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頁數:786頁
- 開本:32
- 出版社:中國文聯出版社
- ISBN:9787519013202
- 作者:吳承恩
編輯推薦
吳承恩著的《西游記(古典文學名著全本無障礙閱讀)(精)》以豐富瑰奇的想象描寫了師徒四眾在去往西方途上,和窮山惡水冒險斗爭的歷程,并將所經歷的千難萬險形象化為妖魔鬼怪所設置的八十一難,以動物幻化有情的精怪生動地表現了無情的山川的險阻。以降妖伏魔,歌贊了取經人排除艱難的戰斗精神,鼓舞人積極斗爭、永不灰心、為達到目標而百折不撓。
作者簡介
作者:(明)吳承恩
目錄
第一回 靈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
第二回 悟徹菩提真妙理 斷魔歸本合元神
第三回 四海千山皆拱伏 九幽十類盡除名
第四回 官封弼馬心何足 名注齊天意未寧
第五回 亂蟠桃大圣偷丹 反天宮諸神捉怪
第六回 觀音赴會問原因 小圣施威降大圣
第七回 八封爐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
第八回 我佛造經傳極樂 觀音奉旨上長安
第九回 袁守誠妙算無私曲 老龍王拙計犯天條
第十回 二將軍宮門鎮鬼 唐太宗地府還魂
第十一回 還受生唐王遵善果 度孤魂瑀蕭正空門
第十二回 玄奘秉誠建大會 觀音顯相化金蟬
第十三回 陷虎穴金星解厄 雙叉嶺伯欽留僧
第十四回 心猿歸正 六賊無蹤
第十五回 蛇盤山諸神暗佑 鷹愁澗意馬收韁
第十六回 觀音院僧謀寶貝 黑風山怪竊袈裟
第十七回 孫行者大鬧黑風山 觀世音收伏熊羆怪
第十八回 觀音院唐僧脫難 高老莊大圣除魔
第十九回 云棧洞悟空收八戒 浮屠山玄奘受心經
第二十回 黃風嶺唐僧有難 半山中八戒爭先
第二十一回 護法設莊留大圣 須彌靈吉定風魔
第二十二回 八戒大戰流沙河 木叉奉法收悟凈
第二十三回 三藏不忘本 四圣試禪心
第二十四回 萬壽山大仙留故友 五莊觀行者竊人參
第二十五回 鎮元仙趕捉取經僧 孫行者大鬧五莊觀
第二十六回 孫悟空三島求方 觀世音甘泉活樹
第二十七回 尸魔三戲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
第二十八回 花果山群妖聚義 黑松林三藏逢魔
第二十九回 脫難江流來國土 承恩八戒轉山林
第三十回 邪魔侵正法 意馬憶心猿
第三十一回 豬八戒義激猴王 孫行者智降妖怪
第三十二回 平頂山功曹傳信 蓮花洞木母逢災
第三十三回 外道迷真性 元神助本心
第三十四回 魔王巧算困心猿 大圣騰挪騙寶貝
第三十五回 外道施威欺正性 心猿獲寶伏邪魔
第三十六回 心猿正處諸緣伏 劈破旁門見月明
第三十七回 鬼王夜謁唐三藏 悟空神化引嬰兒
第三十八回 嬰兒問母知邪正 金木參玄見假真
第三十九回 一粒金丹天上得 三年故主世間生
第四十回 嬰兒戲化禪心亂 猿馬刀圭木母空
第四十一回 心猿遭火敗 木母被魔擒
第四十二回 大圣殷勤拜南海 觀音慈善縛紅孩
第四十三回 黑河妖孽擒僧去 西洋龍子捉鼉回
第四十四回 法身元運逢車力 心正妖邪度脊關
第四十五回 三清觀大圣留名 車遲國猴王顯法
第四十六回 外道弄強欺正法 心猿顯圣滅諸邪
第四十七回 圣僧夜阻通天水 金木垂慈救小童
第四十八回 魔弄寒風飄大雪 僧思拜佛履層冰
第四十九回 三藏有災沉水宅 觀音救難現魚籃
第五十回 情亂性從因愛欲 神昏心動遇魔頭
