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頁數:216頁
- 開本:16開 平裝
- 出版社:中國財富
- ISBN:9787504758958
- 作者:歐陽彥之
導語
《關鍵時刻曹操是這么干的》由歐陽彥之著。
三國第一公務員, 官二代也是富二代!
愛寫詩、愛吟唱、愛美女,大英雄也玩小清新!
帶隊伍搭班子玩跨界,有大胸襟也有小心眼兒?
如何培養受人擁戴的品質,如何做打不倒的強者,如何把夢想化為行動,如何讓自己有領導權?
曹操告訴你一個成功老板的最佳邏輯!
·青年時期:摸爬滾打、艱苦創業
·壯年時期;成功進取、締造輝煌
·中年時期:穩定大局,惟才是舉
·晚年時期:合作控馭,深謀遠慮
內容提要
曹操,在中國歷史上是有議的人物。擁之者稱之為英雄,反之者稱為梟雄,但無論如何,能從一個叛經離道的頑皮少年,左右沖突,一步步造就霸勢,走上高位這一點,便足以證明他的智慧超群。這本由歐陽彥之著的《關鍵時刻曹操是這么干的》將曹操的一生的功過、成敗細致點評,同時結合經濟學和管理學的知識,為讀者送去深刻的啟示。
作者簡介
歐陽彥之,長期從事中國古代史,中國古代政治制度史,國學方面的研究。同時歷任中港深多家公司經理人、顧問和董事,擅長從歷史中求證如何走出“中國式的困境”。在培訓中,他的風格獨樹一幟:“有趣、有道、有料、有效”,為無數渴望成功的讀者和企業奉上了開啟美滿人生之門的金鑰匙。
目錄
第一章 厚積薄發,為實現目標創造條件
1.先立志,再與成功約會
2.信心:自我心理建筑的工程師
3.該露鋒芒的時候別隱藏
4.設置合理的目標
5.看準機會,才能一擊奏效
6.堅持不懈,終有所成
第二章 雷厲風行,敢闖敢干才是本事
1.敢想敢干,積極行動
2.勇于冒險,自古富貴險中求
3.敢為天下先
4.激情是前行的動力
第三章 能容能恕,大度方容天下事
1.有度量,得饒人處且饒人
2.一笑泯恩仇,大度能成天下事
3.容人所長,學會欣賞他人
4.寬以待人,因善得福
5.不念舊惡,豁達是你看待這個世界的姿態
第四章 以退為進,為進一丈何妨先退一尺
1.能屈能伸,善于適應
2.掌握好進退妥協的尺度
3.適時退讓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4.知進不知退者難有大作為
5.善隱忍者,方成大業
第五章 借力而行,讓別人為你做嫁衣
1.借力獲利。亂中取勝
2.借一種旗號提升影響力
3.空手套狼,變敵有為我有
4.借人之手,為我解憂
5.借別人的“光”照亮自己的路
第六章 控制局面。學會迂回前進
1.化整為零,逐個擊破贏全局
2.找到分化敵對力量的方法
3.散布假消息,聲東擊西
4.將欲取之,必先予之
5.不敵其力而消其勢
6.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
第七章 靈活變通,見機行事收效大
1.殺人和獻刀本是一個姿勢
2.臨危不亂,處變不驚
3.隨手一指,謀事在人
4.目的一個,手段要多
5.深諳世事,學會變通
6.兵不厭詐,巧用手段
第八章 恩威并施,賞罰分明的領導藝術
1.嚴以律己,以身作則
2.恩威并舉,軟硬兼施
3.善用謀略,軍紀嚴明
4.造銅雀臺,重賞奇兵
第九章 運籌帷幄,謀劃好了再行動
1.看問題要看到根源上
2.未雨綢繆穩江山
3.殺撫并用。分化敵人
4.沒有謀劃就沒有未來
5.打好基礎圖長遠
6.居高見遠,身后疑冢防人盜
第十章 笑對逆境,永不言敗
1.再苦再難都要笑一笑
2.路還要靠自己去走
3.與狼共舞,讓自己變成一頭狼
4.九十九次的失敗換來一次成功
5.敢于拒絕,勇于說“不”
前言
1
東漢末年,群雄爭霸,硝煙四起,各路諸侯相互吞并整合,形成魏、蜀、吳三國鼎立之勢,無數風云人物、精彩事件由此而生。
