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林徽因是一個才情橫溢的詩人,一個入木三分的評論家,更是一個卓有成就的建筑學(xué)家。被胡適譽為“第一代才女”的她,集佳話、傳奇、艷情、才藝、品學(xué)、美貌于一身,是二十世紀中國第一位女性建筑學(xué)家及作家。她身上所透出的才氣、美質(zhì)與一生的傳奇經(jīng)歷都為當世仰嘆。她的文學(xué)著作頗豐,包括詩歌、散文、小說、劇本等。其中,詩歌《你是人間的四月天》和小說《九十九度中》堪稱經(jīng)典。
本書收錄了林微因的代表散文、小說、詩歌和書信。她的文章寫得如此舒緩從容,不徐不疾,的確是一種境界。通過本書閱讀這樣一個傳奇女子的一生的確是一種享受。
作者簡介
林徽因(1904~1955),原名徽音,福建閩縣(今福州)人,中國著名的建筑學(xué)家、作家和詩人,被胡適譽為“中國一代才女”。她和梁思成是用現(xiàn)代科學(xué)方法研究中國古代建筑的開拓者,并在該領(lǐng)域取得了巨大的學(xué)術(shù)成就。在文學(xué)方面,她才華出眾,著作包括散文、詩歌、小說、劇本、譯文和書信等多種形式,代表作有《你是人間的四月天》《蓮燈》《九十九度中》《窘》《窗子以外》等。
目錄
散文
悼志摩
惟其是脆嫩
山西通信
窗子以外
紀念志摩去世四周年
《文藝叢刊小說選》題記
究竟怎么一回事
彼此
一片陽光
蛛絲和梅花
小說
窘
九十九度中
模影零篇
鐘綠
吉公
文珍
繡繡
詩歌
“誰愛這不息的變幻”
那一晚
笑
深夜里聽到樂聲
情愿
仍然
山中一個夏夜
激昂
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深笑
記憶
題剔空菩提葉
黃昏過泰山
靜坐
時間
哭三弟恒
展緩
八月的憂愁
雨后天
無題
秋天,這秋天
蓮燈
中夜鐘聲
一首桃花
年關(guān)
憶
吊瑋德
靈感
城樓上
風(fēng)箏
別丟掉
靜院
晝夢
過楊柳
冥思
空想(外四章)
你來了
“九一八”閑走
藤花前
旅途中
紅葉里的信念
山中
十月獨行
古城春景
前后
去春
除夕看花
病中雜詩
一天
惡劣的心緒
憂郁
十一月的小村
對殘枝
對北門街園子
寫給我的大姊
小詩(一)
小詩(二)
給秋天
人生
六點鐘在下午
昆明即景
一 茶鋪
二 小樓
一串瘋話
我們的雄雞
書信
致胡適
—
二
三
四
五
六
致沈從文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致梁思莊
致梁再冰
致金岳霖
致梁思成
一
二
致傅斯年
文摘
誰也沒有主意,誰也沒有話說!事實不容我們安插任何的希望,情感不容我們不傷悼這突兀的不幸,理智又不容我們有超自然的幻想!默然相對,默然圍坐……而志摩則仍是死去,沒有回頭,沒有音訊,永遠地不會回頭,永遠地不會再有音訊。
我們中間沒有絕對信命運之說的,但是對著這不測的人生,誰不感到驚異,對著那許多事實的痕跡又如何不感到人力的脆弱,智慧的有限。世事盡有定數(shù)?世事盡是偶然?對這永遠的疑問我們什么時候能有完全的把握?
在我們前邊展開的只是一堆堅質(zhì)的事實:
“是的,他十九晨有電報來給我……
“十九早晨,是的!說下午三點準到南苑,派車接……
“電報是九時從南京飛機場發(fā)出的……
“剛是他開始飛行以后所發(fā)……
“派車接去了,等到四點半……說飛機沒有到……
“沒有到……航空公司說濟南有霧……很大……”只是一個鐘頭的差別;下午三時到南苑,濟南有霧!誰相信就是這一個鐘頭中便可以有這么不同事實的發(fā)生,志摩,我的朋友!
他離平的前一晚我仍見到,那時候他還不知道他次晨南旅的,飛機改期過三次,他曾說如果再改下去,他便不走了的。我和他同由一個茶會出來,在總布胡同口分手。在這茶會里我們請的是為太平洋會議來的一個柏雷博士,因為他是志摩生平最愛慕的女作家曼殊斐兒的姊丈,志摩十分的殷勤;希望可以再從柏雷口中得些關(guān)于曼殊斐兒早年的影子,只因限于時間,我們茶后匆匆地便散了。晚上我有約會出去了,回來時很晚,聽差說他又來過,適遇我們夫婦剛走,他自己坐了一會兒,喝了一壺茶,在桌上寫了些字便走了。我到桌上一看——
“定明早六時飛行,此去存亡不卜……”我怔住了,心中一陣不痛快,卻忙給他一個電話。
“你放心,”他說,“很穩(wěn)當?shù)模疫€要留著生命看更偉大的事跡呢,哪能便死?……”
話雖是這樣說,他卻是已經(jīng)死了整兩周了!
凡是志摩的朋友,我相信全懂得,死去他這樣一個朋友是怎么一回事!
現(xiàn)在這事實一天比一天更結(jié)實,更固定,更不容否認。志摩是死了,這個簡單慘酷的實際早又添上時間的色彩,一周,兩周,一直的增長下去……
我不該在這里語無倫次的盡管呻吟我們做朋友的悲哀情緒。歸根說,讀者抱著我們文字看,也就是像志摩的請柏雷一樣,要從我們口里再聽到關(guān)于志摩的一些事。這個我明白,只怕我不能使你們滿意,因為關(guān)于他的事,動聽的,使青年人知道這里有個不可多得的人格存在的,實在太多,決不是幾千字可以表達得完。誰也得承認像他這樣的一個人世間便不輕易有幾個的,無論在中國或是外國。
我認得他,今年整十年,那時候他在倫敦經(jīng)濟學(xué)院,尚未去康橋。我初次遇到他,也就是他初次認識到影響他遷學(xué)的逖更生先生。不用說他和我父親最談得來。雖然他們年歲上差別不算少,一見面之后便互相引為知己。他到康橋之后由逖更生介紹進了皇家學(xué)院,當時和他同學(xué)的有我姊丈溫君源寧。一直到最近兩月中源寧還常在說他當時的許多笑話,雖然說是笑話,那也是他對志摩最早的一個驚異的印象。志摩認真的詩情,絕不含有絲毫矯偽,他那種癡,那種孩子似的天真實能令人驚訝。源寧說,有一天他在校舍里讀書,外邊下了傾盆大雨—一惟是英倫那樣的島國才有的狂雨——忽然他聽到有人猛敲他的房門,外邊跳進一個被雨水淋得全濕的客人。不用說他便是志摩,一進門一把扯著源寧向外跑,說快來我們到橋上去等著。這一來把源寧怔住了,他問志摩等什么在這大雨里。志摩睜大了眼睛,孩子似的高興地說“看雨后的虹去”。源寧不止說他不去,并且勸志摩趁早將濕透的衣服換下,再穿上雨衣出去,英國的濕氣豈是兒戲,志摩不等他說完,一溜煙地自己跑了!
P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