第五十一回 心猿空用千般計 水火無功難煉魔
第五十二回 悟空大鬧金兜洞 如來暗示主人公
第五十三回 禪主吞餐懷鬼孕 黃婆運水解邪胎
第五十四回 法性西來逢女國 心猿定計脫煙花
第五十五回 色邪淫戲唐三藏 性正修持不壞身
第五十六回 神狂誅草寇 道昧放心猿
第五十七回 真行者落伽山訴苦 假猴王水簾洞謄文
第五十八回 二心攪亂大乾坤 一體難修真寂滅
第五十九回 唐三藏路阻火焰山 孫行者一調芭蕉扇
第六十回 牛魔王罷戰赴華筵 孫行者二調芭蕉扇
第六十一回 豬八戒助力敗魔王 孫行者三調芭蕉扇
第六十二回 滌垢洗心惟掃塔 縛魔歸正乃修身
第六十三回 二僧蕩怪鬧龍宮 群圣除邪獲寶貝
第六十四回 荊棘嶺悟能努力 木仙庵三藏談詩
第六十五回 妖邪假設小雷音 四眾皆遭大厄難
第六十六回 諸神遭毒手 彌勒縛妖魔
第六十七回 拯救駝羅禪性穩 脫離穢污道心清
第六十八回 朱紫國唐僧論前世 孫行者施為三折肱
第六十九回 心主夜間修藥物 君王筵上論妖邪
第七十回 妖魔寶放煙沙火 悟空計盜紫金鈴
第七十一回 行者假名降怪犼 觀音現相伏妖王
第七十二回 盤絲洞七情迷本 濯垢泉八戒忘形
第七十三回 情因舊恨生災毒 心主遭魔幸破光
第七十四回 長庚傳報魔頭狠 行者施為變化能
第七十五回 心猿鉆透陰陽竅 魔王還歸大道真
第七十六回 心神居舍魔歸性 木母同降怪體真
第七十七回 群魔欺本性 一體拜真如
第七十八回 比丘憐子遣陰神 金殿識魔談道德
第七十九回 尋洞擒妖逢老壽 當朝正主救嬰兒
第八十回 姹女育陽求配偶 心猿護主識妖邪
第八十一回 鎮海寺心猿知怪 黑松林三眾尋師
第八十二回 姹女求陽 元神護道
第八十三回 心猿識得丹頭 姹女還歸本性
第八十四回 難滅伽持圓大覺 法王成正體天然
第八十五回 心猿妒木母 魔主計吞禪
第八十六回 木母助威征怪物 金公施法滅妖邪
第八十七回 鳳仙郡冒天致旱 孫大圣勸善施霖
第八十八回 禪到玉華施法會 心猿木母授門人
第八十九回 黃獅精虛設釘鈀宴 金木土計鬧豹頭山
第九十回 師獅授受同歸一 盜道纏禪靜九靈
第九十一回 金平府元夜觀燈 玄英洞唐僧供狀
第九十二回 三僧大戰青龍山 四星挾捉犀牛怪
第九十三回 給孤園問古談因 天竺國朝王遇偶
第九十四回 四僧宴樂御花園 一怪空懷情欲喜
第九十五回 假合形骸擒玉兔 真陰歸正會靈元
第九十六回 寇員外喜待高僧 唐長老不貪富貴
第九十七回 金酬外護遭魔毒 圣顯幽魂救本原
第九十八回 猿熟馬馴方脫殼 功成行滿見真如
第九十九回 九九數完魔滅盡 三三行滿道歸根
第一百回 徑回東土 五圣成真
序言
《西游記》講述的是一個曾經真實發生過的故事。
唐代貞觀年間,僧人玄奘違反朝廷當時禁止百姓擅自西行的規定,從涼州偷渡出關,只身前往天竺拜佛求經。玄奘游歷、拜謁沿途佛教遺跡,耗費十七年時間,方到達天竺,并求取六百多部梵文佛經典籍。回到長安后,玄奘奉旨主持佛經翻譯工作。他的弟子辯機以其西行見聞和經歷為內容,寫成《大唐西域記》。玄奘逝世后,他的另外兩名弟子慧立、彥驚將玄奘的生平以及西行經歷又編纂成一本《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為了弘揚師父的業績,他們在書中進行了一些神化玄奘的描寫,其神異的色彩越來越濃厚。此后取經故事在社會流傳,后來,人們也普遍認為,這就是《西游記》最早的起源。