論崛起之道,曹操的看家本領是對權術的運用,他對權術的運用可謂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在歷史上,曹操被人稱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前者指的是他的才能,后者指的是他的道德。才能被人稱道,而道德卻飽受質疑,這樣的曹操之所以能成就霸業,靠的就是陰陽正反這兩種與眾不同的處世謀略。論陽謀,他滿腹經綸,飽經滄桑,以德取譽;論陰謀,他機關算盡,城府艱深,以計賺名。他深諳無德不足以立信,無計不足以謀名之道。通過數十年的努力,終于打造了一副典型的陰陽謀略家的面孔。
曹操雖得“一代奸雄”之稱,但其在為人方面卻頗通方圓之道,其方者以誠相待,取信于人,虛懷若谷,決不食言;其圓者我行我素,機智靈活。任憑他人指指點點,他卻能夠游刃有余。
想當年,曹操青梅煮酒錯識劉備,但若據此認為曹操識人無珠卻是大錯特錯。你看他麾下,何嘗不是人才濟濟;你看他左右,何嘗不是英雄輩出。一句“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無所不可”,豎起了識人的大旗,一時間,天下英雄不憑資質、不計門第、不分親仇,盡歸其門下。似這等恢宏氣魄,幾人有之?曹操用人初看起來熱情豪放,細品卻可見其謹慎小心。對于英才,他能將之捧上天;對于逆徒,他能將之打人地。任憑你黑道白道,他那里自有試金石;莫道你是三教九流,他那里自有火眼金睛。天下智力競相為我所用,各路豪杰莫不玩于股掌之間。沒有這點手段,曹操怎能聚集旺盛的人氣、收納高明的智囊呢?
喜怒無常、陰險狡詐是人們形容曹操時常用的詞語。但自古以來。高處不勝寒,君者不怒而自威,曹操的管人謀略在這一明一暗、一喜一怒之間如此變幻自如,又有幾人能望其項背?施恩時,其恩澤深似海;發威時,其威風鎮八方。賞之則毫不吝嗇,罰之則鐵面無私,仰望曹公,誰人敢不汗顏?封建官場上,忙忙碌碌,紅塵之中,所爭的不過一“權”字。這“權”字大如天,沉如地,無人不想掌握它,又無人不害怕它。但曹操卻背負著“奸雄”和“漢賊”的惡名將權柄輕輕地拿起,從容地運用。他挾天子以令諸侯,這等高深手段,誰人能及?三國之中,文武全才者,曹操乃第一人。如果說諸葛之謀小心謹慎,殫精竭慮,那么曹操之謀便是從容輕松,招之即來。你看他面對生死毫不畏懼,機智靈活,詭謀迭起,妙計百出,談笑之間不知有幾個對手無處藏身,灰飛煙滅,似這等詭秘頭腦,又有幾人懂得?
魯迅說:“其實,曹操是一個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個英雄,我雖不是曹操一黨,但無論如何,總是非常佩服他。”
2
曹操,在中國歷史上是最有爭議的人物之一。擁之者稱之為英雄,反之者稱之為梟雄。英雄也好,梟雄也罷,僅憑在那個“家家欲為帝王,人人欲為公侯”的時代里,曹操能從一個離經叛道的頑皮少年,左右沖突,一步步造就霸勢,走上高位這一點,便足以證明他智慧超群。
曹操(公元155—220年),東漢末期權臣,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文學家,字孟德,沛國譙縣(今安徽亳縣)人。父曹嵩,乃宦官曹騰養子,雖官至太尉,仍為士族所鄙。曹操二十歲以孝廉為郎,后以騎都尉,參與鎮壓潁川黃巾起義軍,被命為西園八校尉之一的典軍校尉。中平六年(公元189年),因董卓專權,他逃離洛陽,至陳留(今河南開封東南)散家財,聚兵五千人,與袁紹為首的關東州郡軍一起討伐董卓。當時諸軍畏卓,莫敢先進,唯操出戰,董卓西逃,袁紹表操為東郡太守。初平三年(公元192年),青州黃巾起義軍攻入兗州,殺刺史劉岱,州吏擁曹操領兗州牧,曹操率兵打敗黃巾軍三十余萬,收其精銳為部下,號“青州兵”。在隨后幾年的兼并戰爭中,曹操表現出了杰出的才能:打敗袁術,攻破陶謙,平定張邈,消滅呂布,逐漸壯大成一支與袁紹相對抗的力量。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官渡之戰,曹操以少勝多,打敗袁紹十萬大軍,乘勝追擊,陸續攻占原屬袁紹的冀、青、幽、并四州。十二年(公元207年),又消滅曾收留袁紹二子、以遼西柳城(今遼寧朝陽西南)為根據地的少數民族烏桓勢力,基本統一北方。
曹操根據茍或的謀劃,于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將處于困境的漢獻帝從洛陽迎到自己勢力范圍內的許縣(今河南許昌東),作為傀儡,并遷都于許。從此,他“奉天子以令不臣”,政治上主動,號召力增強。
