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儒家圣人的10堂修身課)
歐陽彥之編著的《孔子(儒家圣人的10堂修身課)》以全新的角度解讀其中哲理與奧秘,采擷孔子思想精華,暢談人生奧秘,將儒家思想通俗化、具體化,引導我們從中去參悟出一些修身養(yǎng)性的方法、為人處世的藝術(shù)、做人做事的智慧。其中既有精深的思想理念,又包含許多具體形象的事例,有助于讀者理解接受。
歐陽彥之編著的《孔子(儒家圣人的10堂修身課)》以全新的角度解讀其中哲理與奧秘,采擷孔子思想精華,暢談人生奧秘,將儒家思想通俗化、具體化,引導我們從中去參悟出一些修身養(yǎng)性的方法、為人處世的藝術(shù)、做人做事的智慧。其中既有精深的思想理念,又包含許多具體形象的事例,有助于讀者理解接受。
一本書讀懂孔子的為人之道、處事之道、成功之道——
●他順應(yīng)歷史發(fā)展的潮流,提出“仁”的思想。其核心是關(guān)于人性、人道、人生價值等問題的探討,從而建立起仁學的思想體系。
●他注重教育,堪稱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偉大的教育家。
●他修《詩》《書》,定《禮》《樂》,序《周易》,作《春秋》,為我國古代文化的發(fā)展作出了偉大貢獻。
●他的思想學說,已成為中華民族的道德意識、精神生活和傳統(tǒng)習慣的準則,構(gòu)成中國式的社會習俗,在世界范圍內(nèi)影響深遠。
●兩千五百多年來,孔子的智慧并未消亡,反而更加受人重視。全球政界、商界頂級人物都在運用,精妙無窮。
歐陽彥之編著的《孔子(儒家圣人的10堂修身課)》以全新的角度解讀其中哲理與奧秘,采擷孔子思想精華。
歐陽彥之編著的《孔子(儒家圣人的10堂修身課)》以全新的角度解讀其中哲理與奧秘,采擷孔子思想精華,暢談人生奧秘,將儒家思想通俗化、具體化,引導我們從中去參悟出一些修身養(yǎng)性的方法、為人處世的藝術(shù)、做人做事的智慧。其中既有精深的思想理念,又包含許多具體形象的事例,有助于讀者理解接受。
歐陽彥之,長期從事中國古代史,中國古代政治制度史,國學方面的研究。同時歷任中港深多家公司經(jīng)理人、顧問和董事,擅長從歷史中求證如何走出“中國式的困境”。在培訓中,他的風格獨樹一幟:“有趣、有道、有料、有效”,為無數(shù)渴望成功的讀者和企業(yè)奉上了開啟美滿人生之門的金鑰匙。
第一章 仁義——無與倫比的人格魅力
1.仁愛者必然會得到別人的愛戴
2.行善無跡,潤人無形
3.以人為本,以善待人
4.一視同仁,萬事萬物皆朋友
5.利他方能自利,害人實際害己
6.成人之美.樂己之心
7.忠恕之道,“一”以貫之
8.當仁不讓,愛正義勝于愛權(quán)威
9.在義的前提下求利
10.名利看不破,終會為其所累
11.陽光下的財富最受尊重
12.崇尚節(jié)儉的生活
13.為官者要守得住清廉,經(jīng)得起誘惑
14.放下欲念才能輕松前行
15.給生命注入正義的理念
第二章 禮儀——待人以禮。永不過時
1.沒有禮貌是自私自利的表現(xiàn)
2.家庭禮儀不可忽略
3.禮儀的前提是“仁善”
4.禮儀是個人內(nèi)在涵養(yǎng)的體現(xiàn)
5.禮待下屬,得人心者得天一F
6.不懂就問,虛心求教才是禮
7.道歉,重要的社會禮儀
8.尊重別人,同時也尊重自己
第三章 智勇——謹言慎行,自強自.
1.不顯山露水.不賣弄聰明
2.欲速則不達
3.行動在先,說話在后
5.忍耐是為了蓄勢待發(fā)
6.忐當高遠,事當謹慎
7.掌握尺度,不要把話說絕
8.謠言止于智者
9.有主見,不為他人言語所動
10.學會舍得,有所為有所不為
11.保持個人的風格
12.靠自己,上天助自助者
13.永不言敗是走向成功的動力
14.勇于探索真
15.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16.認真扎實地去做基礎(chǔ)工作
第四章 道德——失去道德標準。你將失去一切
1.人無信不立
2.以德服人,才能贏得人心
3.用人要摒棄個人喜惡
4.多責備自己,少挑剔別人
5.不降其志,不辱其身
6.一諾千金,事業(yè)才能一帆風順
7.人前君子,人后亦君子
8.既有原則性,又有靈活性
第五章 忠誠——讓自己盡善,讓工作盡美
1.對待職業(yè)要表現(xiàn)出足夠的忠誠
2.正人先正己,領(lǐng)導者要以身作則
3.勇于擔當?shù)膯T工最有魄.J3
4.樂業(yè)是職場修煉的最高境界
5.職場“小圈子”,同流但別合污
6.渡過困境,方能苦盡甘來
7.高效的人把工作完成在昨天
第六章 孝敬——心存孝義自感天地
1.當今更須“孝”行其道
2.記得父母的生H154.