在唐朝后期和五代時期的許多記載中,已經出現了西行取經的故事?,F存敦煌石窟的玄奘取經壁畫,大約作于西夏初年,已經出現持棒猴行者形象。這也是孫悟空這一神話人物最早的形象。到了南宋時期,便有刊印的話本《大唐三藏取經詩話》流傳于世。在這一版本中,“孫悟空”化作白衣秀士,自稱“花果山紫云洞八萬四千銅頭鐵額獼猴王”。宋元南戲有《陳光蕊江流和尚》,吳昌齡作雜劇《唐三藏西天取經》已經有師徒四眾。元明之交時代的雜劇《二郎神鎖齊天大圣》和《西游記》,描寫了孫悟空的來歷,同時還有描寫孫悟空大鬧天宮的雜劇演出。
正是這些充滿想象與智慧的話本、戲劇,為吳承恩的創作提供了基礎。加之他天馬行空般的想象,才誕生了我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記》。
書中講述了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保護唐僧西天取經,沿途降妖除魔,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到達西天取得真經修成正果的故事。其文體實際上是一種佛經體,構思、體裁、情節、表現方法均來自佛經故事,并大量使用幻想、夸張的構思方式,加入了神變、分身、幻化、魔法、離魂、夢游、入冥、升天、游歷它界(龍宮、大海等)等情節,為人們展示了一個充滿玄幻色彩的神魔世界。這個成書于明代的故事,問世之后便廣為流傳。明代時期,朝鮮的漢語教材《樸通事諺解》中也提到《西游記平話》的內容。
幾百年來,由《西游記》改編的地方戲劇、電影、電視劇、動畫片數不勝數?!按篝[天宮”、“三打白骨精”、“大戰紅孩兒”等《西游記》中的經典故事也隨之廣為流傳,婦孺皆知。
至今,傳世的《西游記》版本眾多,主要分為明刻本和清刻本兩大類。其中,最為重要的是明代萬歷二十年,金陵唐氏世德堂刊本《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游記》。清刻本主要有刻于康熙初年的《西游證道書》、刻于康熙三十五年的悟一子陳士斌詮評本《西游真詮》、乾隆十三年刻晉省書業公記本張書紳箋評《新說西游記》等。
明清兩代刻本,在語言、內容上有著很大的區別。明代刻本中的方言俚語在清代刻本中均有刪減。在內容上,清代刻本對明代刻本亦做出補充。例如,在明代的刻本中,并沒有關于唐玄奘身世的介紹。而在清代的刻本《西游證道書》中,加入了“陳光蕊赴任逢災”一節,向讀者介紹了唐玄奘的身世和家庭背景,在此后的不同刻本中,這一情節均被保留沿用。
本書以現今存世最早最完整的《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游記》為底本,將不同版本的《西游記》予以匯總比較,不僅參考明清兩代刻本,同時也參考了近現代不同時期出版的《西游記》,希望能將一個最貼近原作的《西游記》還原給讀者。
目前,由于很多學生對文言文閱讀存在障礙,本次出版采取文中夾注的形式,對文中的生僻字詞進行注音,對難以理解的字詞進行解釋,對文中出現的一些人物、官職、相關傳說、天文地理等知識也進行了簡要的闡述,使學生在閱讀中真正實現無障礙閱讀。
最后祝愿閱讀本書的每位讀者,都能在閱讀中享受閱讀的快樂,讓自己的文言文水平進一步得到提高。
文摘