他募民屯田許下,得谷百萬斛。后推廣到許多州郡,史稱所在積粟,倉廩皆滿,從物質供應上保證了戰爭的勝利。
他精通《孫子兵法》,是今存為此書作注的第一人,著有兵書十萬余言,善于運用古代軍事學說和戰略戰術,“因事設奇,譎敵制勝,變化如神”。
他多次下令求賢,要求“唯才是舉”。與東漢重視德行、門第不同,只要才干杰出,有治國用兵之術,即使出身微賤,不懂儒家經術,不仁不孝。名聲卑污,曹操都會考慮予以重用,甚至拔為大將、牧守。豪強大族率眾投奔者,他也極力籠絡,崇以官職。此外,他又不完全否定德行標準,而且很重視對名士的爭取。部下對其如不竭誠效忠,一經發覺,立即清除,毫不容情。一時間,“天下忠正效實之士咸愿為用”,其麾下人才濟濟。
曹操“攬申、商之法術”,受先秦法家思想影響很大,不官不功之臣,不賞不戰之士,強調“撥亂之政,以刑為先”。在此思想指導下,他殘酷鎮壓農民反抗,同時對豪強大族的不法行為給予嚴厲打擊。平定冀州后,他立即下令,加重對豪強兼并的懲罰。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晉位丞相,率軍南征。荊州劉表適病卒,子琮歸降。操進軍江陵,沿長江順流東下,與孫權、劉備聯軍會戰于赤壁。其時南北統一條件遠未成熟:北方軍隊長途跋涉,不服水土,兵多疾病;荊州降軍心有顧慮,未肯力戰;加上曹操驕傲輕敵,最終在孫劉聯軍火攻之下大敗而歸。此后,他將重點轉向鞏固北方的統治,鎮壓朝廷中的異己力量包括皇后伏氏的反抗,并繼續消滅北方殘余割據勢力。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曹操討平關隴地區馬超、韓遂,四年以后又征降漢中的張魯,為代漢做了充分準備。在此期間,他曾數次進攻孫權、劉備,但都無功而還。
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曹操封魏公,建魏國,都于鄴。魏國擁有冀州十郡之地,置丞相以下百官。三年后,曹操晉爵魏王,用天子旌旗,戴旒冕,出入得稱警蹕,他名義上雖為漢臣,實際上已是皇帝。后來,子曹丕代漢,追尊其為魏武帝。
這就是曹操,一個擁有傳奇一生的英雄,不管后人怎樣評價他,他永遠堅定地站在屬于自己的那圈歷史年輪上。有人唾罵他是“漢賊”,有人稱贊他為“能臣”,“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讀者眼中的曹操形象又何止千萬?
3
在現代社會中,我們究竟能從曹操身上學到些什么呢?
首先,曹操是個杰出的政治家。三國亂世,群雄紛爭,人才輩出。曹操憑著他杰出的智慧和才干,東征西討,南征北戰,對當時國家的統一事業做出了偉大的貢獻。論三國群英,以綜合素質看,劉備、諸葛亮、孫權等人都比不上曹操。
其次,曹操是個優秀的領導者。曹操的領導智慧給人以高深莫測的感覺,正是靠著這種超凡的智慧,“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的曹操終成霸業。他取信于人,虛懷若谷,滿腹經綸,飽經滄桑;他以德取譽,以理服人,積極進取,豁達樂觀;他做事踏實,穩妥發展,機智靈活,妙計百出;他愛才識才,遍攬天下豪杰,確有王者風范,使當時的謀臣勇將爭相歸附。
最后,曹操還是一個一流的智謀家。想那劉備之計謀無不出自諸葛之手,而孫權之計也出自周瑜之流。獨有曹操本身就是一個才比諸葛、謀過周瑜的謀略家,危急關頭無不是眉頭一皺計上心來。
當今商戰競爭激烈,國際局勢動蕩不安,各國都在競相研究《三國演義》,想把三國人物智慧運用于軍事和經濟活動中。曹操的一生處處體現著智慧與練達。世事變幻莫測,沒有一成不變、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法則,因此,我們應學會曹操的機變與干練。
假如你練就了曹操的辦事能力,你就能如魚得水,無往而不勝;假如你修成了曹操的做人之道,你就會贏得世人的尊重、信任與支持;兼而有之,你必能領袖群雄。登上人生巔峰!
