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頁數:536頁
- 開本:16
- 出版社:天地出版社
- ISBN:9787545521412
- 作者:茅盾
編輯推薦
茅盾所著的《子夜(無障礙精讀版)/愛閱讀語文新課標必讀叢書》以20世紀30年代舊上海民族資本家吳蓀甫和買辦金融資本家趙伯韜的矛盾斗爭為主線,生動、深刻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面貌。悲劇說明,在帝國主義的侵略、控制、壓迫下,中國的民族工業是永遠得不到發展的。
作者簡介
茅盾,原名沈德鴻,字雁冰。浙江嘉興人,現代作家及文學評論家。中共黨員,曾任文化部長。1928年發表首部小說《蝕》,開始了文學創作之路,1927年至1937年是其文學創作的高峰期,中篇小說《路》《三人行》和長篇小說《子夜》都是此間完成的。除了中長篇小說之外,茅盾還寫有《林家鋪子》《春蠶》《秋收》《殘冬》等優秀短篇小說,以及大量雜文,文藝評論和作家研究專論等。
目錄
閱讀準備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十二
十四
十五
十六
十七
十八
十九
后記
再來補充幾句
閱讀總結
序言
高爾基曾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隨著人類文明的不斷發展,古今中外無數的智者都對人生做出了精辟的總結,它們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是思想的火花,是豐富的精神世界。現在,我們選編的都是世界文學史上一流的作品,選取這些精華,結集成冊,獻給我們深愛的讀者,既幫助家長和老師解決如何讓學生樹立良好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這一重大課題;又讓學生在輕松閱讀的同時,提高閱讀水平、擴展知識、豐富精神世界。
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本叢書的與眾不同之處吧。
一、選材廣泛,形式和風格多樣,集眾家之長。選入本叢書的均為列入“語文課程標準”的作品,它們都是受國內外廣泛贊譽的經典文學名著,對人們的精神世界產生過深遠的影響。作為青少年的課外讀物,它們題材和主題廣泛,形式和風格多樣,其中既有代表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傳統章回小說《西游記》《水滸傳》《三國演義》《紅樓夢》,教人懂史明辨的《史記》《資治通鑒》《二十五史》,以及代表古代詩詞曲最高成就的《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元曲三百首》等,又有代表世界文學成就的名著,諸如經典童話《小王子》《希臘神話》《一千零一夜》《苦兒流浪記》《安徒生童話》,經典小說《堂吉訶德》《童年》《八十天環游地球》《海底兩萬里》《湯姆叔叔的小屋》《魯濱孫漂流記》《少年維特之煩惱》《老人與海》等;還有代表中國現當代文學成就的名家名作,諸如《邊城》《子夜》《駱駝祥子》《阿Q正傳》《茶館》《女神》《野葡萄》,以及《寶葫蘆的秘密》《稻草人》等,讓讀者在不同的精神領域中獲得不同的心靈享受。
二、沒有嚴肅的說教,還原經典的本來面目拒絕說教是我們選材的首要目標。這不是枯燥的幾何題,為什么要說教?這不是語文課文要總結中心思想,為什么要加上枯燥無趣的講解?經典之所以成為經典是因為它寫出了人性最真實的訴求,給人生動而鮮活的印象。比如小說作品,有的只是豐滿的人物形象、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以及充滿想象力和幻想的文學世界;而古詩詞有的是充滿詩情畫意的畫面和文采斐然的句子;童話作品則貫穿著真善美的大愛主題和終身難忘的童話形象,讓讀者在輕松的閱讀中擴展知識面,感受生活之美,思考人生的價值,領會文學的無窮魅力。
三、版式新穎,邊讀邊想,精彩互動本叢書具有自己的特色,除選取權威的版本之外,我們加入了諸多有助于讀者閱讀理解的欄目。如在進入正文閱讀之前,設置了“閱讀準備”的板塊,提供了包括“作家生平”“創作背景”“作品速覽”“文學特色”四個方面的內容,使讀者在閱讀原文之前就對文章的整體創作大環境和作者的相關情況有一個初步的了解。隨即便進入文章閱讀環節。為了方便讀者理解,在每篇文章開篇我們設置了“名師導讀”的環節,讀者可以迅速掌握本篇文章的宗旨和重點;在閱讀正文過程中,讀者可以看看正文旁邊的“點評”欄目,這里有關于文章寫作手法、修辭特點、遣詞用句的點評,對于那些值得稱道的畫龍點睛之筆,讀者可略加留意,多品味一下,對自己的寫作能力會有很大的幫助;如果遇到精彩之處,自己想加以點評的話,側邊欄也留出了“讀書筆記”的位置,讀者可以將自己的心得體會寫進去,這樣的精讀方式對理解文章更有好處;在每篇文章的結尾處,根據需要酌情設計了“精華賞析”“延伸思考”“相關評價”(或“相關鏈接”)等板塊,讓讀者在意猶未盡之際,進一步理解文章中的微言大義,在潛移默化中拓展視野,開闊眼界。
在書的結尾處,有的還設置了“閱讀總結”“閱讀訓練”欄目,集合了“名家心得”“讀者感悟”“真題演練”等欄目,這些內容是對整本書內容的回溯,讀者也可以檢驗自己的閱讀效果。
一本好書,可以滋養人的一生。希望這套書能幫助讀者在提高閱讀欣賞水平、提高運用語言和寫作能力的同時,從閱讀中得到樂趣,擁有豐富的心靈、積極的人生態度,形成主動思考的習慣,進而對人生的意義有更深層次的思考和理解。
立人
2016年7月16日
于北京
后記
《子夜》十九章,始作于1931年10月,至1932年12月5日脫稿;其間因病,因事,因上海戰事,因天熱,作而復輟者,綜計亦有八個月之多,所以也還是倉卒成書,未遑細細推敲。
但構思時間卻比較長些。1930年夏秋之交,我因為神經衰弱、胃病、目疾,同時并作,足有半年多不能讀書作文,于是每天訪親問友,在一些忙人中間鬼混,消磨時光。就在那時候,我有了大規模地描寫中國社會現象的企圖。后來我的病好些,就時常想實現我這“野心”。到1931年10月,乃整理所得的材料,開始寫作。所以此書在構思上,我算是用過一番心的。
現在寫成了,自視仍復疏漏。可是我已經疲倦了,而神經衰弱病又有復發之勢,我不遑再計工拙,就?然出版了。
我的原定計劃比現在寫成的還要大許多。例如農村的經濟情形,小市鎮居民的意識形態(這決不像某一班人所想象那樣單純),以及1930年的“新儒林外史”,——我本來都打算連鎖到現在這本書的總結構之內;又如書中已經描寫到的幾個小結構,本也打算還要發展得充分些;可是都因為今夏的酷熱損害了我的健康,只好馬馬虎虎割棄了,因而本書就成為現在的樣子——偏重于都市生活的描寫。
我仍得感謝醫生誠實,藥物有靈,使我今日還能在這里饒舌!