大圣卻有算計:爬上樹,一只手使擊子,一只手將錦布直裰的襟兒扯起來做個兜子等住,他卻串枝分葉,敲了三個果,兜在襟中,跳下樹,一直前來,徑到廚房里去。那八戒笑道:“哥哥,可有么?”行者道:“這不是?老孫的手到擒來。這個果子,也莫背了沙僧,可叫他一聲?!卑私浼凑惺纸械溃骸拔騼簦銇??!蹦巧成蚕滦欣?,跑進廚房道:“哥哥,叫我怎的?”行者放開衣兜道:“兄弟,你看這個是甚的東西?”沙僧見了道:“是人參果?!毙姓叩溃骸昂冒。∧愕拐J得。你曾在那里吃過的?”沙僧道:“小弟雖不曾吃,但舊時做卷簾大將,扶侍鸞輿赴蟠桃宴,嘗見海外諸仙將此果與王母上壽。見便曾見,卻未曾吃。哥哥,可與我些兒嘗嘗?”行者道:“不消講,兄弟們一家一個?!?br/>他三人將三個果各各受用。那八戒食腸大,口又大,一則是聽見童子吃時,便覺饞蟲拱動,卻才見了果子,拿過來,張開口,轂轆的囫圇吞咽下肚,卻白著眼胡賴。向行者、沙僧道:“你兩個吃的是甚么?”沙僧道:“人參果?!卑私涞溃骸吧趺次兜??”行者道:“悟凈,不要睬他!你倒先吃了,又來問誰?”八戒道:“哥哥,吃的忙了些,不像你們細嚼細咽,嘗出些滋味。我也不知有核無核,就吞下去了。哥啊,為人為徹;已經調動我這饞蟲,再去弄個兒來,老豬細細的吃吃?!毙姓叩溃骸靶值?,你好不知止足!這個東西,比不得那米食面食,撞著盡飽。像這一萬年只結得三十個,我們吃他這一個,也是大有緣法,不等小可。罷罷罷!夠了!”他欠起身來,把一個金擊子,瞞(順著)窗眼兒,丟進他道房里,競不睬他。
那呆子只管絮絮叨叨的唧噥,不期那兩個道童復進房來取茶去獻,只聽得八戒還嚷甚么“人參果吃得不快活,再得一個兒吃吃才好。”清風聽見,心疑道:“明月,你聽那長嘴和尚講‘人參果還要個吃吃’。師父別時叮嚀,教防他手下人羅唣,莫敢是他偷了我們寶貝么?”明月回頭道:“哥耶,不好了!不好了!金擊子如何落在地下!我們去園里看看來!”他兩個急急忙忙的走去,只見花園開了。清風道:“這門是我關的,如何開了?”又急轉過花園,只見菜園門也開了。忙人人參園里,倚在樹下,望上查數;顛倒來往,只得二十二個。明月道:“你可會算帳?”清風道:“我會,你說將來?!泵髟碌溃骸肮釉侨畟€。師父開園,分吃了兩個,還有二十八個,適才打兩個與唐僧吃,還有二十六個,如今止剩得二十二個,卻不少了四個?不消講,不消講,定是那伙惡人偷了,我們只罵唐僧去來?!?br/>兩個出了園門,徑來殿上,指著唐僧,禿前禿后,穢語污言,不絕口的亂罵;賊頭鼠腦,臭短臊長,沒好氣的胡嚷。唐僧聽不過道:“仙童啊,你鬧的是甚么?消停些兒;有話慢說不妨,不要胡說散道的。”清風說:“你的耳聾?我是蠻話,你不省得?你偷吃了人參果,怎么不容我說?”唐僧道:“人參果怎么模樣?”明月道:“才拿來與你吃,你說像孩童的不是?”唐僧道:“阿彌陀佛!那東西一見,我就心驚膽戰,還敢偷他吃哩!就是害了饞痞,也不敢干這賊事。不要錯怪了人?!鼻屣L道:“你雖不曾吃,還有手下人要偷吃的哩。”三藏道:“這等也說得是,你且莫嚷,等我問他們看。果若是偷了,教他賠你?!泵髟碌溃骸百r呀!就有錢那里去買!”三藏道:“縱有錢沒處買呵,常言道:‘仁義值千金’。教他陪你個禮,便罷了?!策€不知是他不是他哩?!泵髟碌溃骸霸醯牟皇撬克抢锓植痪?,還在那里嚷哩。”三藏叫聲“徒弟,且都來?!鄙成犚姷溃骸安缓昧?!決撒(這里作“敗露、揭穿、壞事”解釋)了!老師父叫我們,小道童胡廝罵,不是舊話兒走了風,卻是甚的?”行者道:“活羞殺人!這個不過是飲食之類。若說出來,就是我們偷嘴了,只是莫認?!卑私涞溃骸罢牵牵粒[瞞)了罷?!彼酥坏贸隽藦N房,走上殿去。咦!畢竟不知怎么與他抵賴,且聽下回分解。
P184-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