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蘭河傳(精) 精裝
編輯推薦蕭紅的《呼蘭河傳》描寫了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東北小鎮(zhèn)呼蘭城的風(fēng)土人情,真實而生動地再現(xiàn)了當?shù)匕傩盏纳睢D抢锏娜耍屏紖s也愚昧,可惡卻也無辜;那片土地上,飄落著無知和愚昧,也充滿了苦難和悲涼。呼蘭河雖不是回蕩著悠揚牧歌的靜謐田園,但那里的一縷縷炊煙,卻是寂寞女子心底僅有的一點溫暖與歸屬。媒體推薦民國才女蕭紅的“曠世之作”,用詩一般的意境、含淚的微笑,守護著心靈的家園,它是一篇敘事詩,一副多彩
編輯推薦蕭紅的《呼蘭河傳》描寫了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東北小鎮(zhèn)呼蘭城的風(fēng)土人情,真實而生動地再現(xiàn)了當?shù)匕傩盏纳睢D抢锏娜耍屏紖s也愚昧,可惡卻也無辜;那片土地上,飄落著無知和愚昧,也充滿了苦難和悲涼。呼蘭河雖不是回蕩著悠揚牧歌的靜謐田園,但那里的一縷縷炊煙,卻是寂寞女子心底僅有的一點溫暖與歸屬。媒體推薦民國才女蕭紅的“曠世之作”,用詩一般的意境、含淚的微笑,守護著心靈的家園,它是一篇敘事詩,一副多彩
蕭紅的《呼蘭河傳》描寫了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東北小鎮(zhèn)呼蘭城的風(fēng)土人情,真實而生動地再現(xiàn)了當?shù)匕傩盏纳睢D抢锏娜耍屏紖s也愚昧,可惡卻也無辜;那片土地上,飄落著無知和愚昧,也充滿了苦難和悲涼。呼蘭河雖不是回蕩著悠揚牧歌的靜謐田園,但那里的一縷縷炊煙,卻是寂寞女子心底僅有的一點溫暖與歸屬。
民國才女蕭紅的“曠世之作”,用詩一般的意境、含淚的微笑,守護著心靈的家園,它是一篇敘事詩,一副多彩的風(fēng)土畫,一串凄涼的歌謠。
——矛盾
蕭紅(1911-1942),原名張迺瑩,中國近現(xiàn)代女作家,“民國四大才女”之一,被譽為“30年代文學(xué)洛神”。1911年出生于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呼蘭區(qū)一個封建地主家庭,幼年喪母。
蕭紅是民國四大才女中命運最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傳奇性人物。她的一生是不向命運低頭,在苦難中掙扎、抗爭的一生,蕭軍的出現(xiàn)直接影響了其命運并引發(fā)她開始文學(xué)創(chuàng)作。
1935年,在魯迅的支持下,發(fā)表了成名作《生死場》。1936年,東渡日本,并寫下了散文《孤獨的生活》,長篇組詩《砂粒》等。1940年與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發(fā)表了中篇小說《馬伯樂》和著名長篇小說《呼蘭河傳》。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尾聲
“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我一直都認為,這句詞是對蕭紅一生最好的寫照。蕭紅從家族逃離之后,便一生都在逃亡。從北平到哈爾濱,從青島到上海,從重慶到香港……她一次又一次地離開,一次又一次地踏上新的征程,所不同的,是地點;所相同的,便都是在逃亡。
我從不知道,原來苦難可以在一個人的身上這樣的集中。脫離家族、被做人質(zhì)、失去孩子、貧窮、戰(zhàn)亂、情變、疾病,這些人世間最為痛苦的經(jīng)歷,蕭紅一個都沒能躲過。天地不公,似乎悲憤與責(zé)罵,才應(yīng)是蕭紅該有的表現(xiàn)。可在她的作品中,尤其是在她的巔峰之作《呼蘭河傳》中,你能讀出她對人生的失望嗎?你能讀出她對生活的消極以待嗎?不,你不能。在《呼蘭河傳》里,她有的是對祖父的懷念,是對底層百姓生存本身困境的深層原因地探求。這種探求,不是立于頂端地俯視,而是對故鄉(xiāng)愚昧、卑瑣的人們的一種包容。而這種包容,我想理解為悲憫會更為恰當。
這種悲憫——哀傷而同情的情感基調(diào)在《呼蘭河傳》里貫穿了始終。小城人們面對大泥坑時的得過且過,面對小城里精神上的盛舉跳大神等的愚昧,面對小團圓媳婦慘死的落后觀念,還有面對不幸的有二伯、馮歪嘴子的麻木等,蕭紅用她所特有的兒童化視角,一一為我們慢慢道來。全文里沒有她的評論和說明,但是她引領(lǐng)著你來到呼蘭城,在那里去看、去聽、去感受,用自己的身臨其境來體會那個時代、那個地方的生存現(xiàn)狀。體會、思考、反思,蕭紅正是以這種“含淚的微笑”,來寫她對人生與命運意義的探索,其脈絡(luò)溫暖而敏感,文字靈動而飽滿,抒情情懷宏觀而悲憫——《呼蘭河傳》由此而不朽,蕭紅由此而不可替代。
當然,作品經(jīng)典,并不代表我們在閱讀時,就不會出現(xiàn)困惑,比如《呼蘭河傳》里面出現(xiàn)的括號,這就使我們感到困惑不解。
這些括號,在第五章里尤為集中,比如第五章的第四小節(jié)中:“(她有點不大高興了。”再比如第五章的第六小節(jié)中:“(因為三更已經(jīng)過了,就要來到四更天了。)”像這類的括號,在《呼蘭河傳》里還有很多。而且,這些括號,既不標示注釋意義,同時也似乎沒有標示出某些有特殊作用或特殊意義的文字,那么,這些括號存在的意義到底是什么呢?
