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頁數:432頁
- 開本:16
- 出版社:百花洲文藝出版社
- ISBN:9787550026049
- 作者:楊建峰
編輯推薦
由楊建峰主編的《中國神話故事》按照不同內容劃分,從各個時代的典籍中遴選了流傳最廣泛、影響最深遠、最有代表性的經典神話傳說故事。全書以時間為經,以中華各民族、地域為緯,分為中國神話、民間傳說、少數民族神話與傳說三篇,在講述每個動人故事的同時,也力圖為讀者展現一個栩栩如生的完整的中國神話人物譜系。全書不但讀起來優美動人,而且蘊含著深刻的道理,令人回味無窮。
目錄
第一章 中國神話篇
盤古開天辟地
女媧創造人類
女媧補天
羿射九日
嫦娥奔月
羿怎樣被逢蒙害死
太陽神
神農
精衛填海
夸父追曰
雷神的兒子伏羲
神女瑤姬
黃帝四面
孔甲養龍
相思樹
高山流水遇知音
孔子誕生的神話
公冶長懂鳥語
李冰大戰江龍
周穆王八駿游昆侖
周處除三害
八仙過海
魯班造橋
孟姜女哭長城
七仙女與董永
月下老人
梁山伯與祝英臺
白娘子與許仙
哪吒
龍宮得寶
哼哈二將
柳毅傳書
劈山救母
藍橋會
深山遇棋仙
神荼郁壘
尊炎帝為神農
神農盜谷種
炎帝下葬的傳說
帝俊的愛情故事
祝融的故事
伏羲教人打魚
伏羲兄妹爬天梯
玉兔望月
升天神藥
天狗蝕月
玉兔搗藥
石象拜舜
西王母的傳說
西王母和她的蟠桃仙子
王子喬騎鶴升仙
望帝的傳說
第二章 勝地風物篇
日月潭
蝴蝶泉的傳說
天池水
武夷山酒壇峰的傳說
西湖的由來
黃山的來歷
飛來峰
三潭印月
拐角井的傳說
申陽之洞
翠花姑娘與五指山的傳說
“八大碗”的由來
九馬畫山的傳說
神女峰的故事
潭柘寺的傳說
普陀山邊觀音跳
金華三洞天下絕
嵩山玉人峰和玉女峰
“天涯海角”的由來
第三章 少數民族神話傳說篇
蘆笙是怎樣吹起來的(苗族)
孔雀公主(傣族)
馬頭琴的來歷(蒙古族)
火把節的傳說(彝族)
阿詩瑪的故事(撒尼人)
鉆石姑娘(藏族)
公主的珍珠鞋(藏族)
俄曲河邊的傳說(藏族)
青年阿美曲窮(藏族)
女神貢堂拉姆的傳說(藏族)
勒桑洛珠和次仁吉姆(藏族)
喇嘛唐白和白宗姑娘(藏族)
鐵匠明珠托央(藏族)
馬夫次旦(藏族)
彝族插花節(彝族)
納西族火把節(納西族)
火神節的傳說(索倫族)
哈尼族新米先喂狗的由夾(哈尼族)
侗族林王節(侗族)
藏族沐浴節(藏族)
金角老龍王救始祖的傳說(仡佬族)
天河(赫哲族)
壯族三月三的傳說(壯族)
彝族月琴的傳說(彝族)
苗族姑娘圍腰上繡花的傳說(苗族)
苗族銅鼓的來歷(苗族)
布依族的傳說(布依族)
苗族踩花山的傳說(苗族)
瑤族趕鳥節的傳說(瑤族)
瑤族用布纏頭的傳說(瑤族)
雞鴨鵝的由來(苗族)
馬的來歷(納西族)
序言
神話是關于神仙和神化的古代英雄的故事,是古代人民對世界起源、自然現象和社會生活的一種天真淳樸的解釋、原始的理解和美麗的向往。古代由于生產力水平很低,人們不能科學地解釋世界起源、自然現象及社會生活的矛盾及變化,于是他們憑借幻想,把自然力擬人化,表現對自然力的斗爭意志和對理想的追求。
神話通常以“神”為主人公,“神”包括各種自然神和神化了的英雄人物。神話的情節一般表現為變化、神力和法術,表達了先民征服自然、變革社會的愿望。從藝術上看,神話具有宏偉的氣魄和強烈的浪漫主義精神;它們往往擁有離奇的情節,奇特的幻想,大膽的夸張和豐富的想象。中國神話,是中華文化與歷史的瑰寶,通過口耳相傳或書面文字記載等各種形式流傳至今。我國古代有神話,但是向來沒有“神話”這個名詞。早期的文字記載散見于《山海經》《水經注》《尚書》《史記》《呂氏春秋》等古代典籍中。根據有關學者的分類,中國神話可分為“神話”“傳說”和“仙話”三種。