3.體貼父母的精神世界
4.父母在,不遠游
5.順從父母但不盲從
6.孝順父母要發(fā)自內(nèi)心
7.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
8.孝是家庭和睦的紐帶
第七章 識己——認識自己。目標是成功的起點
1.人生每個階段都要有目標
2.任何時候都不能失去志氣
3.要立志還要“守志”
4.自滿者人損之;自謙者人益之
5.至少擁有一樣出色的“看家本領(lǐng)”
6.不患無位,拒絕懷才不遇
7.接納自己,善待自己
第八章 謙讓——退一步海闊天空
1.寬容是終身奉行的原則
2.君子不念舊惡
3.對不喜歡的人也要尊重
4.苛刻待人,等于孤立自己
5.聽得進“忠言逆耳”
6.要有推功攬過的氣度
7.比拿得起更可貴的是放得一F
8.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吧
第九章 求學: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1.好學者,處處皆學問
2.博學,還要善于反省
3.學以致用,求實務(wù)本
4.溫故知新。受益頗多
5.帶著質(zhì)疑精神讀書
6.凡事要靈活灑脫
7.以人為師:學他人之長補己之短
第十章 交友:益者三友損者三友
1.慎重選擇真朋友
2.君子之交淡如水
3.借石攻玉交良友
4.好鄰居造就好生活
5.有了好朋友,才有好成就
6.朋友相處.重在“火候”
7.靠權(quán)勢利益.交不到真正的朋友
8.別奢求改變對方
孔子,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他一生從事傳道、授業(yè)、解惑,被人們尊稱為“至圣先師,萬世師表”,智慧震古爍今,光照千秋。
他修《詩》《書》,定《禮》《樂》,序《周易》,作《春秋》,為我國古代文化的發(fā)展做出了偉大貢獻。
他創(chuàng)建了影響深遠的儒家和儒家學派,成為中國文化的奠基人。
他的思想被歷代人們奉為圭臬,成為經(jīng)典,是真正傲視百代的大智慧。
從孔子的時代到今天,兩千多年來,關(guān)于儒學的文獻真是汗牛充棟,關(guān)于儒學的見解更是說不盡,道不完。即便是同一個人,在不同的年齡階段,不同的人生體驗后,關(guān)于儒學的認識也會大不相同。久而久之,它成為人們約束思想和行為的準則,對于中國人人格心理的鑄造產(chǎn)生了不可估量的深刻的影響。
時至今日,當我們以一種全新的感覺來重新讀儒說儒時,依然可以發(fā)現(xiàn)不少適應(yīng)我們這個時代需要的東西。
孔子是一個偉大的思想家。他所生活的春秋末年,社會經(jīng)濟急劇變化,新舊制度交替。他順應(yīng)歷史發(fā)展的潮流,提出“仁”的思想。其核心是關(guān)于人性、人道、人生價值等問題探討,從而建立起仁學的思想體系。孔子一生顛沛流離,為傳揚自己的政治思想,奔走于列國之間,多次受到暴力威脅,每次都以堅定的信心克服困難,“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盡管他的政治主張不為當時各國諸侯采納,但他仍堅定地為之奮斗,“知其不可而為之”,為后人樹起典范。
孔子是一位偉大的教育家。他注重教育,重視文化,聚徒設(shè)教,創(chuàng)辦私學,提出“有教無類”,“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教育學生“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其“三千弟子,七十二賢人”,堪稱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偉大的教育家。孔子的許多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至今還體現(xiàn)在我們的社會、學校和家庭教育中。
如今,孔子不僅在中國,而且在世界范圍內(nèi)都是影響很深很廣的人物。他的思想學說,經(jīng)過兩千年的潛移默化,有的已成為中華民族的道德意識、精神生活和傳統(tǒng)習慣的準則,構(gòu)成中國式的社會習俗,在世界范圍內(nèi)影響深遠:記載孔子言行的《論語》被譯成世界各國文字,發(fā)行量僅次于《圣經(jīng)》。在1984年美國出版的《世界名人大詞典》,孔子被列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我們知道,孔門弟子3000,賢者72人。他們散布在各個諸侯國,成為各國的精英,也有成為“集團公司老總”的,比如說子貢。孔子在當時不僅僅學問最大,而且也是精英們的精神領(lǐng)袖。
也許,修習中華傳統(tǒng)文化,并不能馬上用來找工作或者升職,甚至不能用來對付某些陷害你的小人;但是,學習這些經(jīng)典可以養(yǎng)氣,可以養(yǎng)德。可以讓人變得溫和、安靜、從容,可以補上體驗性的思維修養(yǎng)。
中華文化的智慧就有這樣一種作用,能幫助我們體驗一種境界,讓很多事情豁然開朗。這就是孔子和他的儒家文化長盛不衰的原因。本書采擷了《論語》《孔子家語》《史記》《左傳》等書中關(guān)于孔子的名言金句、思想精華、日常生活記錄等等,專講孔子之道與孔子之學,以全新的角度解讀其中儒家文化的哲理與奧秘,將儒家思想通俗化、具體化,引導我們從中去參悟出一些修身養(yǎng)性的方法、為人處世的藝術(shù)、做人做事的智慧。本節(jié)既有精深的思想理念,又包含許多具體形象的事例,有助于讀者理解接受。
一本書,也許一天就能讀完,但是它將伴隨你一生,是讓你終身受益的良師益友。
1.仁愛者必然會得到別人的愛戴
【原文】
子日:“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
【大意】
孔子說:“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如果你選擇的住處不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么能說你是明智的呢?”