帶著這個疑問,編者找尋了相關(guān)資料,這些資料雖沒有明確地解釋出這些括號所代表的實際意義,但多少也可以讓讀者明白,這些括號的存在,并非是文本的本身失誤,而的確是有其存在的意義的。至于意義如何,現(xiàn)把引文列在下方,以供讀者參考。
例如蕭紅的《呼蘭河傳》初版,里面加了許多小括號,蕭紅當年曾告訴好友駱賓基加這些小括號的目的,但駱賓基后來怎么也想不起蕭紅是如何描述的,小括號意味著怎樣的修辭,成了一個研究課題。 ——摘自《深圳晚報》
新版《呼蘭河傳》第五章第四節(jié),括號連連。帶著疑問,我請教了兩位蕭紅研究專家,他們說新版遵照的是《星島日報》連載時的原貌。至于這括號什么寓意,實難猜測。我想起自己的手寫稿上,也有過三角形、米字花等符號,那完全是寫倦時,在文字旁做的美麗注腳,頑皮所致。蕭紅畫括號,會不會也是這樣呢?
——摘自遲子建的騰訊微博
《呼蘭河傳》這部小說,有一點不能不提,那就是它非常自由——沒有中心人物,沒有主要線索,沒有核心情節(jié)。它不是一部嚴格意義上的小說,這是因為蕭紅認為“有各式各樣的作者,有各式各樣的小說”,而她也一直在探索、踐行著自己的小說學(xué)。至于她的小說學(xué)如何,我想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見解和評價。批評、重建,重建、批評,而文學(xué),不正是在這個過程中才成長繁榮的嗎?
編者
嚴冬一封鎖了大地的時候,則大地滿地裂著口。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幾尺長的,一丈長的,還有好幾丈長的,它們毫無方向地,便隨時隨地,只要嚴冬一到,大地就裂開口了。
嚴寒把大地凍裂了。
年老的人,一進屋用掃帚掃著胡子上的冰溜,一面說:
“今天好冷啊!地凍裂了。”
趕車的車夫,頂著三星,繞著大鞭子走了六七十里,天剛一蒙亮,進了大車店,第一句話就向客棧掌柜的說:
“好厲害的天啊!小刀子一樣。”
等進了棧房,摘下狗皮帽子來,抽一袋煙之后,伸手去拿熱饅頭的時候,那伸出來的手在手背上有無數(shù)的裂口。
人的手被凍裂了。
賣豆腐的人清早起來沿著人家去叫賣,偶一不慎,就把盛豆腐的方木盤貼在地上拿不起來了,被凍在地上了。
賣饅頭的老頭,背著木箱子,里邊裝著熱饅頭,太陽一出來,就在街上叫喚。他剛一從家里出來的時候,他走的快,他喊的聲音也大。可是過不了一會,他的腳上掛了掌子了,在腳心上好像踏著一個雞蛋似的,圓滾滾的。原來冰雪封滿了他的腳底了。他走起來十分的不得力,若不是十分的加著小心,他就要跌倒了。就是這樣,也還是跌倒的。跌倒了是不很好的,把饅頭箱子跌翻了,饅頭從箱底一個一個地滾了出來。旁邊若有人看見,趁著這機會,趁著老頭子倒下一時還爬不起來的時候,就拾了幾個一邊吃著就走了。等老頭子掙扎起來,連饅頭帶冰雪一起撿到箱子去,一數(shù),不對數(shù)。他明白了。他向著那走不太遠的吃他饅頭的人說:
“好冷的天,地皮凍裂了,吞了我的饅頭了。”
行路人聽了這話都笑了。他背起箱子來再往前走,那腳下的冰溜,似乎是越結(jié)越高,使他越走越困難,于是背上出了汗,眼睛上了霜,胡子上的冰溜越掛越多,而且因為呼吸的關(guān)系,把破皮帽子的帽耳朵和帽前遮都掛了霜了。這老頭越走越慢,擔(dān)心受怕,顫顫驚驚,好像初次穿上滑冰鞋,被朋友推上了溜冰場似的。
小狗凍得夜夜的叫喚,哽哽的,好像它的腳爪被火燒著一樣。
天再冷下去:
水缸被凍裂了;
井被凍住了;
大風(fēng)雪的夜里,竟會把人家的房子封住,睡了一夜,早晨起來,一推門,竟推不開門了。
大地一到了這嚴寒的季節(jié),一切都變了樣,天空是灰色的,好像刮了大風(fēng)之后,呈著一種混沌沌的氣象,而且整天飛著清雪。人們走起路來是快的,嘴里邊的呼吸,一遇到了嚴寒好像冒著煙似的。七匹馬拉著一輛大車,在曠野上成串地一輛挨著一輛地跑,打著燈籠,甩著大鞭子,天空掛著三星。跑了兩里路之后,馬就冒汗了。再跑下去,這一批人馬在冰天雪地里邊竟熱氣騰騰的了。一直到太陽出來,進了棧房,那些馬才停止了出汗。但是一停止了出汗,馬毛立刻就上了霜。
人和馬吃飽了之后,他們再跑。這寒帶的地方,人家很少,不像南方,走了一村,不遠又來了一村,過了一鎮(zhèn),不遠又來了一鎮(zhèn)。這里是什么也看不見,遠望出去是一片白。從這一村到那一村,根本是看不見的。只有憑了認路的人的記憶才知道是走向了什么方向。拉著糧食的七匹馬的大車,是到他們附近的城里去。載來大豆的賣了大豆,載來高粱的賣了高粱。等回去的時候,他們帶了油、鹽和布匹。
……
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