神話是對我國各種文學創作較早發生影響的一種體裁。它的題材內容和各種神話人物對歷代文學創作及各民族史詩的形成具有多方面的影響,特別是它豐富的想象和對自然事物形象化的方法,對后世作家的藝術虛構及浪漫主義創作方式的形成都有直接的影響。它的口頭敘事形式也成為敘事文學體裁(如小說等)的先河。不少神話直接為作家、藝術家提供了創作題材,其中有些著名神話,還成為人們經常援引的典故。神話的美學價值、歷史價值與認識作用是密切聯系在一起的,是了解人類童年生活和心理的鑰匙。它對研究古代社會的方方面面,都有重要的參考價值。中國神話在古代即受到一些先哲、史家、學者的重視;我國現當代學者對古代神話的整理與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如茅盾的《中國神話研究ABC》、聞一多的《伏羲考》、袁珂的《中國神話傳說》等,都是相當有分量的著作。由于中國古代神話篇幅都很短小,故事性不強,資料很零散,對神的事跡記載非常簡略,沒有古希臘神話那樣的長篇巨制、曲折生動的情節以及嚴密的體系,其影響似乎遠沒有后者那么大。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傳統文化的廣泛傳播,中國神話必將在世界文化之苑綻放奪目的光華。
本書選取了盤古開天辟地、女媧創造人類、夸父追日、羿射九日、嫦娥奔月、共工怒觸不周山、精衛填海、八仙過海、牛郎織女、孟姜女哭長城等經典神話故事,選取了一些勝地風物傳說,同時還選取了一些少數民族神話傳說,精心編為“中國神話篇”“勝地風物篇”“少數民族神話傳說篇”。這些神話傳說和民間故事,濃縮了豐厚的歷史文化,具有很強的思想性、藝術性和故事性。在這些神話傳說和民間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中華民族固有的英雄氣概、崇高的理想、博大的智慧和美好的追求。通過閱讀,相信會在繼承和發揚優秀傳統文化、開啟智慧、拓寬視野等方面對讀者起到積極有益的作用。
文摘
不知道在什么時候,出現了一個神通廣大的女神,叫作“女媧”,據說,和盤古一樣,她也有化生①萬物的本領。有一天。大神女媧行走在這片莽莽榛榛的原野上,看看周圍的景象,感到非常孤獨。她覺得在這天地之間。應該添一點什么東西進去,讓它生氣蓬勃起來才好。
添一點什么東西進去呢?
走呀走的,她走得有些疲倦了,偶然在一個池子旁邊蹲下來。澄澈的池水照見了她的面容和身影:她笑,池水里的影子也向著她笑;她假裝生氣,池水里的影子也向著她假裝生氣。她忽然靈機一動:世間各種各樣的生物都有了,獨獨沒有像自己一樣的生物,那為什么不創造一種像自己的生物來加入世間呢?
想著,她就順手從池邊掘起一團黃泥,摻和了水,在手里揉團著,揉團著,揉團成了第一個娃娃樣的小東西。
她把這個小東西放到地面上。說也奇怪,這個泥捏的小家伙,剛一接觸到地面,馬上就活了起來,并且一開口就喊:
“媽媽!”
接著就是一陣興高采烈的跳躍和歡呼,表示他生命的歡樂。
大神女媧看著她親手創造的這個聰明美麗的生物。又聽見“媽媽”的喊聲,不由得滿心歡喜,眉開眼笑了。
她給她心愛的孩子取了一個名字,叫作:“人”。
人的身體雖然小,但據說因為是神創造的,相貌和舉動也有些像神,和飛的鳥、爬的獸都不相同。看起來似乎便有一種管理宇宙的非凡的氣概。
女媧對于她這優美的作品,感到很滿意。于是,她又繼續動手做她的工作,她用黃泥做了許多能說會走的可愛的小人兒。這些小人兒在她的周圍跳躍歡呼,嘴里喊著:“媽媽!媽媽!”使她精神上有說不出的高興和安慰。從此,她再也不感覺到孤獨和寂寞了。
她工作著,工作著,一直工作到晚霞布滿了天空,星星和月亮射出了幽光。夜深了,她只把頭枕在山崖上,略睡一睡,第二天,天剛微明,她又趕緊起來繼續做她的工作。
她一心想把這些靈敏的小生物來充滿在大地上。但是,大地畢竟太大了,她工作了許久,還沒有達到她的志愿,而她自己已經疲倦不堪了。
最后,她想出了一個絕妙的創造人類的方法。她從崖壁上拉下一根枯藤,伸入一個泥潭里,攪渾了渾黃的泥漿,向地面上這么一揮灑,泥點濺落的地方,就出現了許多小小的叫著跳著的人兒,和先前用黃泥捏成的小人兒,一般無二。“媽媽,媽媽”的喊聲,震響在周圍。
用這種方法來進行工作,果然簡單省事。藤條一揮,就有好些活的人類出現,大地上不久就布滿了人類的蹤跡。
大地上雖然有了人類,女媧的工作卻還沒有終止。她又考慮著:人類是要死亡的,死亡了一批再創造一批嗎?未免太麻煩了。怎樣能使他們繼續生存下去呢?這卻是一個難題。
后來她終于想出了一個辦法:就是把那些小人兒分為男女,讓男人和女人配合起來,叫他們自己去創造后代,擔負起養育嬰兒的責任。這樣,人類的種子就世世代代綿延下來,并且一天比一天加多了。
P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