孔子對仁愛的重視不無道理:仁愛帶給他人溫馨的感覺、強大的力量。能給別人帶來仁愛的人,必會得到別人的愛戴和尊重,能同心中有愛的人在一起是莫大的幸福。
在英國有位孤獨的老人,無兒無女,又體弱多病,他決定搬到養(yǎng)老院去,并宣布出售他漂亮的住宅。因為這是一所有名的住宅,所以購買者聞訊蜂擁而至。住宅的底價是8萬英鎊,但人們很快就將它炒到10萬英鎊,而且價錢還在不斷攀升。老人深陷在沙發(fā)里,滿懷憂郁。是的,要不是健康狀況不好的話,他是不會賣掉這棟陪他度過大半生的住宅的。
此時,一個衣著樸素的青年來到老人面前,彎下腰低聲說:“先生,我也想買這棟住宅,可我只有1萬英鎊。”“但是,它的底價就是8.79英鎊,”老人淡淡地說,“而且現(xiàn)在它已經(jīng)升到10萬英鎊了。”青年并不沮喪,他誠懇地說:“如果您把住宅賣給我,我保證會讓您依舊生活在這里,和我一起喝茶、讀報、散步。相信我,我會用整顆心來照顧您!”
老人站起來,揮手示意人們安靜下來:“朋友們,這棟住宅的新主人已經(jīng)產(chǎn)生了,就是這個小伙子。”青年人就這樣出人意料地贏得了勝利。
世界上最強大的不是堅船利炮,而是一顆仁慈的愛心。故事中的小伙子正是以此贏得了老人的青睞,成為住宅的主人。
生活中。我們應(yīng)該保持一顆仁愛之心,保持對真、善、美的追求。地位、財富固然重要,而真正使人獲得永久尊重和幫助的還是那顆善心。把你無私的愛獻給周圍的人——父母、同學、朋友以及那些陌生人,既幫助了需要幫助的人,也為自己積攢了良好的IZl碑。當你陷人困難,需要別人的援助時,你會發(fā)現(xiàn),二話不說就向你伸出援手的是那些你曾經(jīng)幫過的人,不管你有多大的問題,他們都會給你力所能及的支持。
愛心源自無私的付出,愛心是人際間的催化劑,它加快了彼此間的情感反應(yīng)。給你的同事、你的客戶一個超越純粹利益關(guān)系的微笑、一個關(guān)鍵時刻的扶持,即使微不足道,卻足以讓他們感受到最真實的溫暖。當他們回以愜意的眼神、深深的感謝時,你就已經(jīng)得到了他們的認同。
2.行善無跡,潤人無形
【原文】
子張問善人之道。子日:“不踐跡,亦不入于室。”
【大意】
一般而言就有這兩種解釋:
(1)子張問孔子做善人的門道。孔子說:“做事不留痕跡,不要為了向人顯示而刻意行善。”
(2)子張問孔子做善人的門道。孔子說:“若不依循前人的辦法.就不能得到做善事的要領(lǐng)和精神。”
這里我們采用第一種,南懷瑾先生指出:“不踐跡”就是說,做一件好事不必要讓人看出來是善行。為善要不求人知,如果為善而好名,希望成為別人崇敬的榜樣,這就有問題了。“亦不入于室”,意思是不要為了做好人、做好事,而用這種“善”的觀念把自己束縛起來。真正的善是無聲的,默默不讓人知,善意埋藏于心底,行善不著痕跡,潤人于無形當中。
有一座在半山腰上的寺廟,香客很多,來來往往很熱鬧。香客來寺廟拜佛許愿的同時,都會留下一些錢財作為“香油錢”供奉佛祖。
這天.來了一個叫花子,他參拜完佛祖之后,向著盛放“香油錢”的匣子走過去,他沒有放錢,只是往里面放了一束野花。旁邊的小和尚看見了剛要阻止,身旁的另一個和尚悄悄地拉了拉他的衣袖,低聲對他說:“這鮮花,也是香油錢。”
小和尚對這話并不是很明白,但是也沒有多說什么。到了晚上快要睡覺的時候,他又想起了白天的事,于是就拿著那束野花來到師父的房間.師父看著野花就知道是什么事情了,沒有問小和尚任何話,只是看著野花面露欣賞的微笑。
小和尚剛想要開口問師父,但是看著師父的笑容,他突然了悟了:供佛不一定非要用金錢,一束野花能讓人心生愉快,不也是一份虔誠的佛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