茅盾
1932年12月
文摘
紫醬臉的人傲然問,聲音洪亮而清晰。他大概有四十歲了,身材魁梧,舉止威嚴,一望而知是頤指氣使慣了的“大亨”。①他的話還沒完,坐在那里的輪船局辦事員霍地一齊站了起來,內中有一個瘦長子堆起滿臉的笑容搶上一步,恭恭敬敬回答:
“快了,快了!三老爺,請坐一會兒罷。——倒茶來。”
瘦長子一面說,一面就拉過一把椅子來放在三老爺的背后。三老爺臉上的肌肉一動,似乎是微笑,對那個瘦長子瞥了一眼,就望著門外。這時三老爺的車子已經開過去了,第二輛汽車補了缺,從車廂里下來一男一女,也進來了。②男的是五短身材,微胖,滿面和氣的一張白臉。女的卻高得多,也是方臉,和三老爺有幾分相像,但頗白嫩光澤。兩個都是四十開外的年紀了,但女的因為裝飾入時,看來至多不過三十左右。男的先開口:
“蓀甫,就在這里等候么?”
紫醬色臉的蓀甫還沒回答,輪船局的那個瘦長子早又陪笑說:
“不錯,不錯,姑老爺。已經聽得拉過回聲。我派了人在那里看著,專等船靠了碼頭,就進來報告。頂多再等五分鐘,五分鐘!”
“呀,福生,你還在這里么?好!做生意要有長性。老太爺向來就說你肯學好。你有幾年不見老太爺罷?”
“上月回鄉去,還到老太爺那里請安。——姑太太請坐罷。”
叫做福生的那個瘦長男子聽得姑太太稱贊他,快活得什么似的,一面急口回答,一面轉身又拖了兩把椅子來放在姑老爺和姑太太的背后,又是獻茶,又是敬煙。他是蓀甫三老爺家里一個老仆的兒子,從小就伶俐,所以蓀甫的父親——吳老太爺特囑蓀甫安插他到這戴生昌輪船局。但是蓀甫他們三位且不先坐下,眼睛都看著門外。門口馬路上也有一個彪形大漢站著,背向著門,不住地左顧右盼;這是姑老爺杜竹齋隨身帶的保鏢。
杜姑太太輕聲松一口氣,先坐了,拿一塊印花小絲巾,在嘴唇上抹了幾下,回頭對蓀甫說:
“三弟,去年我和竹齋回鄉去掃墓,也坐這云飛船。是一條快船。單趟直放,不過半天多,就到了;就是顛得厲害。骨頭痛。這次爸爸一定很辛苦的。他那半肢瘋,半個身子簡直不能動。竹齋,去年我們看見爸爸坐久了就說頭暈——”
④姑太太說到這里一頓,輕輕吁了一口氣,眼圈兒也像有點紅了。她正想接下去說,猛的一聲汽笛從外面飛來。接著一個人跑進來喊道:
“云飛靠了碼頭了!”
姑太太也立刻站了起來,手扶著杜竹齋的肩膀。那時福生已經飛步搶出去,一面走,一面扭轉脖子,朝后面說: “三老爺,姑老爺,姑太太,不忙;等我先去招呼好了,再出來!”
輪船局里其他的辦事人也開始忙亂,一片聲喚腳夫,就有一架預先準備好的大藤椅由兩個精壯的腳夫抬了出去。蓀甫眼睛望著外邊,嘴里說:
“二姊,回頭你和老太爺同坐一八八九號,讓四妹和我同車,竹齋帶阿萱。”
姑太太點頭,眼睛也望著外邊,嘴唇翕翕地動——在那里念佛!竹齋含著雪茄,微微地笑著,看了蓀甫一眼,似乎說“我們走罷”。恰好福生也進來了,十分為難似的皺著眉頭:
“真不巧。有一只蘇州班的拖船停在里擋——”
“不要緊。我們到碼頭上去看罷!”
P9-P10