何應對?是選擇報復.做出一些讓人不齒的事情,而這些報復常常會兩敗俱傷。更何況有的時候。別人的某些冒犯是無心之過。所以,最好的面對策略就是原諒對方。相視一笑泯恩仇。
上官婉兒是李唐五言詩“上官體”的鼻祖上官儀的孫女。上官儀曾為唐初重臣,囚替唐高宗李治起草廢后詔書而被武則天殺害。為了替祖父報仇,14歲的上官婉兒與太子李賢、駱賓王等人一起參與了倒武政變。事情敗露后,武則天不僅沒有殺害上官婉兒,反而破例升她為機要秘書,想要用寬容來感化她。
隨著時間的積累,上官婉兒逐漸了解到武則天的博大胸懷和治國才能,原來的積怨和誤解也由此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對武則天的尊重和愛戴。同時,上官婉兒還以其聰明才智,為武則天排憂解難。
就這樣,武則天用自己的寬容換來了一位心腹。就連上官婉兒的生母也說:“婉兒完全被武后的魅力迷住了!”
人心不是靠武力征服,而是靠愛和寬容。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漏嘴之語,亦是無心之過,即使犯錯,也應給予“善莫大焉”的機會。些許寬容,也許就能將失衡的心靈叫醒:體諒別人的苦楚,三思后言。予人預留后路,予己乃是道德的提升。
紀伯倫說過:“一個偉大的人有兩顆心:一顆心流血,一顆心寬容。”每個人都會犯錯誤。如果把別人的錯誤、別人的傷害一直記掛在心里。就會影響自己的情緒和思維,于人于己都沒有好處。
南非“國父”曼德拉在監獄服刑時,獄警對他并不友好,總是尋找各種理由虐待他。1994年,曼德拉出獄后當選南非總統。在總統就職儀式上.當初在羅本島監獄看守他的三名獄警也到了現場。曼德拉恭敬地向這三位曾經關押他的看守致敬。他說:“當我走出囚室,邁過通往自由的監獄大門時,我已經清楚,自己如果不能把悲痛與怨恨留在身后,那么我其實仍在獄中。”
所以,當別人傷害我們的時候,我們就選擇用寬容來“報復”對方.從此化解恩怨,消除芥蒂。而對方有感于我們的寬容也一定會以真心對待我們,這就是寬容的意義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