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頁數:230頁
- 開本:32
- 出版社:百花洲文藝出版社
- ISBN:9787550026865
- 作者:蕭紅
編輯推薦
《生死場》由百花洲文藝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蕭紅(1911—1942)原名張乃瑩,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極富才華和盛名的女作家被魯迅稱為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文學洛神”善于用特有的細膩敏銳的感悟力捕捉被人忽略的生的意義。代表作有:小說《馬伯樂》《生死場》《呼蘭河傳》,散文《孤獨的生活》,長篇組詩《砂粒》等。
目錄
生死場
朦朧的期待
曠野的呼喊
山下
小城三月
蓮花池
序言
《生死場》是中國作家蕭紅創作的中篇小說。在《生死場》故事中,作者描述了一些女人在男權世界里卑微而無助的生活和死亡。
從文本的實際構成來看,事件的發生與演進則大半是在家庭的“平臺”上——全書共分17章節,去掉極短的過渡性的兩節,15章節中有11章節描寫的是家庭中的故事。該作品的總體結構看似散漫,實則別有匠心在。貫穿全書的是三個家庭的變遷。開篇與收尾寫二里半與麻面婆的家庭,“套”在結構第二層的是王婆與趙三的家庭,“套”在里面一層的,則是金枝家庭的故事。全篇首尾呼應,一層套著一層,在三個家庭的空間里演進著生與死的故事。“生死場”的“場”,既可以說就是那塊災難深重的黑土地,又是那塊土地上一個個痛苦的家庭。
《生死場》這部中篇奠定了蕭紅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地位。蕭紅在《生死場》中堅持啟蒙立場,揭發民間的愚昧、落后、野蠻的深刻性上和展示中國民間生的堅強、死得掙扎這兩方面都達到了極致。可以說,《生死場》字里行間都洋溢著蕭紅最為深刻的人生感觸和悲憫情懷。把鄉村作為生死場來描寫決定了這部作品的獨特品格,它給中國現代文學注入了悲情和莊嚴,引導人們對鄉村生存狀態的關注和沉重思考。
蕭紅早期文本廣為采用的是第三人稱零度聚焦,《生死場》即屬于這一類型的文本。 在這種被稱為“上帝的眼睛”的第三人稱零度聚焦中,敘述者處于一個無所不知的地位,他對各類人物的心理以及對整個故事都無所不知,處于這一視角下的敘述者對敘述擁有著絕對的權威。
《生死場》還包括除《呼蘭河傳》外蕭紅最有代表性的作品。
如《小城三月》是蕭紅短篇小說中的精品。身處遙遠異鄉的蕭紅對夢中故鄉的精微觸摸和深情回憶,在纖細的筆觸下流露出淡淡的喜悅。除了故鄉風物之外,蕭紅似乎第一次在作品里正面描寫了父親、繼母、叔叔、伯父、姨母還有堂兄妹之間溫馨和煦、其樂融融的家庭生活,洋溢著喜悅歡快的情緒。
《曠野的呼喊》以其敏銳纖細的藝術感受力,樸實細膩的筆調,寫出當時東北鄉村小鎮的閉塞與荒涼,塑造的人物鮮活可愛。風格明麗凄婉,彌漫著憂郁和感傷氣息,為詩化小說的精品。
蕭紅認為作家的首要任務是“對著人類的愚昧”,她認為作家是超階級的,作家應該為人類而寫作。即便是在抗戰救亡時期。她也拒絕使小說直通民族主義或愛國主義的宏大主題。蕭紅的創作擺脫了狹隘的階級論,具有自己成熟的文學主張,這也是蕭紅能成為優秀作家的重要前提。就好像她的《生死場》,有著直逼人心的驚心動魄的力量。從直接面對人的生存層面說話這個角度來說,蕭紅或許比魯迅走得更遠、體驗得更深、離信仰更近。 2018年1月
文摘
版權頁:
一條閃光裂開來,看得清王婆是一個興奮的幽靈。全麥田、高粱地、菜圃,都在閃光下出現。婦人們被惶惑著,像是有什么冷的東西,撲向她們的臉去。閃光一過,王婆的聲音又繼續下去:
“……啊呀!……我把她丟到草堆上,血盡是向草堆上流呀!她的小手顫顫著,血在冒著氣從鼻子流出,從嘴也流出,好像喉管被切斷了。我聽一聽她的肚子還有響;那和一條小狗給車輪壓死一樣。我也親眼看過小狗被車輪軋死,我什么都看過。這莊上的誰家養小孩,一遇到孩子不能養下來,我就去拿著鉤子,也許用那個掘菜的刀子,把那孩子從娘的肚子里硬攪出來。孩子死,不算一回事,你們以為我會暴跳著哭吧?我會嚎叫吧?起先我心也覺得發顫,可是我一看見麥田在我眼前時,我一點都不后悔,我一滴眼淚都沒淌下。以后麥子收成很好,麥子是我割倒的,在場上一粒一粒我把麥子拾起來,就是那年我整個秋天沒有停腳,沒講閑話,像連口氣也沒得喘似的,冬天就來了!到冬天我和鄰人比著麥粒,我的麥粒是那樣大呀!到冬天我的背曲得有些厲害,在手里拿著大的麥粒。可是,鄰人的孩子卻長起來了!……到那時候,我好像忽然才想起我的小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