精彩頁(或試讀片斷)
年僅20歲的曹操,剛入仕途就顯示出了其“不安分”的行事作風。在任洛陽北部縣尉時,鑒于權貴橫行,攪得社會很不安寧的現狀,曹操到任之初就趕制了十根五色大棒,懸掛在大門左右,示日:“有犯禁者,不避豪貴,皆責之。”權重勢大的宦官蹇碩的叔父違反規定,提刀夜行。巡夜的曹操拿住這位無人敢惹的太歲,毫不留情地以棒責打,“由是,內外無敢犯者,威名頗震”。
黃巾起義后,曹操率兵參與鎮壓,由于戰功顯赫,受封為典軍校尉。董卓專權,朝政日非,曹操在刺殺董卓未果后,逃出京城洛陽回到家鄉。然后一面假傳皇帝詔書,號召各地討伐賊臣董卓,一面在族人、友人的幫助下招募兵馬,參加到討伐董卓的大軍中。十八路諸侯與董卓小戰之后,各懷私心,互相觀望,任憑董卓劫持皇帝遷都長安。曹操對此大為不滿,毅然率軍追擊。雖然兵敗受傷,但也足見曹操與袁紹等輩不一樣,是個勇于進取之人。曹操見十八路諸侯畏縮不前,不能成事。就率領殘兵敗將回到了山東。不久,青州黃巾軍又起,曹操進兵鎮壓,得降卒30萬,選拔精銳,號為“青州兵”。之后,曹操以兗州為根據地,招賢納士,廣攬人才,“文有謀臣,武有猛將,威震山東”。接著,曹操在山東擊敗呂布,迎漢獻帝到許昌,“挾天子以令不臣”,這樣一來,除軍事上擁有較強實力外,他又掌握了政治上的主動權。此后,曹操東征西討,逐鹿中原,開始了兼并群雄的戰爭。
軍閥張繡敗而降,降而叛,最終被曹操吞并;妄自稱尊的南方最大軍閥袁術也被曹操徹底消滅;敗而復起、驍勇善戰的呂布被曹操斬草除根;劉備數次東山再起,數次被曹操擊敗,以至于在中原無法立足;官渡之戰,曹操以劣勢的兵力大破袁紹,此后接連進擊,天下勢力最強大的袁紹及其殘余勢力被消滅殆盡,曹操奪得了冀、青、幽、并四州的廣大土地。經過數年征戰,曹操基本上統一了北方。之后,曹操揮師南下,奪取了劉表據有的荊州。由于輕敵和急功近利,曹操在赤壁遭到了孫權和劉備的沉重打擊。然而,曹操并沒有一蹶不振。赤壁之戰后,他不僅統兵入關,消滅了馬超、韓遂勢力,進軍漢中,消滅了張魯。而且一直沒有放棄吞并孫、劉一統天下的努力。曹操在臨死之前,因一統天下的理想未能實現而遺憾不已,他對曹洪等人說:“孤縱橫天下三十余年,群雄皆滅,只有江東孫權、西蜀劉備未曾剿除……”曹操的一生,是“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一生。開拓進展的精神,是他賴以取得事業上的巨大成就,并成為三國時代最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的首要因素。現代人在自身素質修養方面最應該學習的,就是曹操不斷開拓進取的品格。
沒有開拓進取的精神,就無法創立和發展事業。如果曹操在追擊董卓失敗后心灰意冷,卸甲歸田,或是在占據兗州之后像劉表那樣自我滿足,就不會有后來那樣偉大的成就。事實上,長久的原地踏步是不可能的,人類和自然界的任何事物都處在不斷運動的狀態,靜止只是短暫的、相對的。事業也是如此,要想維持一定的狀態,不進也不退是不現實的,不進則退,這是必然的規律。假如曹操登上丞相的寶座,就坐享富貴,不思進取,那么,要不了多久,他就會被別人取而代之,因為比曹操強大的袁紹、袁術等人絕不會容忍朝政大權長久地掌握在曹操手中。就如劉璋,他是從父親劉焉手中接管益州的,原本只想守住這點基業,不圖有更大的作為,結果時日不長就被劉備奪去了。明智的守業者會選擇以攻為守,只有開拓進取,才能長久地守住已有的事業。正如諸葛亮在《后出師表》中所說:“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然不伐賊,王業亦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